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多元生活化策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022-07-04 04:05沈丽萍
成功密码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课堂

沈丽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初中地理课堂教育的需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学生熟知的领域展开教学,提高初中地理教育质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注重现代教学理念的应用,分析地理基础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整体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各种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生活教育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生活化教育强调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将生活内容融入课堂之中,在生活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生活知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生活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面向生活的教学素材融入初中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在地理课堂上感受到生活气息,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很多初中生觉得气候分布、地域特征等知识比较烦琐,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面向生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更有效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和学习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形成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体现初中地理的实用性

实际上,初中地理的教育内容本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地理的相关知识,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的天气、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等特点。此外,如人文地理这一主题的知识本就是初中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因此,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课中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地理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发挥地理知识的作用。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下,初中地理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的情境中打开思路,积极思考,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发现和关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此外,教师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渗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宽学习路径,纠正不足,增强学习体验。

(三)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就地理学科而言,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集中在课本上,地理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在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与此同时,教师的生活化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地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开始重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充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要点总结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多元化生活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将社会知识与地理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二、初中多元生活化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目前的初中地理教材在部分知识上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缺乏实例,大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

例如,在“欧洲西部”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西欧的温带海洋和地中海气候的具体景观,也就很容易将其气候特点记混。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生活景观画面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两种气候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也就可以更好地区分两种气候,在分析问题时避免出错。

(二)挖掘当地资源,提高学生的生活地理洞察力

一般来说,当地的地理素材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前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地理资源,提高学生的生活地理知识理解水平。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例如,在“河流与湖泊”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当地河流的基本特点,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在地理大环境下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同时在实地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灵活的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教师通过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搭建灵活的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探索总结与地理相关的常识性知识,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发表意见,获得自己的收获。

例如,在进行“地势特征”相关知识讲解中,老师组织学生谈一谈“长江东流”和“百川入海”这句话所反映的地理现象。然后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生活过程中见过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河流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由西流向东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地理人文素质。

(四)设计有趣的互动式生活化地理教学活动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不能局限于课堂或校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这是多元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精髓所在。教师要以生活为中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观察和体验,以发现地理的魅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有效提高自学效果。教师使用小组协作教学来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之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且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好奇心为学生设计精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遵循合作学习为主的思路,在轻松的氛围中拓展思维,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时,教师不仅需要时刻观察学生,对学生具体情况有准确的把握,还要避免过分“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路径。例如,在“气温的变化规律”这一主题教学中,地理老师可以根据已具备的客观条件,组织一些生活化的地理实践活动。比如在这堂课之前,学生只是通过冷暖来感知温度,这时候的学生缺乏系统观察和分析温度的变化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家中全天温度的日常活动任务,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享。在有了相关结果之后,教师让表达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总结一下获得的数据。随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一天之内温度变化的规律,小组内进行科学分工,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相关研究,履行自己职责。在总结生活规律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还可以积极讨论、交流想法,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最后,由教师搭建舞台,让每一个小组都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这一过程中,学生以生活常识为基础,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地理知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引入多元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促进初中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提高。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课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