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资源,助力主题出版

2022-07-01 11:24祁莲 刘宁
出版广角 2022年10期
关键词:选题出版社

祁莲 刘宁

【摘 要】聚焦党和国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方出版社应利用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培养当地学者,对标国家导向,从地方视角进行国家叙事,将地方故事置于整个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叙事框架中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出版增添更多亲切、温暖的细节。

【关  键  词】中国故事;地方出版社;地方叙事;主题出版

【作者单位】祁莲,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刘宁,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1YJC630082);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YF8GA0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1lzujbkydx030)。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0.015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作为专节进行论述,为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以来,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变化,也有一些学术期刊对此做了专题讨论。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地方出版社如何挖掘当地资源,从讲好中国故事出发,为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一、地方出版社讲好中国故事的选题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是由无数个单元构成,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多种多样。蒋三军和包鸿梅在《地方叙事:主题出版的一个挖掘方向》中提出:“地方叙事主题图书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可以帮助读者完成自我认同,满足其信息需求天性中的‘近身信息’需求,完善其主題阅读知识树。因此,出版单位在策划地方叙事主题图书时,需找准立足点,朝着仰视、俯视、平视、发散四个面向进行深挖,并注意统合好多元的地方力量。”[1]地方出版社扎根基层,可以立足国家叙事,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入手,深入故事现场挖掘中国故事,将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乃至种种变迁置于国家宏观叙事框架中,在更加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讲述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讲述中国人的奋斗故事,为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贡献应有力量。

1.关注中国地方治理的故事

中国社会治理一直是中外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他们从政治制度、文化系统、家庭组织模式、经济结构、宗法思想、法律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为当下社会的治理提供经验。

中国国土广袤、地形多样、民族众多的现实,决定了中国的基层治理在政治、文化的大一统背景下有着非常多样的地方特色,这些地方特色又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如始于西汉时期的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表面上反映的是当地水权分配、土地占有、地方势力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但在深层次上却与国家税收、驿站体系、驻军屯田等紧密相关。水利在干旱区社会经济中具有先决地位,国家对水利恰到好处地治理(包括水利工程建设、防涝防旱、水权分配、节约用水等),不仅体现了传统中国高超的社会治理能力,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优越的社会调节能力[2]。又如,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均为多民族聚居区,要做到各项政策在这些地区基层落地,实现不同族群之间、不同亚文化之间、不同村落之间的团结与和谐,离不开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差异化政策支持下对社会心态、社会关切、社会矛盾的洞察与回应[3]。

中国各个地区都有这类既能反映中国制度和文化优越性,又具有地方特征的故事,深入挖掘此类资源,不仅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还能向国内外的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工作是地方出版社应深度参与的。

2.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发展的故事

2019年以来,出版界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策划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书。如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辉煌中国70年”系列丛书、人民出版社和各地方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影像中国70年”大型丛书、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主题图文书《国家记忆:新中国70年影像志》等。此外,还有各专业领域的图书,如《中国农村发展70年》《新中国体育70年》《中国大坝70年》等。同时,一些省份也组织出版了当地的相关图书,如《甘肃70年建设改革发展纪事》《辉煌山西70年》等。这些图书结构、体例虽各不相同,但都以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成就为中心。通过这些图书,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梦的真实故事。

因此,地方出版社应利用扎根当地的优势,深入基层去挖掘、整理这些历史细节,从故事的现场展示真实的奋斗故事,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经,以重大事件、重大建设成就和重要人物为纬,梳理当地资料,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工程和历史成就,全景式、多角度阐释中国人民的创业史和奋斗史,展示中国各族人民巨大的生活改善、生动的建设实践和宝贵的发展经验。

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解读地方优秀文化

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深奥晦涩的学术研究资源,如敦煌学、简牍学、西夏学、金石碑刻等,在主题出版选题策划时常被忽视。事实上,这类内容恰恰因为具有丰富的内涵而成为主题出版资源的富矿,其产生、发展以及本身所承载的知识和文化,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和制度的优越性,记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解读这类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是出版人的责任。

如甘肃教育出版社策划的大型丛书“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不仅用有趣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和珍贵的音视频资料,深入浅出地解读敦煌历史、敦煌石窟营建、敦煌雕塑艺术、敦煌壁画故事,以及敦煌文化传承与弘扬,以故事性的语言记录了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开启敦煌学事业并执着坚守敦煌的前辈专家潜心学术、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国内敦煌学研究崛起的整个过程。该丛书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

4.关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故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充分地证实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准确性。中华大地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4],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众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有关的作品数量很多,质量也很高。如考古学家许宏的著作《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2014),用考古学资料展示了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原地区的文化变迁,向大众讲述了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上海广播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何以中国》,从考古的角度讲述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创生故事。诸如此类宏大的叙事,需要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种文化门类的发展融合细节上去充实。为此,地方出版社应扎根当地,对这些独特的风景进行精细梳理与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5]这一讲话为地方出版社积极参与这一方向的选题策划指明了方向。

