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元素及发展策略

2022-06-21 10:2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智慧空间

王 娅

(合肥学院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各级政府也意识到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30年来,我国的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人口爆炸式增长,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和属性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建设水平,代表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地域文化在丰富居民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1]。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进入到数字化和信息化之后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是一种拥有新思想、新路径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中,城市会像大脑一样具有智慧,城市管理会更加智能,居民生活会更加便利,资源配置会更加合理,城市空间设计会更加科学,生态环境更加适合居住。根据传统理解,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指的是公园、街道、商业街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智慧城市时代,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不断受到挑战,城市公共空间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任何居民都权进入和共享的城市环境,包括传统的实体城市空间,也包括虚拟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在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生活有助于个人的身心愉悦[2]。总的来说,文化是城市价值的真正体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生动写照,是延续城市生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当今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城市建设中的公共空间,相继出现了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形态等学说。姜栋等(2020)在研究中提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伴随着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尽管城市不断迈着前进的步伐,各类矛盾也不断升级,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利用好地域文化和大数据这两柄利剑[3]。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张翔等(2020)认为地域文化应该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营造最真挚的文化氛围。在城市空间设计中主张保留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筑遗址,力争在城市建设中既保留原有的文化,同时又体现时代特征[4]。王连峰等(2021)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对城市公共空间结构设计进行了探索,指出城市发展的地域特征不仅与自然环境存在联系,也和城市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5]。史北祥等(2021)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并主张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规划中,使城市设计更加具有现实意义[6]。高国力和张燕(2021)从城市规划的人文生态系统出发,寻找城市规划和人文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结合点[7]。在城市发展的相关研究中,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先是地域文化,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开始对城市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现有研究中多是理论层面的探讨,少有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影响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元素

城市公共空间是反映城市文化的一面镜子,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至关重要。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元素上既要考虑明显的文化元素,又要兼顾城市的自然元素,共同创造合理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1.人文元素

(1)历史文化。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必然有历史文化元素的身影,每个城市自成立以来,或多或少的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在智慧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可以将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直接运用于城市文化墙、文化柱之上,诉说城市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在城市遗迹中同样能反应明显的地域特征,如古代遗址、名人故居等等。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可以以典型的历史遗址为设计元素反映地域的文化特色。

(2)技术进步。在智慧城市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元素有着众多技术进步的身影,采用全新的发展技术技能反映技术发展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能塑造出原始的自然风光,这是智慧城市中公共空间设计的独特之处。

(3)民俗民风。民俗民风是人文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居民生活的重要指标,如舞龙舞狮、节日庙会、划龙舟等等,提取地域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4)传统艺术。传统艺术包括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等,如水墨画、昆曲等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注重提取传统艺术的文化元素,合理地选用书法、绘画等点缀到城市公共空间中,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传统艺术的融入让城市的人文气息多了一丝灵性,让智慧城市拥有了更多的柔情,让城市居民有了更多的精神寄托。

2.自然元素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寻找自然因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自然元素是表现城市公共空间归属感和自然感的重要元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山形水势、动植物资源。

(1)地形地貌。我国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地表形态有平原、高原、山脉、丘陵,在不同的城市分布中可能拥有不同的地貌特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提取,总结出具有起伏变化的设计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布局为可感知的实体,直接将地形地貌作为空间设计的一部分,营造强烈的自然之感。

(2)山形水势。我国地广物博,山水是较为常见的自然景观,北方的沙漠和南方的山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都蕴藏着城市的独特记忆。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山水景观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将直观的山水形态融入城市景观中凸显了地区独有的自然文化元素。

(3)动植物资源。地域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习性的动植物成为地区的文化特色。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具有地区特色的动植物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化符号。此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赋予了动植物文化的寓意,例如梅兰竹菊代表了人物高尚的品德。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可以蕴藏动植物的元素。

图1 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模型

四、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证研究

1.数据验证

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模型为基础,主要以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发放主要以城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主,在本次调查中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78份,回收有效率为82.92%。

通过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见表1)可知:历史文化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73,单因子载荷为0.663;技术进步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3,单因子载荷为0.686;民俗民风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03,单因子载荷为0.739;技术进步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7,单因子载荷为0.682;地形地貌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1,单因子载荷为0.791;山形水势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24,单因子载荷为0.833;动植物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3,单因子载荷为0.773。调查问卷整体的KMO值为0.908,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研究数据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见表1)。

表1 数据验证

2.相关性检验

为验证设计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进行相关性检验(见表2)。由表2可知: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系数为0.011,且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显著正相关。同理可知:变量技术进步、民俗民风、传统艺术、地形地貌、山形水势、动植物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系数均为正,且均显著,说明上述变量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2 相关性检验

3.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设计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程度(见表3)。由表3可知:变量技术进步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其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给予重点的关注。山形水势的回归系数位于第二,说明城市发展也应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关注技术进步,也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塑造和保护。此外,对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传统艺术、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也应给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表3 回归分析

五、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

1.促进技术进步,为智慧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奠定基础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技术进步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地方特色布局合理的经济结构是重要的一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稳定的财政收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8]。在经济布局上,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地方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吸引优质资本进入当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不仅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经济基础,而且能够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元素,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设计灵感。

2.借助山形水势,提升公共空间活力

城市公共空间是公众活动的主要场所,由于设计的不可变性,公共空间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游客和本地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存在差异,成年人和儿童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城市建设中一些零碎空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一些装饰性的绿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零碎的空间或大面积的正中间建造适当的山水景观,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

3.丰富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内涵

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认同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的,独有的历史文化蕴藏了特征鲜明的地域特征。因此在空间上往往折射出了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感知,同时也凝聚着人们的历史文化情感,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能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记忆,从而提升历史文化的影响力[9]。这就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对历史文化给予足够的尊重,结合当前文化的演变,以及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居民原有的生活形态,满足居民对文化的需要。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智慧空间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空间是什么?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创享空间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