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韶关市体育场馆资源有效配置研究

2022-06-17 11:54吴建逊韶关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2年3期
关键词:县市区居委体育场地

吴建逊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国家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广东省体育局2019年1月份印发《广东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城乡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属于广东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之一,在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人数中显示常住人口为285.51万。全市3个区(其中武江和浈江区为市区)、2个市(县级市)和5个县共10个县(市、区),从地理位置和体育场地设施布局来看较为不均衡,体育场馆建设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研究其体育场馆资源利用配置具有一定价值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韶关市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综述等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韶关市体育运动场地建设的概况

韶关市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处的粤北山区,与江西省赣州市、湖南省郴州市相接壤,并称为“红三角”地区,但相对于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其经济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全市管辖着3区、5县和2个县级市,共10个县(市、区),辖区内有94个乡镇,1204个行政村,而且全市山区面积较多,各地地域环境差距较大,形成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因此必然带来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体育场所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各县区体育场馆布局和经营模式也有所不同。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来,从国家省市县镇等各级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政府大力投入经费,加强体育设施布局和修建,应该说全市体育场所得到较大改善,大大满足了人们健身活动的基本需要,而且各地政府整体建设和用途,以及政府投入建设体育场所的发展目标都是一致的。

(二)韶关市各县市区各类型和项目体育场地数量状况

2020年7月前韶关市文广旅体局选派了一批体育场馆调查小组前往各县(市区)进行体育场馆调查,表1中场地数量包括了各县(市、区)所有体育项目的场地数量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乐昌达到700多个,南雄也近700个。乐昌和南雄人口都达到50万左右,在全市是最多人口县级市,而且占地面积也是最大的,所以体育场地数量最多也是正常的。市区的两个区武江区和浈江区虽然面积较小,但在市区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基础条件较好,武江比浈江经济水平相对较好,因为开发新区西联居住人口较多,体育场地数量武江比浈江多了近200个,也是正常的现象。乳源与新丰属于山多人少,造成体育场地也较少,分别只有343个和443个,基本符合实情,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居多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此特征更加突出。

表1 韶关市各县市区体育场地数量统计状况(单位:个)

从表2可知,到2020年7月止统计数据已经显示,韶关市全市篮球场数量最多,已经有3209个,而且还不包括三人制(半场)的篮球场97个(文广旅体育统计数量);乒乓球场地也有2216个。只有这两个项目的场地是突破了千个以上,这说明了篮球和乒乓球是最容易普及、最好开展、最多人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事实证明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随处可见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也是较适合群众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体育项目。接下来的体育场地数量超过100个的依次为羽毛球(840个)、健身路径(741个)、足球场(328个)、排球场(124个)。不超过100个的场地依次为田径场(82个)、游泳池(78个)、健身房(75个)、篮球馆(49个)等。足球场328个主要是包括了五人制(134个)、七人制(130个)和十一制人(64个)等三种类型场地才有这么多,从场地也可以反映出足球也算是较为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

表2 韶关市部分体育项目场地数量统计状况(单位:个)

(三)韶关市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及人均场地面积统计分析

从表3可知,韶关市各县(市、区)体育运动场地人均面积从多至少的顺序排列依次为乳源2.98m、浈江2.95m、仁化2.67m、武江2.65m、南雄2.65m、新丰2.62m、始兴2.54m、曲江2.36m、翁源2.27m、乐昌1.83m。从全市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达2.55m了,2016年按国家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m的要求,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3年的1.46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2.2平方米。我市已经提早10年达到了国家人均水平了,但从表3看,韶关市大部分县市区已经达标,只有乐昌人均面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所以广东省体育局2019年1月份印发《广东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中专门提到,到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m以上,按此要求韶关市目前只有乳源、浈江、仁化、武江、南雄、新丰等6个县市区超过2.6m以上,还有始兴、曲江、翁源、乐昌等4个县(市区)没有达标,距离2025年还有3年时间,未达标的县(市区)在体育场地建设投入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表3 韶关市各县(市、区)体育运动场地人均面积(单位:m2)

