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30 05:07罗心怡
文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古诗词语文教学

罗心怡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但受应试环境、教师教学理念偏差、学生自身理解浅层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立足于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探寻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与可行性。通过运用朗读法营造语言情境、联系诗歌背景、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表演情境这五个维度来探析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初中古诗词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语文教学 古诗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來新课改和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推进,再加上近年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显得越来越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而古诗词模块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难度系数较高,教师需要应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文学思维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理念及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2016年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正式发布,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学生学习核心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也意味着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化。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进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近些年提倡为学生“减负”、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热潮里,如何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其语文学习质量是这背景下最突出的问题。显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所以相应地对语文的教学方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各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情境教学就是这些教学方法的其中的一个创新教学法。201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重视情境教学”,情景教学第一次被写入了中央决策文书。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导入并创造与课程有关的情境,如运用多媒体展现生活情景、图画、歌曲、影视,或组织学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特定情感色调的、以人物形象为主导的情境中,充分感受特有的心灵触觉与氛围,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并利用这具体、直观且生动的场景与氛围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并加深对知识和某些情感思考、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等独特的个性特点,[1]其实践包括了三个阶段,依次是: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和深化阶段,阶段之间层层递进,呈现出独特的教学优势。

(二)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理念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古诗词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关乎着初中学生的品德情操、情感价值观以及审美品味的养成,所以对初中语文经典诗词教学方式的选用也十分关键。古诗词之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普遍接受困难程度较大,并不仅是因为古诗寥寥数语里包含了无限的深意,更因为教师在教学时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古诗词是中华灿烂文明的文化瑰宝,“意境”是古诗独特的美,而情境教学所注重的“情境”,让人自然地联想到古诗词的“意境”,这两者之间具有相通之处。

所以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情境的巧妙设计,以帮助学生发挥想像力,挖掘古诗词中所蕴涵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在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而且教师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古诗词课堂教学时要遵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大潮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赏析能力,教师需要在原有的情境基础上结合新的方式,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

(三)情境教学法运用在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国当前正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等理念的大背景下,新课标也对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初中老师必须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与感受当作语文教育重心,尤其是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更需要通过情境教学去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真实而快速地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具体的体验感受力,让他们了解相应的古诗词的知识价值与内涵,从而培养其古诗词教学鉴赏能力,进而促进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且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突破课堂的时空局限,将与学习古诗词相关的自然景观、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体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利用情境教学学习古诗词,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建情境,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学,而且可以带动教师的教,有助于语文老师提升课堂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依据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诗词,是指运用精炼、形象、富于韵律感和音乐美的文字,创设意象,营造意境,高度集中反映日常生活,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当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分数”这两个简单的字,被老师家长赋予了多少含义。但由于很多语文老师都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古诗词课程中仍继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通过对古诗词中的原文、翻译和部分词语梳理,而一味地停留在对古诗词知识点介绍上,并要求学生必须牢记所有有关古诗词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机械背诵与强行记忆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的单一的反复阅读和直接讲授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特点,也不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含义,教师只是为了迎合考试停留于浅显的教学层面,学生为了分数也只学习了古诗词的表层知识。这种单一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导致语文课堂更加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更加沉闷,学生无法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也无法从教师的教学中感受到古诗词的内容所蕴涵的意韵和神韵。

2.教学主体不明确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老师仍觉得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而学生在课堂的地位并不明显,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要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积极配合老师上课即可。因为在古诗词教学的课程上,老师们对古诗词的讲解已经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对古诗词的鉴赏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师的个人鉴赏。老师在古诗词鉴赏上只输出了自己的见解或是教材上的“标准”答案,而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感受与鉴赏却无法在课堂上表达。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打击了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3.缺乏审美教学

教育家李吉林曾提出“情境教学艺术化”[1]这一命题,而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尽管教育和美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他们所蕴涵的美却是相通的。中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便是引领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了解古诗词内容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诗词中美的意蕴。不过在当下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老师的主要关注重心仍然是中考的三十四篇古诗词,着重解析这些古诗词的重要词句与内容,却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感受,导致中学生不但无法与古诗词的情感产生共鸣,领略不到学古诗词的快乐,更不利于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可行性

1.符合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特点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在初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发展阶段,而处在此发展阶段的中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观察能力有所增强、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想象力趋于创造性和现实性等。因此,初中生语文学习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越来越多是源于学习内容的吸引。在此阶段的学生,他们言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活动开始具有对象性和客观性,言语理解与运用的规范、正确和连贯程度提高,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和抽象性迅速发展,审美创造性活动日趋活跃。

