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解郁化痰汤治疗肺结节的疗效探究

2022-06-15 02:38黄开红王亚军孙元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阻型肺脏实性

黄开红,王亚军,孙元鹏

(南通市海安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通 226600)

肺结节是指肺内出现的直径≤3cm、周围被含气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结节,其在肺部影像中表现为局灶性圆形致密影[1-2]。此病患者多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全身症状。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 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运用,肺结节的发现率逐渐提高。据统计,无不适症状的体检人群行胸部CT 检查时其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14% ~35.5%[3]。进展程度不同的肺结节,其影像表现各异,病理表现也不一样。中医认为,肺结节属于“积聚”“痰核”等范畴。《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乃成矣”。“痰”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相关,痰可致瘀,瘀可化痰,痰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朱丹溪提出了“痰夹瘀血,形成窠囊”的学说。他认为,气郁则气血运行不畅,痰与瘀血相互搏结,居于肺中,从而形成肺积[4]。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情志异常可影响人体的免疫状态,是引起肺结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5]。明代徐春甫在其著作《古今医统大全》中指出,女性人群更易发生情志异常,忧思过度更是常见,思则气结,忧思易导致气机不畅,影响水液的运化,进而可导致聚湿成痰,气郁痰阻,居于肺,发为肺积。临床中观察此类患者多有心情抑郁、喜叹息、胸胁胀闷、食欲不振等表现。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肺结节缺乏早期干预手段,多采用定期观察的处理原则[6],待发现其增长或变化后,进行手术治疗。本文对在海安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0 例气郁痰阻型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用解郁化痰汤治疗气郁痰阻型肺结节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在海安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0 例气郁痰阻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年龄在18 ~7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0±9.8)岁。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病情符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规定的肺结节的诊断标准[1]。2)中医辨证为气郁痰阻证,存在抑郁、喜叹息、胸胁胀闷、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暗、舌苔薄腻、脉弦等情况。3)自愿参与本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合并有高血压危象、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严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或未得到控制的重度精神疾病。2)不能正常地配合完成本研究。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4 治疗方法

对50 例患者采用解郁化痰汤加减进行治疗,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共服用3 个月。该方的药物组成是:柴胡9 g、赤白芍15g、枳壳10 g、薄荷6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浙贝母15 g、玄参10 g、丹参20 g、炙甘草6 g,随症加减。

1.5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50 例患者肺结节危险程度的分级、肺结节的数量及直径。肺结节危险程度分级的判定标准是:根据《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 年版)》[7]中的相关标准将肺结节的危险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低危肺结节:直径<5mm 的纯磨玻璃样肺结节或实性肺结节;中危肺结节:直径≥5mm 的纯磨玻璃样肺结节、直径介于5 mm 至15mm 之间且无明显恶性CT 征象的实性肺结节或直径≤8mm 的混合性肺结节;高危肺结节:直径≥15mm 的实性肺结节、直径介于8 mm 至15mm 之间且存在明显恶性CT 征象(毛刺征、分叶征等)的实性肺结节或直径>8mm 的混合性肺结节。对于存在多个肺结节的患者,选取其恶性程度最高的肺结节评估危险分级。

1.6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肺结节危险程度分级的对比

治疗前,50 例患者中肺结节危险程度分级为高危、中危、低危患者的占比分别为12.0%(6/50)、60.0%(30/50)、28.0%(14/50)。治 疗 后50 例患者中肺结节危险程度分级为高危、中危、低危患者的占比分别为8.0%(4/50)、40.0%(20/50)、46.0%(23/50)。治疗后,50 例患者中肺结节危险程度分级为高危、中危患者的占比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肺结节危险程度分级为低危患者的占比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5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肺结节危险程度分级的对比[例(%)]

2.2 5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肺结节CT 影像学指标的对比

治疗后,50 例患者肺结节的数量较治疗前减少,其肺结节的直径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5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肺结节CT 影像学指标的对比(±s)

表2 5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肺结节CT 影像学指标的对比(±s)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P 值肺结节数量(个) 1.52±0.12 1.25±0.11 <0.05肺结节直径(mm)6.95±0.43 5.35±0.38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胸部CT 的普及,无相关症状受检者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检出肺结节的几率逐渐升高。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邪毒博结。肺为娇脏,外邪易经口鼻进入肺部,损伤肺气。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可致肺气亏虚,肺气虚可导致气血阴阳失衡,水湿积留成痰,瘀血积于肺脏,造成肺脏功能紊乱。邪气乘虚而入可导致肺气郁闭。“气、痰、瘀”相互作用,日久可形成结节。肺结节可产生痰浊与血瘀,痰浊与血瘀又可以使肺结节进展加重。痰瘀凝滞是肺结节的主要病机[8],故临床上常采用活血消痰、通络散结法治疗此病[9]。西医认为,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经口鼻进入肺脏后,有些能够随痰液排出体外,有些则会沉积在肺脏中,对肺脏产生长期慢性的刺激,引起慢性炎症反应,造成肺泡腔内液体的渗出,吸引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而上述炎性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如TNF-α、IL-1β、IL-6、IL-8 等)可促进炎性微环境的形成,使炎症反应难以消散,进而可引起肺泡变性坏死、肉芽肿形成甚至纤维化,最终形成肺结节。据统计,约50% 的肺结节是由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的[10-11]。有研究指出,用中医疗法治疗肺结节可取得显著的效果。本研究所用解郁化痰汤中的柴胡、薄荷、枳壳可疏肝、行气、解郁,半夏、茯苓可健脾祛湿,浙贝母、玄参可化痰、解毒、散结,诸药合用可共奏行气解郁、祛湿化痰、解毒散结之功。

综上所述,为气郁痰阻型肺结节患者采用解郁化痰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小其肺结节的直径,降低其肺结节的危险分级,减少其肺结节的数量。

猜你喜欢
阻型肺脏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中药外敷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应用DCE-MS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肝癌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肺脏超声在新生儿肺不张 肺实变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猪屠宰检疫中肺脏病理变化与处理分析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平衡火罐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用于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