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改良RCL评分法指导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患者的抗生素合理使用

2022-06-15 02:38吴丕六冉从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败血症粒细胞计数

吴丕六,冉从玲

(重庆市璧山区妇幼保健新生儿科,重庆 402760)

发生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患儿的症状缺乏特异性等特点[1]。目前,临床上仍存在抗生素使用过度的问题[2]。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时间、大剂量地为新生儿使用抗生素与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死亡的发生率密切相关[3]。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安全、合理、规范地为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患儿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本文主要是分析改良RCL评分法在指导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在重庆市璧山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患儿的例数分别为21 例和19 例;其日龄为2 ~6 d,平均日龄为(4.51±0.63)d ;其中改良RCL 评分为0 分或1 分的患儿有28 例,改良RCL 评分为2 分的患儿有12 例。试验组患儿中男、女患儿的例数均为20 例;其日龄为1.5 ~7 d,平均日龄为(4.95±0.14)d ;其中改良RCL 评分为0 分或1 分的患儿有27 例,改良RCL 评分为2 分的患儿有13 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被确诊患有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2)改良RCL 评分为0 ~2 分;3)其家长了解本研究的实施方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疾病;2)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即医生根据个人经验选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在改良RCL 评分法的指导下为试验组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方法是:对于改良RCL 评分为0分或1 分的患儿,在其入院后,先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暂时不为其使用抗生素。其改良RCL评分若升至2 分,则开始为其使用抗生素,直至其临床症状好转、CRP 或/ 和hsCRP 连续两次检查结果均为正常。其改良RCL 评分若持续<2 分,则不为其使用抗生素。在其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且CRP 或/和hsCRP 连续两次检查结果均为正常后,可考虑让其出院。对于改良RCL 评分为2 分的患儿,在其入院时即开始为其使用抗生素,直至其临床症状好转、CRP 或/ 和hsCRP 连续两次检查结果均为正常。

1.4 改良RCL 评分的判定标准

改良RCL 评分共包含三个评价项,即危险因素(R)、临床表现(C)和实验室检查(L)。危险因素的对应阳性表现包括:母体GBS 感染、母体产前体温≥38℃、胎膜早破>18 h、胎龄<37周。临床表现的对应阳性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心率≥160 次/min 或≤90 次/min ;低血压;惊厥、嗜睡、易激惹、肌张力低下;呕吐、喂养困难、肠梗阻。实验室检查:CRP/hsCRP 水平>10mg/L、白细胞计数<5×109/L。患儿存在任意一个评价项中对应的阳性表现,则该项评分为1 分,否则为0 分。患儿的改良RCL 评分为上述三项评分的总和[5]。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感染指标。感染指标包括C 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白细胞(WBC)计数。CRP 的正常参考值是:800 ~8000μg/L。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是:1.8 ~6.3×109/L。WBC 计数的正常参考值是:4.0 ~10.0×109/L[6]。

1.6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例(%)]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对比

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 别 为(13.24±1.36)d、(6.24±0.84)d, 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6.54±1.18)d、(3.66±0.47)d。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对比(d,±s)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对比(d,±s)

组别 住院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对照组(n=40) 13.24±1.36 6.24±0.84试验组(n=40) 6.54±1.18 3.66±0.47 χ²值 15.364 15.664 P 值 <0.05 <0.05

2.3 治疗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0%,试验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0% ;试验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例(%)]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感染指标的对比

治 疗 前, 两 组 患 儿CRP 的 水 平、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 疗 后, 对 照 组 患 儿CRP 的水平、WBC 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7321.26±36.34)μg/L、(3.54±0.36)×109/L、(7.32±1.65)×109/L, 试 验 组 患 儿CRP 的水平、WBC 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300.19±35.36)μg/L、(6.98±0.65)×109/L、(4.01±1.68)×109/L ;两组患儿CRP 的水平、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CRP的水平、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表5。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感染指标的对比(±s)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感染指标的对比(±s)

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对照组(n=40) 9685.26±36.34 2.64±0.36 13.32±1.65试验组(n=40) 9515.19±35.36 2.98±0.65 14.01±1.68 t 值 2.354 3.223 2.664 P 值 >0.05 >0.05 >0.05组别 CRP(μg/L)WBC 计数(×109/L)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后感染指标的对比(±s)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后感染指标的对比(±s)

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对照组(n=40) 7321.26±36.34 3.54±0.36 7.32±1.65试验组(n=40) 1300.19±35.36 6.98±0.65 4.01±1.68 t 值 15.365 13.223 14.664 P 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CRP(μg/L)WBC 计数(×109/L)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此病患儿的病情可迅速恶化,从而可导致全身炎症的发生[7-8]。新生儿败血症有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7 d 内出现的败血症,相关感染多发生于出生前或出生时,致死率较高。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7 d 后出现的败血症,相关感染多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临床表现为脐炎、肺炎等局部感染,致死率低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9-10]。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尤其是早产的患儿,其具体症状可能有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神情萎靡、反应低下等[11-12]。有研究指出,导致败血症发生的因素包括:1)发生细菌感染是引发败血症的主要原因[13]。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人体的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是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的天然屏障,皮肤和黏膜破损后细菌易于侵入人体,挤压皮肤炎症反应部位或脓肿时细菌侵入的可能性更大[14-15]。2)创面烧伤为细菌侵入人体提供了便利,皮肤坏死、血浆渗出又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故严重烧伤患者极易发生败血症。3)尿路、胆道、胃肠道、呼吸道黏膜遭受破坏后,若同时有内容物积滞、压力增高的情况,细菌更易侵入血液系统。留置导尿管、静脉导管、气管导管也会使细菌易于侵入人体[16]。4)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进入血液中的细菌会迅速被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清除,而肝硬化、糖尿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因代谢紊乱、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减低而更易发生败血症。5)各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放射治疗亦是导致败血症发生风险升高的原因。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细菌耐药亦可诱发败血症[17]。有研究指出,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反应与体液免疫反应两种[18]。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败血症。据统计,近年来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逐渐增多[19]。目前,临床上对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抗生素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共识,而对于血培养阴性的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抗生素治疗存在争议[20-22]。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对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改良RCL 评分法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儿的疗效,改善其CRP 的水平、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败血症粒细胞计数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古人计数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