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试题情境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2-07-18 06:43潘鑫
高考·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情境化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高考试题决定了教学的方向,近年来新高考试题越来越强调情境化。何谓情境化?如何适应情境化,驾驭情境化成为高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反映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就是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要如何制订,如何适应情境化的高考试题,本文将针对以上几点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高考试题;情境化;高中语文教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我国高考命题的理论指南,像一座灯塔,为高中教学、新高考命题、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等指明了方向。“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1]。”所以何谓情境?高考试题如何体现情境?情境如何承载考查内容?情境如何实现考查要求?在高中实际教学如何应对?……系列问题成为高中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这也成为家长学生关注的问题,以新高考试题情境化为切入口,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何谓情境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说: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2]。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问题的设计是就事论事,显得枯燥单调,与现实相脱节,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也造成就算学生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应用。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问题的设计上联系更多的现实生活,而这融合在问题背后的现实生活场景就是情境化,其目的是让问题与现实相联系,让问题更真实化。

二、新高考真题中的情境化

福建省高考试卷是经历变化发展的过程:2004-2008部分科目省自行命题,2009-2015实行全科省自行命题,2016至今全国卷。2021届的高三是福建省第一年实行新高考3+1+2选课走班的一届高三,2021年新高考试题显得特别有意义。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情境化主要体现:

三、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从点上做好专项训练

1.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情境化默写的训练

近年来,高考默写题全部是情境化默写,因此读懂情境、理解情境、把握情境成为做好默写题的前提。从高考真题来看,默写题情境设置具体到实际的篇章,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第17题默写共6分,其中第一小题考《庄子·逍遥游》,首先题目先设置了一个情境“到郊野去的人,只带一日之粮当天回来,肚子饱饱的”,学生读到这个句子时在头脑中就要浮现出原文相关的句子“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然后学生再读题目的第二个情境“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则需要”。据此,学生要调动自己的积累,再联系上下文判断这道题的第一条橫线处填的是“适百里者,宿舂粮”中的“宿舂粮”。接着学生读题目的第三个情境“而去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也据此,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再联系上下文判断这道题的第二条横线处填的是“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中的“三月聚粮”。学生填完之后再通读一遍,注意所填写的句子是否符合题目设置的情境要求,如符合,则再检查缩写文字是否正确,这也是默写题考查的重点之一,要求不仅会背诵,还要写得对,否则就会丢分。例如:这道题所写两句话中“宿舂粮”的“舂”字,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写成“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整句话就没有分了,所以情境默写题,除了要填写符合情境要求的句子之外,还要写得正确,没有错别字。

2.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衔接题的训练

衔接题是高考必考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三类①词语衔接,一般是成语的衔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②句子的衔接。句子衔接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题,从选项中来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题相对简单些,另一种是主观题,要求补写出划线处的句子,这种题相对难一些,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所要填写的句子的内容。以上三类不管哪一类都要注意情境。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第18题考查成语,情境设置就非常新颖,讲元宵节学四史文明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很多学生都有接触过,很贴近学生生活,有生活有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亲切,反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也是另一种积累。此外,此题还涉及现实社会中如火如荼的线上直播活动,既传统也现代,从情境上为学生更好地答题创造各种可能。2021年新高考全国I 卷第21、22题考查衔接和补写,两题表述不同,但其实质其实是一样的,都要根据情境,根据上下文,由前后句决定中间句。两道题的情境都是围绕南极科考站附近照片中雪的颜色的变化,阐述研究的不同的观点。从两题题型来看,第21题为选择题,有选项可以参考,相对容易些,第22题为主观题,需要综合判断后写出答案,需要有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相对难一些。

3.重视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大情境和小情境的把握

何谓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大情境和小情境?现代文阅读的大情境是指每一篇现代文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这个大情境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 卷第一道现代文阅读题,有两篇文章的选段,一篇是摘编自朱光潜《诗论》,另一篇摘自钱钟书《读<拉奥孔>》。《诗论》的大情境是朱光潜先生东西方诗论的互为赏析,《读<拉奥孔>》中大情境是钱钟书先生用一以贯之的中西相参之方法,挑拣出其中的片段思想与中国古代诗画实例相结合来解决文艺批评中的具体问题。小情境是指具体的问题情境,例如:第5小题,题目设置的嵇康诗和顾恺之说画,这两个内容就是小情境,要想答题先要理解清楚这两句话的意思内涵,否则就可能答非所问。此外,诗歌鉴赏题也是如此。每首诗词都有一个大情境,就是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个就是具体题目的小情境,只有把握了这两个才能更好地答题。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 卷诗歌鉴赏考的是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就是白居易创作《琵琶行》一个时期,所以要想了解《寄江州白司马》的创作背景,可以结合《琵琶行》的背景来了解。第16题涉及到题目的具体小情境,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4.重视材料情境的写作训练

