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分析

2022-07-01 11:24贾旭东
出版广角 2022年10期
关键词:战略数字化数字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的技术基础从模拟技术逐渐转向数字技术。文化发展技术基础的这种变化,深刻改变了文化生产、储存、传播、消費的方式。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顺应了文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为“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央主导,地方主责”,地方特别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且符合地方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至关重要。理解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内在逻辑,把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任务,明确各实施主体的分工和职责,对地方制定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内在逻辑;任务清单;实施主体

【作者单位】贾旭东,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0.011

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了战略部署。《意见》以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问题意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根本目的,明确清晰地勾画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1882” 基本框架,即围绕一个主要目标,完成八项重点任务,提供八项保障措施,明确组织实施的两个要点,并要求“各地要把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本意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本文结合《意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主要内容,剖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内在逻辑,梳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任务清单及实施逻辑,以期为各地制定重点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内在逻辑

深入剖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三个关键词构成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基本模型(见图1)。

中华文化数据库是关联思想理论、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不同领域,关联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是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在供给发力、激活资源,以推动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根据这一工作原则,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底层逻辑是整合零散的文化数据资源,按照统一标准,通过在文化机构数据中心部署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搭建中华文化数据库。

国家文化专网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关键,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而成。国家文化专网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算力服务,最终目的是打造一张同消费互联网并行的生产互联网[1],可以说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运转中枢。一方面,国家文化专网与中华文化数据库相连,服务于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另一方面,国家文化专网与多元主体共同搭建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相连,服务于文化资源数据的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

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而成,核心目的是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专网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功能。这一平台由数据工具层和应用层构成。数据工具层部署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以及同文化生产适配的各类应用工具和软件。应用层不仅为各类文化机构和用户提供包括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在内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匹配交易、结算支付等在内的各类服务,而且与互联网消费平台对接,提供文化数字内容的多网多终端分发服务,能够精准地分析加工平台消费数据。此外,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还开设“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成为文化数据资源和文化数字内容的交易平台。

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与用户层相连。各类文化机构通过此平台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各类传统文化企业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文化数字内容服务提供商通过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定制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数字内容,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供给能力。

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任务清单概述

《意见》规划了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相关工作,其第二、第三、第四部分明确了八项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提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各方面需着力落实的具体任务。这些具体任务对地方制定重点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具体实施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重点任务部分的任务清单

在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方面: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这是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特别是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开展关联零散的文化资源数据基础性工作;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开展红色基因库建设;贯通已建或在建文化专题数据库,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不仅要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省域中心、区域中心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中心,还要建设具备云计算能力和超算能力的文化计算体系,布局具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情感计算等功能的区域性集群式智能计算中心,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

在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方面,要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开设“数据超市”,提供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专业服务,确保公共文化资源数据依法向公众开放,强调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开发后的交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鼓励和支持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领域的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推动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推动不同层级、不同平台、不同主体之间文化数据分享,促进关联数据评估和交易的专业化、公开化、市场化,以及文化数据解构、重构和呈现的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鼓励和支持文化机构拓宽文化数字内容分发渠道,探索发展平台化、集成化、场景化增值服务。

在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方面,不仅要不断创新“大屏”运用方式,为“小屏”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性的文化数字内容,还要推动“大屏”“小屏”跨屏互动、融合发展,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

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方面,要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依托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在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方面:推动传统业态升级,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丰富数字内容,鼓励各种艺术样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数字内容;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文化新产业的文化企业,延续乡村文化根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方面: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即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规体系;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实现文化数字化治理;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深化文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健全文化数字化统计监测体系。

2.保障措施部分的任务清单

在加强文化数据安全保障方面: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依照国家有关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及数据治理等环节,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全流程文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定重要文化数据目录,明确重要文化数据出境安全管理举措,切实加强文化数据安全保护。

在加强文化数字化全链条监管方面:对数据共享、关联、重构等主体实行准入管理,强化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构建完善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发挥好国家文化专网网关物理隔离作用,对数据共享、关联、重构等主体实行准入管理;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产权保护措施;加强文化消费新场景一体化监管,确保进入传播或消费渠道的内容可管可控。