一是深入挖掘当地的考古、文物、遗迹资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增加考古学方面的证据。如甘肃古代建筑广泛吸收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各地区的建筑文化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建筑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真实体现。甘肃教育出版社抓住这一特征,策划出版了《甘肃文物建筑测绘图集(全六卷)》。该书入选2022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是梳理当地族群迁徙与文化碰撞交融资料,重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增加民族学与人类学方面的证据。2022年3月,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四川省有12个项目入选,其中,《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文集丛刊(白族卷)》《巴蜀濒危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巴蜀汉族婚姻文化研究》《蜀道交通文明研究丛书(第一辑)》正是立足当地,深入挖掘当地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的优秀成果。

二、地方出版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主题出版选题的策划与出版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并持续推进的工作,因此,编辑要熟悉国家出版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并围绕这一个核心来策划选题。

1.深入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新政策、新规划

首先,编辑要积极学习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各类政策和发展规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出版工作、文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的各类讲话,研究出版业的各类规划和所处地区的各项发展规划,从中发掘出版方向和选题[6]。

其次,编辑要熟悉国家各部委和各省为支持文化事业和出版业发展而设立的各项基金的主要资助方向,利用好国家政策做好项目策划;要关注国家出版基金等各类基金的资助项目,阅读相关的资料和分析文章,深刻理解出版业的发展蓝图和工作方向,把握资助重点,提前谋划储备选题[7]。

2.深入调研,掌握当地选题资源

选题资源是选题策划的基础,需要编辑通过长期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来积累。

一要广泛阅读与当地有关的各类出版物,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与现状。只有对当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非常熟悉,才能将地方资源恰如其分地嵌入国家叙事中,在宏观的意识形态框架内对其进行表述。

二要关注各类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国家和地方的各类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掌握学术界的新发现与新成果,并尝试将其嵌入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框架中,展现新的意义。

三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借不同人群的眼睛,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当下的世界,可以帮助编辑发现新的选题角度。

四要眼光向下,深入“现场”,切实感受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

3.多方交流,积累作者资源

一个好的选题从提出到落地有漫长的路要走,培养作者、积累作者资源是编辑从进入这一行业开始就必须去做的事情。选题资源积累和作者资源积累是相辅相成的,编辑先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提出选题策划方向;再据此筛选出可能的作者范围,和潜在的作者沟通,细化选题方向,形成初步的选题报告,并确定作者人选;最后,与最终的作者人选确定图书结构,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在这个过程中,编辑需确保双方对选题的理解和执行方式立场相同、认识一致。

支持和培养当地学者,是地方出版社应尽的责任。一些学者虽在专业领域造诣很深,但缺乏大众类作品的写作经验,因此,在创作面向大众的作品时,编辑需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帮助其适应大众表达,同时,充分利用编者按、知识链接、图片说明等辅文对书稿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一些青年作者,尤其是做科研出身的作者,不仅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也有出版自己作品的迫切需要。编辑应在这样的作者身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与他们通力合作,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出版社的出版方向,策划出版面向大众的主题出版作品。

三、结语

“中国故事”既是国家的,也是地方的;既要对外讲,也要对内讲[8]。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一个事关中国自身发展以及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问题,也是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西文化深度互动条件下做好跨文化国家沟通和国家形象管理的复杂技术性问题[9]。地方出版社应充分利用自身扎根基层的优势,积极对标国家导向,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培养地方学者,植根本土,将地方故事放置于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叙事框架中表达,为主题出版增添更多亲切、温暖的细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为增强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贡献力量,从细节上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更加生动、亲切的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蒋三军,包鸿梅. 地方叙事:主题出版的一个挖掘方向[J]. 出版发行研究,2020(3):62-67.

[2]黄达远,王彦龙,蔺海鲲. 从河西走廊看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区域经验[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张宏树. 群体传播视阈下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J]. 民族学刊,2021(7):56-67+108.

[4]费孝通. 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5]习近平总书记详述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EB/ OL].(2022-05-29)[2022-05-30]. 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2-05/29/c_1128693882.htm.

[6]魏玉山. 以滿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阅读需求为目的:认识“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关键[J]. 中国编辑,2022(3):4-8.

[7]杨晨静,琚颖.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主题出版项目的特点与发展方向[J]. 出版广角,2021(21):10-13.

[8]刘沫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出版业讲好中国故事策略探析[J]. 中国出版,2022(1):29-32.

[9]徐占忱. 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难与破解之策[J]. 社会主义研究,2014(3):20-26.

猜你喜欢
选题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