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

2022-07-28 03:01刘晓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帕罗西羟色胺抗抑郁

刘晓丹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25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精神病的第二大心理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抑郁症可由许多因素引起,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抑郁和情绪障碍,如思维迟缓、活动减少、高估压力,甚至一些患者出现自杀行为。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发病后常伴有睡眠障碍,其发病率占患者总数的91.53%,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会加重患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常出现睡眠困难、多梦、早醒等,会导致其精力不足甚至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等发生,因此,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可有效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2]。抑郁症睡眠障碍治疗常采用心理、药物等多种疗法,药物包括帕罗西汀、曲唑酮等,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及睡眠障碍的效果尚不清楚。帕罗西汀能阻断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作用,是一种苯哌啶衍生物,可以达到有效的抗焦虑作用。曲唑酮对抑郁症患者有催眠作用,是一种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3,4]。曲唑酮和帕罗西汀联合用药,能有效减少机体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紧张的作用。研究表明,单用曲唑酮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更加严重[5]。本文选取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15~31.19岁,平均年龄(25.33±3.18)岁。试验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9.49~31.27岁,平均年龄(25.29±2.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均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出现焦虑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0分的患者;PSQI评分>7分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药物依赖、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退出治疗或使用其他方案治疗的患者;继发性抑郁症患者或者存在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酒精依赖患者;吸毒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应用维生素C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14,规格:0.1 g/片)口服1片/次,3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治疗,空腹口服帕罗西汀20 mg/次,1次/d,之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剂量达到30 mg/次。试验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美时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南投厂,注册证号HC20171014)治疗,帕罗西汀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曲唑酮口服30 mg/次,1次/d,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剂量达到100 mg/次。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以HAM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无效:患者HAMD减分率<20%;有效:患者HAMD减分率为20%~40%;显效:患者HAMD减分率为41%~60%;治愈:患者HAMD减分率>60%。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例数×100%。②HAMD、HAMA-14、PSQI评分。采用HAMD评定患者抑郁情况,HAMD总分为30分,HAMD评分<5分表示无抑郁,HAMD评分5~10分表示轻度抑郁,HAMD评分11~15分表示中度抑郁,HAMD评分16~30分表示重度抑郁。采用HAMA-14评定患者焦虑情况,HAMA-14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PSQI包括日间精神状态、睡眠时间、睡眠有效时间、睡眠质量及是否使用催眠药物等,每项1~4分,总分2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③SAS及SDS评分。以SAS及SDS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SAS评分<50分者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0分为无抑郁,50~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61~70分为中至重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恶心、嗜睡及无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HAMD、HAMA-14、PSQI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HAMD、HAMA-14、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MD、HAMA-14、PSQ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HAMD、HAMA-14、PSQI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抑郁症为临床高发疾病,其属于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与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减少有关。5-羟色胺是一种能调节人情绪的抑制性中枢神经递质,受患者激素水平影响其可能改变中枢神经递质,降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具有增强记忆、调节情绪、参与体温调节等多种机制,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6]。焦虑症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后患者思维出现异常,发生抑郁。患者在长期抑郁状态下甚至会发生妄想、自杀等。一些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等症状,因此在抗焦虑治疗时应同步治疗睡眠障碍。睡眠是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在睡眠期间患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以保护机体受到损害[7]。若抑郁症患者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睡眠,会导致思维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疾病进展。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身体平衡破坏,从而可能导致肥胖、衰老、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症,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目前睡眠障碍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减少有关[2]。据报道,抗胆碱药物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问题,临床建议用新型抗抑郁药代替传统的抗抑郁药治疗焦虑症患者[3]。

帕罗西汀为一种常见的抗抑郁药,其对5-羟色胺具有较强选择性,能有效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曲唑酮为四环非典型抗抑郁药,能选择性拮抗5-羟色胺,具有抗抑郁作用,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质量,其能抑制光色胺的再摄取,促进脑内多巴胺分泌,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症状,并具有镇静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AMD、HAMA-14、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帕罗西羟色胺抗抑郁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氟西汀与帕罗西汀的Mini卫生技术评估*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帕罗西汀治痛经疗效好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
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
四季在大脑中的物质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