在建立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方面:不断加强相应标准的体系完善,如加强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推广信息与文献相关国际标准;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主导文化数字化国际标准研究制定。

在健全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动力机制方面:建立文化资源数据授权体系,引导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有偿授权;将文化资源数据分享纳入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范围,鼓励公益性文化机构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和开发取得的收入用于事业发展的办法,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水平。

在调整优化政府投入方面:研究制定扶持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产业政策,统筹现有资金渠道,调整支出结构,优化投入机制,重点支持《意见》明确的任务;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发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有序参与文化数字化建设。

在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方面,应积极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地方科技计划,布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领作用,推动文化数字化装备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不断加强信贷支持,引导文化企业合理运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支持符合科创属性的数字化文化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探索建立文化资源数据价值评估体系,健全与资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筹资渠道。

在激活智力智库资源方面,可从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人才,推进文化数字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高端智库,用好产教融合平台等方面开展布置。

3.组织实施部分的任务清单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要成立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推动政策实施方面,各地要根据本意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部门要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进行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做好督查與请示报告。

三、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主体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中央和地方、文化和相关部门、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的力量,各类实施主体必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形成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

1.组织领导机构

根据《意见》“中央主导,地方主责”的工作原则和组织实施的相关规定,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

(1)国家层面

国家应成立由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参加的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中央宣传部承担。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文化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每一项工作必须经过统一规划和领导,并由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对工作进展及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根据《意见》要求,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以下方面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重大举措按规定程序报批;加强对《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注重效果评估;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升级完善电影数字节目管理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在具体工作开展方面,根据《意见》要求还应着力于以下方面工作的展开。一是建立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二是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构建完善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加强文化数字化全链条监管;四是健全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动力机制,研究制定扶持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产业政策,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五是探索建立文化资源数据价值评估体系,健全与资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筹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六是将文化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地方科技计划的重点支持范围。在文化数字化建设领域布局方面,要落实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加大文化数字化人才在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选拔中的比重,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人才。

(2)地方层面

各地要把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意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注重效果评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各项工作。

2.广电网络技术服务机构

国家文化专网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由网站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完善结算支付功能而形成,是国家数字化战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以广电网络公司为主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类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

3.各类文化机构

各类文化机构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主体。在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条例中,对各类文化机构既有统一要求,也有特别要求。

(1)共同实施内容

具有数据中心的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领域的各类文化机构,应根据要求部署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相互关联或贯通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各类文化机构需要着重关注以下方面: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将凝结文化工作者智慧和知识的关联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分享文化素材,延展文化数据供应链;拓宽文化数字内容分发渠道,加强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培育新用户群体,扩大经营业务规模;加强对文化数字内容需求的实时感知、分析和预测,探索发展平台化、集成化、场景化增值服务。

(2)针对不同机构的特别内容

对公共文化机构而言,公共文化资源数据要依法向公众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时,公共文化机构要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积极开拓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等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商业街区、机场车站等场所,是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线下场景的主要空间,也是重要的《意见》实施主体。

文化企业要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创新呈现方式,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演艺等传统文化企业要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丰富数字内容,调整优化文化业态和产品结构。

文化数字化装备企业是文化数字化装备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实施主体。文化数字内容企业要创新数字电视、数字投影“大屏”运用方式,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优化用户视听体验,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并为移动终端“小屏”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性的文化数字内容,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实现“大屏”“小屏”跨屏互动、融合发展。

4.其他主体

对拥有数据资产的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而言,应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开设“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对文化产权交易机构而言,要充分发挥在场、在线交易平台优势,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对文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而言,要发挥行业协调、自律作用,做好文化数字化信用评价,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对金融机构而言,要开发适应文化数字化建设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要在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有序参与文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而言,在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方面应起到引领作用。对教育行政部门和拥有文化数字化相关学科专业的高等学校而言,文化数字化相关的高端智库与产教融合平台,在加强人才培養、文化数字化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激活文化数字化智力智库资源等方面承担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重磅|高书生:把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十个创新点[EB/OL].(2022-05-23)[2022-05-25].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220523/b3eae6dfcc6247e79e3dc0f5ebea5800/c.html.

猜你喜欢
战略数字化数字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战略
战略
数字化制胜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