(四)韶关市各县市区村委、居委无体育运动场地的调查状况

从表4可知,2020年市文广旅体局调查数据看,全市各县市区村委或居委无体育运动场地的数量,只有乐昌(47个)、南雄(28个)、浈江(21个)和新丰(19个)超过了10个村委或居委无体育运动场地外,其他县市区都只几个无运动场地的,特别是翁源只有一个村委或居委没有,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了当地政府重视体育运动开展或者说是重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抑或说政府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乐昌、南雄和新丰无体育场地的村委或居委较多,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较复杂,山多人口多,没有足够的空地建设体育运动场地,很大一部分村民居住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无法建设体育场地。浈江无体育运动场地较多原因主要是浈江区属于市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发,加上大部分村民又搬迁至市区购买住房,造成真正居住在村委或居委的常住人口较少。与武江区比存在着地理位置优越的差距,人员居住结构存在不合理,财政收入水平影响等因素,决定了浈江目前的经济水平状况,从而影响了体育场地建设。

表4 韶关市各县(市、区)村委、居委无体育运动场地的情况(单位:个)

(五)“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韶关市体育场馆(地)分布利用的分析

从2016年国家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责成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执行。根据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几年的努力韶关市体育场馆(地)有了较大改善,如市体育馆的维修(包括地板、安装空调等),新建的韶州公园体育中心、各社区健身器械的投入使用、遍布各县(市、区)公园的绿道、村委或居委的体育健身公园,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地建成的民营的小型体育馆(场)等都给我市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带来无限生机。特别是市区民营的篮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游泳池等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各县(市、区)的新丰、南雄、仁化、曲江等地也继续有民营篮球馆的建设投入使用。总体来说我市体育场地向着良好和积极的方向发展。毕竟韶关市受经济基础水平制约的影响,与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然而我市近几年来对体育设施投入也是有成效的,对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新华社王明浩记者以《如何唤醒“沉睡”的学校体育场?》撰写了一篇调查报道中提到:虽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但人民群众日常的运动场地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这与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未能得到有效对外开放有直接关系。我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概率一样都是不容乐观,特别是近两年来受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学校对进入校园的校外人员更加是管控严格,学校体育场馆基本上都是“空置”状态。2022年7月份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在韶关市区及部分县市区举办,以及2022年8月份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乳源举办,市委市政府将加大力度对体育场馆和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维修,这对我市体育场馆工程质量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如正在兴建占地37776.35平方米的韶州体育公园有可容纳5000多名观众的篮球馆、足球场、网球场和田径场等都是较现代化的场馆,从而可以暂时补充和缓解我市体育场馆不足的现状。民营体育地馆的繁荣和崛起,以及政府加大投入体育场馆的建设将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掀起一股热潮。更是对全市体育场馆将进一步建设和优化。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韶关市从国家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韶关市公共、学校、民营修建的体育场馆(地)有了较大改善,包括各县(市区)的镇村体育场地都建设较好,但由于全市山区面积较多,各地地域环境差距较大,形成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全市各类型和项目体育场地数量较多,各县市区分布不太平衡,比较普及的体育运动项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全市人均已超过2.55m,早已实现全国到2030年的人均2.30m的目标,但与广东省到2025年实现人均体育场地2.6m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山多人口多的乐昌市人均体育场地只有1.83m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还需努力;乐昌市和南雄市村委、居委是无体育场地数量较多的县市区,两市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体育场地建设和投入方面还需付出更大努力,迎头赶上全市的体育场地目前的好形势。2022年韶关将举办广东省第十三届省中学生运动会和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市要以此为契机,突破全市体育场馆不足的瓶颈,加大体育场馆建设投入力度。

(二)建议

1.政府对全市体育场地投入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对场馆建设不达标的县市区重点帮扶。

2.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处理好政府公共体育场地、学校场地及民营的体育场馆(地)三者之间关系,为韶关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发挥最大作用。

3.盘活全市体育场馆(地)的资源,充分利用政府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整合体育场馆资源配置,达到最大利益化。

4.应借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的东风,加强韶关市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为今后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县市区居委体育场地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VIGIL AUNTIES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
社区“自我造血”唤回“邻里情”
身边的环保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