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

2022-06-30 23:08曾婷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5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新课标

曾婷婷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能发芽生根;立足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助其茁壮成长。本研究立足新课标,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中职语文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策略

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适应新时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在语文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开展课程思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语文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大趋势及课程特点

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课程思政,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各课程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固有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育教学中,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自身饱含的人文关怀有诸多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语文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二、中职语文开展课程思政的出发点——从学生中来

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因材施教。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抒发的集中地,语文教学可以以作文为载体,走入学生的生活与内心。第一堂写作课不限主题与体裁,只要求原创,倡导“我笔写我心,我文抒我情”,强调“真心真情最可贵”,以最大的自由引导学生释放情感,抒发真性情。最终收集有效作文样本159个,来源于我校汽车制造、汽车商务和燃气三个专业,统计发现主题基本分为个人成长类和自然社会历史类,关注个人成长的样本有146篇,占92%,写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样本只有13篇,占8%。个人成长的题材主要写人生感悟,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新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个人兴趣爱好等。

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是以个人为中心,围绕自己的成长,书写兴趣爱好、难忘经历、情感关系、新校园生活、职业规划等,缺少国家社会历史视野。而新课标提出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应该传承中华優秀文化,关注和参加当代文化,增强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语文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应当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理想信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还应依据学生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指导,与学生共情,从而引导个人成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中职语文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到学生中去

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最终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在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应该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政元素,设置思政教学目标,将体现思政元素的价值理念有意、有机、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以学生思想状况为基础,挖掘教材潜在的思政“触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中很多文章具有思想品质、历史文化、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制意识等思政触点,可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学生的思想现况,进行价值观教育,使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与针对性。例如:大部分学生关注自我“充满挫折感”的成长状态,课文《成长》中拉索尔·贝克从失败的报纸推销员成长为成功的作家,很多学生与其前期的成长轨迹类似,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相信“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从而树立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关注核心素养,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

新课标既注重语文的学科知识,同时还着力提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关注新时代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语文课堂开展课程思政要根据新课标的指引,升级教学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中,凸显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一体化的培养。同时,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考虑专业特色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将专业能力训练与思政素养相结合。因为专业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会存在差别,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可以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现实价值,从而自觉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升级。如《口语交际:体态语》为汽车商务专业学生设置思政目标为树立体态美的意识,语言表情手势身姿的呈现能让客户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而汽车制造专业学生则把思政目标调整为:规范的操作,树立体态规范的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态度与劳动精神。

(三)丰富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贯通教学全过程

成功的课程思政是无声胜有声的,要将思政元素融化于无形,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实现全过程思政。

1.课前五分钟思政,分享思想感悟。课前思政是语文课例行的环节,教师提前一周发布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定主题,形式不限,可以是美文朗读、读书体会、影视推荐、社会热点、日常见闻、时政宣讲等,但必须正能量,学生在轮流分享中共同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例如:学完《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学生分享了柴静的《看见》,认为“所谓看见,我想既是看见自己,知道自己独一无二,要自爱自立自强;也要看见别人,看见别人的努力与付出,心怀慈悲,心怀感恩。”

2.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手段,寓教于乐,生动快乐地呈现思政元素。语文教学要善用生动的事例设置情境,让深奥难懂的文字变得直观易懂,如《人生三步骤》富有哲思,理解较为困难,分享周恩来总理的事例,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伟大人物不图名利,只为人民的高尚情怀。其次,创设与职业生活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引入现实职场或生活情境中,获得美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应用文写作:请柬》,要求学生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活动”撰写请柬,学生用心地设想未来的重要活动,并心怀美好地写下请柬,写下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增强情境的真实体验,让思政元素活起来动起来,比如:《绝品》设计了拍摄微电影的任务,学生们阅读文本、改编剧本、扮演角色、拍摄剪辑,电影展播等,既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也深刻理解了贯穿全文的正义与美德。

3. 课后拓展延伸,积极开展思政实践活动。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开展语言文字相关的各类比赛,如中国经典美文诵读、征文演讲、诗词大赛、辩论赛、人文知识竞赛等,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积极参加语文相关的社团。例如:文学社、书法社、主持人社、戏剧社等,让学生发展特长,提升素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重视传统节日,增强仪式感,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举行文化庆典,宣扬传统节日,开设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做好革命纪念日的宣传,例如:用电影展播、专题讲座、唱红歌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到无数先烈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

(四)以多元评价为导向,明确课程思政的获得感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把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作为重要指标,因此,须建立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由单一成绩评价转为学习过程的多元性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占60%,评价内容增加思政融入,包括学习态度、考勤、课堂互動、综合能力素养(表达、思维、审美、合作、参与、策划、创新、品德等)。期末评价占40%,评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阅读与欣赏、情境写作、应用文写作和主题写作等。根据全过程学生的综合表现,激励学生,唤醒学生的自律自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真正的价值是启蒙,是唤醒,是点燃,是开悟。本文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探讨中职语文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力求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从而助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教育成为社会文明与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EB/OL].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 郭红英,马瑞霞.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6.

[4]高彦.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5]张洁,张爱军,王利等.文道并重讲语文,润物无声育匠心——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6]陈全堂.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析[J]. 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Z1).

[7]郭红英,马瑞霞.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

[8]徐蔚.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20,2.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