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阅读视域下语文群文阅读的选文策略

2022-07-18 16:23何金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

何金花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味,提高阅读速度,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样的目标催生出一种新型、广义的阅读概念——“全科阅读”。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语文教学领域正悄然发生改变,打破了以往只强调单文本阅读的传统模式,兴起了以“单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形式的阅读教学实践,开辟了多维的、广博的群文阅读新时代。群文阅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帮助的文章。本文就中学语文群文阅读选文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出一份力。

关键词 全科阅读 语文 群文阅读 选文策略

群文阅读是一种顺应当下教育需求、充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顾名思义,“群文”指的是一组有关联的文本(不单指文章)。群文阅读的本质是比较阅读,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多个相关联的文本,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达成群本共识。为了促使学生产生群文意识,构建思维模型,教师在选文时一定要注意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同一题材、相同主题、相同的写作手法、同一作者或时代背景等。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选文。

首先,在阅读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的文本进行归类。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接触过的“父亲形象”:《诫子书》中的诸葛亮、《朝花夕拾》中的父亲、《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傅雷家书》中的傅雷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文本进行对比阅读。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之间题材运用的差异,让学生感悟题材在不同文本中的作用,理清题材和主题、题材和作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阅读量,更新阅读认知,提升阅读素养,进而掌握写作手法、学以自用。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不同文本的“父亲形象”进行分析类比,包括正面型父亲、反面型父亲。《背影》中的父亲慈爱宽厚、体谅儿女,《朝花夕拾》和《孤独之旅》中的父亲,是严厉的,难以亲近的。但细看两个人物依然是有区别的,《朝花夕拾》中的父亲是不苟言笑的,其深受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影响。而《孤独之旅》中的父亲,严厉中有着对环境的无奈和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带着儿子放鸭,为的是让儿子在困境中成长。学生在对比阅读不同文本中的父亲形象时,能直观的感受到作者刻画人物,塑造形象的功力。

又如,同是描写月亮,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句中充满文学幻想与浪漫主义。而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中秋月》则是运用科学思维,从天文学、气象学的角度描写,如果组合这两个文本,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需抓住主题,借用主题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一组同主题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作者的作品,利用群文阅读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深度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五首现代诗都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通过阅读诗句我们能感受到作者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这种既哀痛过往,又欢悦未来的复杂感情,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为了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看“爱国”,教师在课后拓展同主题的群文阅读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爱国诗。例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其次,引导学生领悟相同主题下的情感区别。《离骚》道出了国家消亡之际,亡国者对故国、故主、人民的热爱,该诗剖析了楚国覆灭背后腐朽统治集团,抨击了误国误君的奸佞之臣,表达了深切的悲伤与愤恨,这种无力的“爱国之情”是沉重、痛苦、毫无希望的,也映照了作者以死殉国的悲壮结局。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与屈原的绝望不同,《从军行·其四》中的“爱国之情”是破釜沉舟的坚定,带着国家必胜的信念与坚持。

最后,促使学生认识多维度的“爱国情怀”。不同的作者处在不同的历史潮流中,面临这不同的人生境遇,往往会有不同的感慨与领悟,虽然表达的都是“爱国情怀”,但通过群文阅读对比研究,学生能清晰的感知文本间的差异性,真正感悟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

时代背景像是一个符号、一個标签,所有脱离时代背景的文本都是架空的、毫无意义的,在相同的历史或社会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出相似的基调,但不同的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着风格过异的文风,人生境遇也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文本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扫清阅读障碍,打破对时代公式化的、带有偏见的认识。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可以选择同一时代背景的群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立体、更饱满、多角度的历史,培养宏观历史思维能力,建立对不同时代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南宋时代的一组诗词,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李清照的《一剪梅》、岳飞的《满江红》、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探究,在群文阅读前,学生应提前了解南宋背景,为抓住时代矛盾感受诗人情感打下基础。靖康之变,将大宋绝然划为北宋和南宋。有了这重背景,南宋诗词里弥漫着铁马金戈的军武气象,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带着一腔凌云壮烈的义气,这是一位将军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忠于朝廷的赤诚之心。而同是南宋时期的将领、词人,辛弃疾却是另一番心境,他在失意闲居信州时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道出了重温旧梦、重返沙场的快意潇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叹出报国无门的苦闷,词中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场景转换,给人一种鹰击长空陡然跌下的怅然若失,让人不禁惋惜。同一时期,同样是志在报国,两个作者笔下的情绪却是截然不同的,造成岳飞的乐观与辛弃疾的悲观的,正是二者所处的不同环境和地位。前二者都不乏阳刚之美,而词人李清照却给这个时代加了清淡的一笔忧思,《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将这种女子含蓄婉约情绪体现的淋漓尽致,打破了南宋动荡之世的刻板印象,更贴近普通南宋人民的生活。通过群文阅读,能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鲜明风格,风格的载体即是艺术表现手法,教师在考虑选文时也可以将具有相同写作手法的一组文本作为群文阅读材料。这样针对性的筛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还能让学生领悟文章好在哪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不断提高文章的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最后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小说,它向我们展现了战后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反映出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以及法国人民爱国、厌战之情。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用来表现主题、增强表现力。为了更好的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感悟这种手法在文章表达的妙处,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相同手法的阅读材料进行群文对比阅读。如老舍的《茶馆》,通过一个小小的茶馆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现状,通过大大小小的人物,刻画出时代群像,初读《茶馆》认识一个茶馆的兴衰,深入精读理清三个时期,才能发现隐喻的时代悲剧。

全科阅读视域下,要做好“群文阅读”,首先要选好文本。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阅读储备,能够结合教材,抓住重点选择有关联的多个文本进而针对异同点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选择相同题材、相同主题、相同时代背景、相同写作手法的群文,这样针对性的材料筛选,有目的的引导,才能有效提高阅读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作者通联:甘肃金昌市金川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