作文是高考语文卷的重中之重,占据“半壁江山”,因此作文历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体现出去情境化的倾向,因为情境化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缩小学生的写作空间,所以题目尽量减少限制,让学生更有发挥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但是减少并不意味着没有。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价要求和标准,那就无法分出学生的层次,体现出区分度,所以近几年都是考给材料的作文,而这材料是学生问题的源头、观点的来源,因此把握材料成为审题的关键,而要想厘清材料的关键或核心,很多时候要理解并把握好材料的具体情境,某种程度上体现材料倾向。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 卷作文题为毛泽东主席关于“体育之效”的一段话,学生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后面的要求是开放的,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写出体现自己理解和感受的文章,但是所写的文章的观点必须来自材料,即要求中说的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这里的结合材料写就是限制,所以题目自由中又有不自由,而这不自由的部分就是材料的部分是重点。有的人说这个材料中没有情境,其实是有的,这道题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毛泽东同志对体育的研究和判断,一位伟大领袖、党的领导人的认识和看法,虽然在言论自由的今天大家都可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高考毕竟是为党育人,为国选才,这就是这道题的情境,也可称它为材料情境,它体现了出题者的倾向性,如果在考试中没有解读出这一点,反弹琵琶,学生很可能就会偏题甚至离题。

(二)从面上做好情境题的积累和训练

1.积累和训练体现基础性的情境试题

每一份语文试卷其中占大多数的还是基础题,那么,哪些是基础性的试题,哪些是体现基础性的情境试题,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并加以实践运用的。就笔者而言,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统编新教材的作用,其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就要结合具体的篇章做好教学。例如:在教学《百合花》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做好文章中文学常识的积累,做好文章中字词的积累,做好如何阅读小说方法的介绍,做好小说主题的把握,做好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把握,特别是人物形象的把握。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就要做好古诗文文学常识的积累,做好诗文或文言文字词意思的积累,做好句子意思翻译的积累,做好文言特殊现象知识的积累,做好诗词赏析方法的积累,做好文言文写作思路的积累,做好古诗文主题的把握等,只有在日常学习中把以上这些积累和训练做好了,才能够为做好基础性情境试题奠定基础。

2.积累和训练体现综合性的情境试题

在做好基础性情境试题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做好综合性的情境试题。综合性的情境试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性试题,学科内部不同知識点的综合性试题。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例如: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综合,甚至三个、四个学科的综合等。学科内部不同知识点的综合,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小说阅读作用题的综合,写作与现代文阅读的综合,写作与文言文的综合。在统编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荀况的《劝学》这篇文言文就可以和同一单元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这就是一种综合。第七单元郁达夫《故都的秋》就可以和同一单元的苏轼的《赤壁赋》这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这也是一种综合。

3.积累和训练体现应用性的情境试题

传授学生知识其实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读书”或者“读死书”,而应用性的情境试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题目的设置上能够体现现实生活的内容,体现现实生产的场景等,才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所以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好这方面的训练,那这方面的训练如何来进行,这方面的试题在哪里有呢?其实试题不难找,它就在新教材中,在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例如:在统编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的第三小题,它设置了新闻情境,介绍了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要求选择某一报纸或者网站阅读相关的新闻作品,共同探讨出一定的标准,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这就是一道很典型的应用性试题。再例如:在写作中应用文的写作也是如此,近三年高考试题写了两次演讲稿,这个演讲稿的写作也是典型的应用文的写作。

4.积累和训练体现创新性的情境试题

基础题是重点,综合题和应用题是提升,创新题是锦上添花,它建立在做好前三种题型的基础上,这体现了创新题的难度,能不能做好创新题也是高分和非高分的区别。创新题在具体的试卷中应该是少而精的,那如何做好创新题的训练?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关注最新的时事,试题内容的创新其实也是一种创新,所以师生都要关注日常的新闻,与国家有关的新闻,与社会有关的新闻,与个人有关的新闻等,看看这些新闻能否出现在考题中。此外,就是要关注试题题型的创新,而对这一点,笔者认为要多学习借鉴不同省市的高考题,这些省市的高考试题有没有跟平时不一样的试题出现,有没有有亮点的试题,毕竟这些出题者是跟国家教育部最靠近的命题层级,新的命题形式往往会在他们身上先得以体现。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关心社会时事,另一方面要关注各省市最新的高考试题,有所发现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掌握。

结束语

新高考试题情境化是国家政策要求,作为高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它、学习它、研究它并应用它,甚至驾驭它,而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去适应它,融合它,并能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策略具有时间性、空间性,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好情境的研究,做好教学策略的研究,育真人,求真知。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1.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1.

作者简介:潘鑫(1983— ),男,汉族,福建闽侯人,福建省闽侯县第一中学,中学一级,学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情境化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情境化 生活化 开放化
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