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

2022-06-15 02:37王思然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康柏西眼压视网膜

王思然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9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出现视网膜细胞大量凋亡、视网膜下纤维化等情况,从而可导致其视力永久性丧失[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其进行治疗[2]。但有研究发现,在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部分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不够理想。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前,向其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有助于其视力的恢复[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4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4 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康柏西普组(42 例/ 组)。常规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46 ~72岁,平均年龄(62.68±1.54)岁;其糖尿病病程为8 ~19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11.21±2.15)年。康柏西普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18 例;其年 龄 为47 ~73 岁, 平 均 年 龄(62.76±1.43)岁;其糖尿病病程为8 ~20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11.34±2.13)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方法是:使用omini 多波长激光机(美国Coherent 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治疗。视网膜凝固范围为视神经乳头边缘上下及鼻侧缘外各1 DD,黄斑区颞侧2 DD 以外至赤道部。治疗波长为532 nm,光斑直径为100 mm,曝光时间为0.15 s,治疗功率为100 ~200 nW。每周治疗1 次。在进行光凝术前,为康柏西普组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和常规消毒,应用开睑器撑开其眼睑。对结膜囊进行消毒,使用氯化钠溶液冲洗,于颞上角膜后3 mm 处进针。在针尖进入玻璃体腔后,注入药物。注入完毕后移除针头,使用棉签轻压针眼处1 min。包扎术眼,术后3 d 给予抗菌滴眼液。间隔7 d 后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术前、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2)观察术后1 h、术后1 d、术后2 周两组患者的眼压。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CVA 的比较

在术前,两组患者的BCVA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常规组患者的BCVA 分别为(0.17±0.04)、(0.23±0.06),康柏西普组患者的BCVA 分别为(0.19±0.05)、(0.37±0.09)。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康柏西普组患者的BCVA 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CVA 的比较(±s)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CVA 的比较(±s)

组别 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常规组(n=42) 0.06±0.01 0.17±0.04 0.23±0.06康柏西普组(n=42)0.06±0.01 0.19±0.05 0.37±0.09 t 值 0.000 2.024 8.388 P 值 1.000 0.046 0.001

2.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的比较

在术后1 h,两组患者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1 d、术后2 周,常规组患者的眼压分别为(19.82±2.71)mmHg、(17.63±1.42)mmHg,康柏西普组患者的眼压分别为(17.07±2.75)mmHg、(16.57±1.54)mmHg。在术后1 d、术后2 周,康柏西普组患者的眼压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的比较(mmHg,±s)

表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的比较(mmHg,±s)

组别 术后1 h 术后1 d 术后2 周常规组(n=42) 17.62±2.34 19.82±2.71 17.63±1.42康柏西普组(n=42)17.54±2.41 17.07±2.75 16.57±1.54 t 值 0.154 4.717 3.279 P 值 0.878 0.001 0.002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后天性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4]。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视网膜细胞大量凋亡、视网膜下纤维化,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永久性视力丧失[5]。可见,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上应尽早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已被证实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6-7]。但在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的过程中,极易遇到新生血管膜与视网膜增殖膜紧密相连的情况,难以彻底完成剥离,这不仅会给手术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困难,还会增加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风险,从而可影响其预后[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康柏西普组患者的BCVA 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1 d、术后2 周,康柏西普组患者的眼压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玻璃体腔内给药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给药方法有助于药物长时间直接作用于眼部病灶,可提升治疗的效果。康柏西普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重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此药能特异性结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血管表皮生长因子的活性,阻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术前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可避免术中出现视网膜增殖膜的粘连,从而可避免术后眼压升高。

综上所述,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其眼压。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所得研究结果仍需通过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康柏西眼压视网膜
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康柏西普对DME患者黄斑部微循环的影响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