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22-07-01 23:29戴文
民族文汇 2022年3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戴文

摘 要:“三全育人”思想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需要顺应时代进程中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趋势,认识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落实在“三全育人”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需要注重“三全育人”思想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全面认识“三全育人”的内涵,发现思政教育中的问题,落实“三全育人”思想,全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界定

全员育人,是指构建涵盖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四个层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学校层面涵盖各个班级的管理负责人、专业课学科的任教老师、图书管理员以及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等;家庭层面主要涉及学生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社会层面主要涵盖一定范围内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公共人物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学生个体则主要是指表现优异的学生干部等。全程育人,是指从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都要落实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将育人工作从始至终都能够贯彻落实。全方位育人,即学风文化建设、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济帮助、学校管理手段等各种教育活动,都能落实思政理论教育。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

思政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思政课未得到有效落实会影响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影响力。其一,当前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仍然采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方式。思政学科教师根据课本灌输理论的现象严重,学生缺乏主体参与性,进而产生排斥和厌恶情绪,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性不足,思政课的出勤人数较少。其二,思政课的期末评价主要采用撰写课程论文或进行考试的形式,这种固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对于思政学科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层面的掌握,而未得到有效内化。思政课未能有效落实育人目标,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三全育人”机制不到位

仍然有部分学校缺乏对“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全面理解,甚至授课教师也难以掌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以及在培育人才方面的核心价值。学校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没有深入宣传并推广“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目的以及积极价值,从而导致思政教育落实情况不如人意。

(三)高校学院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衔接和配合

高校根据学科和专业设置多个院系,各个学院学科专业理论存在差异,而思政学科属于大学生通识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学院之间的协调和对接通常比较闭塞,尽管思政课程作为青年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但基于各大学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协调和对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难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理论教授,思政教师很难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做出因材施教。

三、“三全育人”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

高校思政工作应顺应新时代“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发展的新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认知,提高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认知意识。同时,按照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将思政育人工作融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全过程之中,有效推进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高校思政工作为当代大学生培育良好道德人格,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奠定了重要基石,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社会公众之间凝聚形成合力是十分必要的。要把道德人格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环节,指导青年学生成为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就学校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形成具有专业理论水平的教师群体,由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环节复杂多样,提升学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必须由学校组织牵头,密切关注学校的人才培育计划,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思想和政治环境,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感,学校应当通过持续的教育探索和创新,推动思政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应当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络,积极创建思想政治学习的家庭氛围,全面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动向。就社会教育而言,高校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为社会服务,呼吁学生带头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培养道德心和人格。在志愿活动中,经常要回顾和总结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教学和活动教学之中

思政课是高校的必修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思政教师由于未能有效的和学院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而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对此,思政教师不仅仅需要做好思政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做好与学院之间的沟通联系。

一方面,高校应当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进行教授,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实现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后,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设定考核机制,全面贯彻道德人格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融合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开展诸如“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教学活动,通过追寻革命先烈们的动人故事,感受革命先烈们的伟大品格。此外,学校应当增强对合作性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

高校应当致力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伴随当前以数字化和网络化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专业理论的途径不再以课本为主,高校要利用高效多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意志行动实现高度的统一。通过开发互联网系统的新领域,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要增强对于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防止错误信息的蔓延对青年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误导,应当号召全体大学生提升自我判断力以及鉴别能力,有效推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全面提升。

总之,“三全育人”思想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满足大学生内在精神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将“三全育人”思想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提升高校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严双,黄丽.“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0):169-170.[2]杨朝,吕潇奕.“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2(03):63-65.

[3]王利霞,韩磊.“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04):227-22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