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对精神分裂症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2-07-28 03:00刘祥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不饱和高血糖精神分裂症

刘祥玫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被公认的慢性疾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此病在青壮年群体中较常见[1,2],临床上常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各异不仅指同一疾病有多方面器官组织的异常,如感知觉、情绪、行为的障碍,也指同一疾病不同患者症状相差较大[3],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者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部分患者在一般情况下意识清楚,只有疾病发作时才会出现感知觉等障碍。其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机体衰退与精神残疾[4],但是根据一些临床资料显示,部分患者经过药物、心理及相关治疗后可保持基本痊愈或者痊愈状态[5]。虽然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但是就目前而言,个体的心理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的不良因素为公认的两大诱因,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迅猛,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压力大等均上升为外部社会的不良因素。本文选取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抗精神分裂药物联合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27.2±3.3)岁;平均病程(7.5±2.4)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28.2±3.5)岁,平均病程(8.5±2.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均≥20岁;②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ICD-10,国际诊断学标准第10版制定);③患者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其他方面无重大器质性疾病;④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⑤患者家属签署了全程参与同意书及知情同意书,保证患者中途不会退出。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奥氮平(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9,规格:10 mg/片)10 mg/d,1次/d口服;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10,规格:2 mg/片)1 mg/d,2次/d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抗精神分裂药物基础上补充维生素与不饱和脂肪酸治疗,氯丙嗪(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公司,国药准字H31021536,规格:50 mg/片)100~200 mg/次,2~3次/d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64,规格:100片/瓶)3片/次,3次/d口服;维生素C片(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20,规格:50 mg/片)3片/次,3次/d口服;中美御康OMEGA-3脂肪酸软胶囊(美国波士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Boston Biocare,规格:1000 mg ×30 粒)1粒/次,1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后BPRS评分,总分18~126分,评分18~35分则表示患者恢复正常状态,无精神障碍;评分36~126分则表示患者存在精神障碍;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②治疗前后内分泌代谢紊乱,包括过度肥胖、高血糖。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为肌肉强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代谢紊乱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过度肥胖和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过度肥胖和高血糖发生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度肥胖和高血糖发生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过度肥胖和高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代谢紊乱状况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00%(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7,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且近年来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将近50%的患者预后良好。伴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是个人意识、感知觉、情绪、行为方面发生扭曲,感知觉障碍包括有幻听、幻视、幻嗅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幻听[6];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主要有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其中以被害妄想最为多见[7],患者常深受其折磨;情感障碍有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意志与行为障碍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等。几乎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8]。临床将精神分裂症分为6型[9],分别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以及残留型,其中偏执型最为常见,青春型以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最为显著[10];紧张型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单纯型会出现孤僻退缩、情感干淡等表现;残留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社会功能的衰退是其特点。

维生素C与维生素E为抗氧化剂,能够清除细胞氧自由基,保护细胞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大脑神经细胞得到维生素C与维生素E的保护,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合成生物化合物,该生物化合物是维护神经功能的关键物质,所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的修复,神经功能进而得以恢复,当然维生素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适量,之前有研究表明,过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11-14]。对照组缺乏维生素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因此临床效果不佳,本论文的缺点是只使用维生素B、C,未进行维生素D等的探索,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多做尝试,攻克这一问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BPRS评分(38.45±2.42)分低于对照组的(51.11±3.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过度肥胖和高血糖发生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度肥胖发生率和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过度肥胖发生率32.00%和高血糖发生率28.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00%、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证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补充维生素与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与抗精神分裂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内分泌代谢紊乱等。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治疗临床效果更佳,患者临床症状、发病风险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得到了更大程度改善,有益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不饱和高血糖精神分裂症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家庭烹饪,到底用哪一种油好?
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鉴定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