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2019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的分析

2022-06-15 02:37黄星炯黄显泽陆丽艳梁美群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武鸣疟疾务工人员

黄星炯,黄显泽,陆丽艳,梁美群

(南宁市武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 530199)

疟疾俗称“发疟子”“打摆子”等,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也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疟疾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时间最久的一种传染病[1]。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共报告2.28 亿例疟疾病例,其中死亡病例约有40.5 万例,大部分疟疾均发生在非洲(有2.13 亿例,占93%),其次是东南亚(占3.4%)和东地中海地区(占2.1%)[2]。近年来我国外派输出劳务、旅游等人员大量增加,境外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我国疟疾的主要来源[3]。为防止疟疾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出现,巩固疟疾的消除成果,现将广西南宁市武鸣区2010 年至2019 年疟疾的流行特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0 年至2019 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的现住址为南宁市武鸣区的疟疾阳性病例及个案调查表等相关资料。

1.2 诊断方法

依据《疟疾的诊断》(WS 259-2015)对疟疾进行诊断和分类。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 年)》《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 年)》和《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 年版)》对输入性疟疾进行判定。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原始数据采用Excel 表格进行统计,并用SPSS17.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医学伦理

本研究报告未涉及病例个人隐私及人体试验,且已通过本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同意。

2 结果

2.1 2010 年至2019 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疟疾疫情的累计报告

2010 年至2019 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1 例,无本地疟疾病例及继发性疟疾病例。2010 年至2014 年,每年各报告病例2 例,2019 年报告病例1 例。在11 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中,有恶性疟病例5 例、间日疟病例4 例、混合疟病例2 例。其中,感染地为东南亚国家的病例占54.55%(6/11),为非洲国家的病例占45.45%(5/11)。这11 例病例均为男性,其年龄为23 ~49 岁;其中,文化程度为高中的病例有2 例,为初中(中专)的病例有9 例。在国外居住(停留)时间及在当地患疟疾人次:时间<3 个月的有4 人,患疟2 人;时间为3 ~12个月的有4 人,患疟3 人;时间>12 个月的有3人,患疟2 人。其中莫**,初中文化,2013 年3月19 日出国至2013 年11 月20 日回国,在印度尼西亚共患疟疾4 次。在11 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中,职业为淘金的病例占54.55%(6/11),为建筑工人的病例占18.18%(2/11),为水电工人的病例占18.18%(2/11),为机械安装工人的病例占9.09%(1/11)。在11 例病例中,分布在城厢镇的病例占45.45%(5/11),分布在两江镇的病例占36.36%(4/11),分布在宁武镇的病例占18.18%(2/11)。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在本地区呈点状分布。详见表1。

表1 2010 年至2019 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疟疾病例的基本情况

2.2 11 例疟疾病例的诊疗情况

11 例疟疾病例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间隔为0 ~15 d,中位数为1.0(0.0,5.0)d,平均时间为(2.82±4.49)d。发病2d 内、发病3 ~7d、发病>7d 就诊的病例分别有7 例(占63.64%)、3 例( 占27.27%)、1 例( 占9.09%), 其 中 时间间隔最长的1 例病例发病至就诊的时间间隔为15d。11 例疟疾病例就诊至病情确诊的时间间隔为0 ~2d,中位数为0.0(0.0,1.25)d,平均时间为(0.60±0.84)d。11 例病例的病情均于就诊2d内得到确诊。所有病例均得到了规范的抗疟治疗,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出现。

2.3 疫点处置措施

专业技术人员按《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 版)》“1-3-7”工作模式进行疫点调查处置工作。在疟疾病例报告1 周内(平均2.5 d),开展疫点处置工作。在病例住宅(所)内及周边设置诱蚊灯,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进行蚊媒监测,室内共捕获蚊子96 只,按蚊0 只;室外共捕获蚊子115 只,2011 年在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英俊村伏夏屯室外捕获中华按蚊2 只,未捕获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等其他按蚊,其余年份均未捕获到中华按蚊等蚊媒。

3 讨论

2011 年至2018 年广西报告的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占70.0% 以上,其次为卵形疟、间日疟,少数为三日疟、混合感染[4]。这与全国输入性疟疾的感染虫种比例基本一致[5]。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为主,这与输入性疟疾病例国外居住地流行的疟疾虫种有关。本研究中南宁武鸣籍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国家以东南亚国家及非洲加纳、刚果(金)居多,这与广西上林籍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国家以非洲的加纳居多并向喀麦隆、塞拉利昂、刚果(金)等国家扩散,分布在非洲近30 个国家[6]不一样,疟疾病例感染的虫种比例不一致。本研究中出境务工人员均为个人或小团体到非洲或东南亚国家务工的男性青壮年,职业以淘金、建筑等野外作业工种为主,均为非在册或规模化公司的外务活动。出境前这些务工人员均未接受过疟疾及蚊媒防控等健康知识培训,虽然也知道当地有疟疾传染病,但未预防性用药,防蚊灭蚊及防病意识不强,加之部分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对蚊媒防控知识认识不足或不了解,从而导致其在居留地罹患疟疾,个别病例甚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数次罹患疟疾。文献报道,文化程度越低的外出务工人员其蚊媒防控知识得分越低,疟疾的感染率越高[7]。本组病例中,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3 d 的病例有4 例,其中有1 例病例从发病至就诊的时间长达15 d。这说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缺乏疟疾防治知识,疟疾的防控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广西上林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疟疾的健康宣教工作,建议从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回国人员第一时间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正规医疗机构检查疟原虫,确保疟疾病例及时被发现及得到治疗[8]。这一方法值得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借鉴。随着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不断增多,疟疾的感染类型日趋复杂,这对广大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诊疗水平及专业技能也是很大的考验,强化群众的防疟意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及防控能力已成为消除疟疾工作的重点[9]。中华按蚊为广西地区历史上本地疟疾的主要传疟蚊种,但中华按蚊是否对输入性疟疾具有传播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10]。疟疾发病至确诊时间过长会增加有传播媒介地区继发感染的风险。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蚊媒滋生,但近十年来本地区未开展蚊媒监测,只在病例家中进行疫点处置时临时实施蚊媒监测,缺乏辖区内的蚊媒资料,不利于蚊媒的防控。因本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按蚊蚊媒存在,故有境外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地疟疾再传播的风险。

综上所述,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疟疾防控工作仍需坚持将防范境外疟疾输入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跨境流动人口的监测,提高输入性疟疾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此外,应开展外务输出人员疟疾防控知识的培训,做好疟疾预防性服药及防蚊灭蚊工作,并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疟疾的诊治水平,同时加强本地区的蚊媒监测工作,杜绝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及二代病例的出现。

猜你喜欢
武鸣疟疾务工人员
中国消除疟疾流行后如何加强临床医生疟疾的诊治能力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渝水区下保村: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家园
南宁市市郊铁路武鸣线工程高架站造型地域化设计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那一年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