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2022-06-15 02:37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肝炎置换术肝功能

文 玲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99)

重型肝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肝脏的解毒、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引起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肝脏疾病[1]。此病患者的病情危重,预后较差,死亡的风险较高。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细胞会出现大量坏死,进而可引发肝功能衰竭。研究指出,重型肝炎的发生多与患者存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所致肝损伤及药物性肝中毒等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的难度较大[2]。临床上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佳。近年来,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治疗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该疗法是一种替代肝脏行使解毒功能的方法,可通过仪器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采用血液净化装置分离出血浆并将其中的各种代谢废物及毒素清除,同时为机体补充所需的水分[3-4]。本文主要是探讨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6 月至12 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存在禁忌证;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按照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30 例。在参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8 例、12 例;其年龄为35 ~65 岁,平均年龄为(45.23±5.26)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有20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有10 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9 例、11 例;其年龄为36 ~65 岁,平均年龄为(45.26±5.28)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有21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有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方法是:静脉滴注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生产厂家:安徽城市药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6703 ;规格:20 mg/ 支),每次用药80 ~100 mg(用10% 的葡萄糖溶液250 mL 稀释),1 次/d。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生产厂家: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001 ;规格:25 mg/ 片),每次服2 ~3片,3 次/d。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方法是:用由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生产的床旁血液净化机(型号:ACH-10)和配套的血浆分离器(型号:OP-80)、血液滤过器对患者进行治疗。为避免患者治疗时出现过敏的情况,在治疗前需让其口服25 mg 的异丙嗪和5 mg 的地塞米松。对患者的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将导管与血液净化仪连接,将血流量设为120 ~140 mL/min,将置换速度设为15 ~20 mL/min,将血浆处理量设为2500 ~3000 mL/min。采用新鲜的冰冻血浆实施置换,每次血浆置换的时间为2 ~3 h。治疗结束后为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20 ~30 g。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根据其病情决定治疗的次数,每两次治疗需至少间隔2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5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中AST、ALT、TBiL 的水平。凝血功能指标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5 mL,在血液标本中加入抗凝剂,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浆,采用速率法测定PT。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

治 疗 前, 两 组 患 者PT、 血 清AST、ALT、TBiL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 短于参照组患者,其血清AST、ALT、TBiL 的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s)

组别 PT(s) 血清AST(U/L) 血清ALT(U/L) 血清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30) 17.78±1.86 15.65±1.52 102.16±23.45 81.79±17.35 93.16±20.21 78.49±17.46 66.13±10.49 45.26±8.79研究组(n=30) 17.81±1.88 12.26±1.23 102.21±23.48 64.79±14.31 93.18±20.24 56.49±15.12 66.15±10.51 31.45±7.62 t 值 0.062 9.496 0.008 4.140 0.004 5.217 0.007 6.502 P 值 0.951 0.001 0.993 0.001 0.997 0.001 0.994 0.001

2.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参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6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常伴有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死亡的风险极高。研究指出,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重型肝炎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但其整体疗效欠佳[5-6]。进行肝移植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方式,但受到肝源匮乏及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的困扰而难以普及。近年来,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在此病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一种特殊的血液置换方式,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进行血浆与血细胞的分离,有效去除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及内毒素,为肝细胞创造良好的再生环境[7]。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可代替肝脏的解毒功能,将各种毒性代谢物质有效清除体外,并为患者提供人血白蛋白、生物活性物质及新鲜的血浆,有效纠正其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保持其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 短于参照组患者,其血清AST、ALT、TBiL 的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参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6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彭欢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能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肝炎置换术肝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世界肝炎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