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针刺常规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15 02:38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变应性神经节鼻炎

钟 科

(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重庆 402760)

变应性鼻炎也叫过敏性鼻炎,是指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经免疫球蛋白E(IgE)的介导,产生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变应性鼻炎的年发病率为10% ~20%,我国城市居民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11%。此病可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支气管哮喘、慢性鼻-鼻窦炎、结膜炎、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1]。目前西医多采用H1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但效果不理想,且患者在长期用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2]。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刺蝶腭神经节是中医治疗各类鼻炎的常用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3]。但临床上关于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对照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针刺常规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选择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病程≥1 年;年龄为18 ~60 岁;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呼吸道感染、鼻息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近期接受过免疫治疗或激素治疗;机体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 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9 ~50岁,平均年龄为(39.86±5.46)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4 例,女性患者有16 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9 ~51 岁,平均年龄为(40.05±5.53)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5 例,女性患者有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为对照组30 例患者针刺常规穴位进行治疗,方法是:1)选穴。选取患者的迎香穴、印堂穴为治疗的穴位。对于中医证型为肺气虚寒型的患者,加刺其合谷穴、肺俞穴;对于中医证型为脾气虚弱型的患者,加刺其合谷穴、脾俞穴;对于中医证型为肾阳不足型的患者,加刺其合谷穴、肾俞穴;对于中医证型为肺经伏热型的患者,加刺其合谷穴、足三里穴。2)针刺方法。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用不锈钢毫针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针刺的深度为10 ~20 mm,得气后留针25 min。每3 d 治疗1 次,每周治疗2 次,持续治疗1 个月。为观察组30 例患者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坐位,施针者坐在患者的侧后方,对其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从颧弓和下颌骨冠状突间的骨间隙处刺入不锈钢毫针,刺入的深度为55 mm,毫针穿过咀嚼肌肌群,进入蝶腭神经节,到达针刺深度后出针。每周治疗1 ~2 次(最多治疗8 次),持续治疗1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如局部血肿、咬合受限等)的情况。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患者的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发病时的流涕、鼻塞、打喷嚏、鼻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显效:经治疗,患者发病时的流涕、鼻塞、打喷嚏、鼻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治疗,患者发病时的流涕、鼻塞、打喷嚏、鼻痒等症状未减轻。(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VAS 的评分为0 ~1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临床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过敏性鼻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RQLQ)的评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RQLQ 评分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18/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的VAS 评分为(1.21±0.19)分,对照组患者平均的VAS 评分为(3.49±1.05)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5.46±1.67 1.21±0.19对照组(n=30) 5.52±1.77 3.49±1.05 t 值 0.135 11.703 P 值 0.893 0.000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QLQ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QLQ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周后、2 周后及3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RQL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QLQ 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QLQ 评分的比较(分,±s)

RQLQ 评分治疗前 治疗1 周后 治疗2 周后 治疗3 周后观察组(n=30) 77.58±10.45 45.23±12.46 35.10±5.81 30.16±4.79对照组(n=30) 77.63±10.43 53.46±12.58 44.79±5.05 40.18±4.85 t 值 0.019 2.546 6.895 8.051 P 值 0.985 0.014 <0.001 <0.001组别

2.4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1/3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5。

表5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的致病因素较多,如吸入变应原、遗传因素等[4]。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变应性鼻炎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鼻腔血管的功能和鼻腔神经的调节功能紊乱可引起变应性鼻炎。鼻腔血管的功能和鼻腔神经的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腺体分泌量降低;若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更高,交感神经就会被抑制,导致鼻腔血管扩张,腺体分泌量明显增加,从而可引发鼻黏膜充血、肿胀[5]。蝶腭神经节是位于翼腭窝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其在面颊部下关穴前1.5 cm 处。通过对蝶腭神经节进行针刺,能调节蝶腭神经的感觉支和运动支,改善鼻腔黏膜的充血、水肿状态[6]。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四点,分别是:1)蝶腭神经节中存在血管活性肠多肽,针刺蝶腭神经节可减少血管活性肠多肽的分泌,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过敏反应进行有效抑制[7]。2)蝶腭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较多,一氧化氮属于蝶腭神经节节后神经末梢的主要神经递质,可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8]。对蝶腭神经节进行针刺可调控此处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起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3)蝶腭神经节中存在大量的脑啡肽,对蝶腭神经节进行针刺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缓解过敏症状[9]。4)针刺蝶腭神经节可调控P 物质的释放,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10]。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针刺常规穴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相比,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法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疗效及生活质量,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变应性神经节鼻炎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