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情感感受力的提高,这对语文教师在教授初中古诗词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诗词虽然由简短精炼的文字组成,但其内涵却丰富蕴含在这寥寥文字中,如何将诗人笔下的文字所传达的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这需要语文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古文。为了使初中学生在对古诗文的鉴赏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体现岀符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发展情况,更能够让初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能力,让他们的观察、审美、鉴赏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符合新形势下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在强调“以人为本”、“核心素养”新形势下,这对学生古诗文赏析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新形势背景下,教师将情境教学运用于初中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以“情”为纽带,以“境”为依托,以情动人,以美育人,注重建构诗词的艺术情境,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充分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增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也符合新形势下对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要求。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用朗读法营造语言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语言描绘是为学生创造和呈现课文情景的一个最基础的手法,而朗读则是利用语言描写创设情境的最基本的方式。古诗词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严谨的声律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其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语言韵律之美。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诗人的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4]古诗词情境教学强调通过吟诵,因气求生,循声入境,所以在初中古诗词的情境教学中少不了朗读这一方式。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古诗词,可以用声音的表现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美妙的情境,让学生在古诗词的语言情境中遨游,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韵味与曼妙。学生通过学习吟诵,将音律与诗词相结合,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在朗朗读书声中,通过韵律的变化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更好地感知古诗词意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古诗词的课堂质量。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下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在朗读时要把握全诗的诗眼“狂”,“老夫聊发少年狂”,朗读时要注重读出豪迈之气。这首词一韵到底,“狂”“黄”“苍”“岗”“狼”都是平声的“ang”韵,开口度最大,读起来给人以开阔豪放之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的“月”“北”“射”是入声字,朗读时应读出铿锵有力之感,渲染诗人坚定的报国信念。通过朗读时的平仄高低、抑扬顿挫,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诗人希望报国的凌云壮志与心中的豪迈之气。

(二)联系诗歌背景,优化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5]在古诗词的教学里,诗人在写作诗词时通常都有对其诗词进行情景的选择和设计,那么在学习古诗词的课程上,将古诗词产生时所具有的创作历史背景都要将其设计成为知识背景的情境,即把诗词的创作背景镶嵌于情境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有根、有联系,有助于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字里行间所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下的《定风波》时,可为学生们补充苏轼在创作此词时的背景,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仕途遭遇重大打击,面对如此落魄的困境,苏轼仍笑对人生,作下此词。特别是“风雨”一词,词中苏轼在山林中所遇的狂风骤雨不仅是指在野外途中的自然风雨,更是指那些他所遇到的险些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以及人生险途的现实背景。将此背景补充到教学情境中,使得原有为鉴赏诗词所创设的“风雨”情境更加优化,有力地强调了苏轼在面临着人生的风风雨雨之际,依旧我行我素、无惧畏惧的超然胸怀。教师通过优化情境,鼓励学生在面对困境仍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被困难击倒,笑对人生。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教学情境,辅助文本理解

情境教学应用于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目标,是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视频、音乐等创设古诗词学习的教学情境,辅助诗词中文本的理解,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古诗词的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部编版第七年级上的《天净沙·秋思》时,词句中字字写秋光秋色,也字字写人情人意,学生单纯通过文本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词句中深邃的意境美。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晚秋时节的图片或小视频,呈现出夕阳黄昏、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着一只乌鸦的情境,能很快将学生带入秋天萧瑟、万物萧条的特定场景中,学生在此情境下,能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当时所在环境的凄凉孤独,更能体会诗人心中的悲苦与愁绪。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古诗词所特有的情境,能更好地渲染所教诗词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古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语言品析

古诗词的情境教育需要充分激发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古诗词的学习和思考正是这种教学模式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并非简单被动的接受过程,“问题”学习是学生学习古诗词中最宝贵之处,所以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质疑、多分享,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相互分享自己独到的想法与思考的过程。所以老师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要关注问题的价值,并创设问题情境,根据诗词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或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发现新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形成一种自觉的内驱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性思维,从而逐渐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学生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水调歌头》的过程中,为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在深入研读环节中提出“诗词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一步學习这首诗歌,通过阅读诗词找到答案。在诗词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句句都扣住了“月”来写,从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描写月移的过程中,“转”、“低”、“照”这并不仅仅只是形容月亮变化的几个动词,背后更是作者心情的变化。由于身处在问题情景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情感变化问题的探究,透过描写月的动词背后看到诗人在月光上所赋予的情感,月的阴晴圆缺背后是人的悲欢离合,诗人与至亲无法团圆,寄情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帮助学生主动地发现诗人望月时间之长,思念之深。

(五)创设表演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在古诗词课堂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学生积极投入到古诗词课堂的学习当中,想要实现这一目的,老师们可利用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课堂中创设的表演情境,在表演情境中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式,使学生直接进入所学的古诗词,并诱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所表达的某些情景进行表演。在表演情境中,学生通过实际的感知与感受,对抽象的古诗词有了具体的场景可感,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并加深对诗词的印象,真正使所学的诗词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一个学生扮演杜甫,几个学生扮演孩童。扮演杜甫的学生要表演出老年杜甫因年迈而困弱无力的状态,扮演孩童的学生要表现出调皮捣蛋的样子,两者要形成鲜明对比。这样表演能充分突出杜甫晚年落寞悲凉和其艰苦的处境,正是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杜甫仍以己度人,忧国忧民,更能突显诗人博大的胸怀。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杜甫在被孩童欺弄后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场景,如无力地坐在椅子上摇头叹息,或吃力地追赶在孩童身后等。教师可以在表演的具体情境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激发想象,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这具体的表演情境中深刻体会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牢记所学的诗词。

随着初中学生的语文逻辑和语言鉴赏能力的日益增强,传统的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已没办法达到中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更深入、更能落到实处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力推进符合当前初中古诗词课程的教学实施路径。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在初中语文经典古诗词课堂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利用情境教学,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可以将枯燥的课堂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情境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审美境界。因此在以后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继续高度重视情境教学这一方法,将之更好地应用于古诗词教学实践中,不断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2):3-8+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经——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J]教育研究,1997(3).

[4]叶嘉莹.吟诵、背诵与传统文化教育[J].名师讲坛,2013,(9).

[5]王灿明.情境:意涵、特征与建构——李吉林的情境观探析[J].教育研究,2020,41(09):81-89.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古诗词语文教学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