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2022-07-16 11:49陈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数学思维小学生

陈益

摘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思维。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引言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发展的水平有限,因此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较多阻碍。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更加轻松、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将会使其在系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依托抽象的数学概念对相关知识加以判断、概括与推理,并逐渐在这一过程当中形成敏锐的数学意识,由此使学生实现对数学学科的深入理解,同时领悟出新的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对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导学生实现对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内在关联的把握,如此方才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达成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的目的。

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一)通过故设陷阱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所犯的错误既是学习的盲点,又是需要加强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从这个重点出发,不断生长、延伸,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让学生在对错误的剖析和反思中总结收获、不断成長。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5厘米,你知道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吗?”学生立马回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即9×5=45平方厘米。”接着,教师又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相反方向一拉,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问:“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哪些东西没有变化?”学生1答:“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学生2答:“周长不变。”学生3答:“面积也不变,还是9×5=45平方厘米。”随后,大多数学生都对这学生3的回答表示认同。针对学生3的错误回答,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继续将框架拉成更扁的平行四边形之后再和原来的长方形对比大小。这时,学生3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底边×邻边”。接着,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让他们通过形状转化进行公式推导。学生通过动手剪拼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再加强讲解,这样,学生的相关知识点就掌握得非常扎实了。教师故意设计“底边×邻边”这个“陷阱”诱使学生犯错,用试错把学生带入知识探索中,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思维活跃度。

(二)借助思维导图模式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养成

从小学生的身心表现来看,绝大多数小学生因为年龄以及心理缘故,通常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较为浮躁的态度,难以专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进程之中。为此,教师应当借助思维导图模式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养成。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空间图形”“数与代数”等内容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将自身尚未能消化理解的问题记在练习本上,并尝试据此导出相关知识点,以此实现问题同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由此领会知识点的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重点知识内容,教师应当要求其在完成笔记的过程之中适当加入一些明艳的色彩,以此来让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彰显出趣味性,不至于让学生产生无趣之感。教师亦可以在教学当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记录在练习本上,在思考的过程之中进行绘图,由此亦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最重要的便是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总结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与此同时,促使学生从抽象概念以及具体图形这两个方面共同入手来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切记不能为学生简单介绍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如长方形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周长公式的记忆,这样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尺子来测量长方形的四条边长,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接下来教师要做的便是为学生总结这些规律。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性。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数学知识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变成学生能够生动形象感知到的具体图形,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对其性质展开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发展比较、抽象和概括数学思维的方法

比较思维是一个人在整体思维上试图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比较主要是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在数学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是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的基本前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所可能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及知识内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抽象思维是通过抽出某一事物的所有本质特征,舍弃其具有非本质性的特征,使之与具有其他本质特征的抽象事物加以区分的思维,它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认识转化过程。概括指的是把某些不同事物经过整合归纳,抽取共同性与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的思维。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抽象、概括的教学应用也很广泛。发展比较、抽象、概括思维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成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设定相应的思维训练内容,找到适合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士民,陈艳秋.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2]余招姬.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4).

[3]王小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2021(24).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数学思维小学生
基于“板块训练理论”对高校乒乓球队教学训练方法的再思考*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