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防己加减方治疗饮郁化热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7-28 03:01张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肺源心脏病指标

张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支气管、肺脏、胸腔或肺动脉病变,进而诱发肺动脉压力增加,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重构,导致其功能下降,最后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系列综合征[1]。在冬春交际或气候突然变化时,患者都可能急性发病,而且死亡率很高。现阶段,西医对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暂时只有控制呼吸道感染,清除气道异物,止喘,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方式,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临床不适症状和体征,但远期效果不佳,患者的接受度不高。随着中医药近几年来被大量应用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其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患者中得到了较高的认可。木防己汤取自于《金匮要略》,其叙述的症状和现代医学描述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本相同。一篇有关木防己汤的学者研究结果证实,该方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2]。此次试验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饮郁化热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木防己加减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明显改善,且安全性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大连市中医医院重症科收治的40例饮郁化热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2±3.6)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2.67±3.50)年;慢性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9.6±4.2)岁;病程4~19年,平均病程(11.91±4.23)年;支气管哮喘6例,支气管扩张3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内科学》,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3];符合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关于“肺胀”的饮郁化热证的辨证标准[4]。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诊断满足以上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饮郁化热证型的诊断。排除标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病等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疾病;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有肺结核或肺癌;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此次试验的用药过敏。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给予0.4 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24)稀释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将30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25)稀释在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将0.2 g注射用多索茶碱(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9)稀释在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脉点滴,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木防己加减方治疗,基本方:木防己20 g,石膏20 g,人参20 g,黄芩15 g,桑白皮20 g,桂枝12 g,茯苓20 g,葶苈子12 g,丹参20 g,白术20 g,甘草12 g,川芎20 g。如果喘憋严重,可加蛤蚧15 g;咳痰严重,加紫菀12 g;面色青紫严重,加桃仁20 g;胸满严重,加瓜蒌15 g(以上中药均来自于本院中药房,按正规方法炮制)。1剂/d,水煎至300 ml(医院统一煎服),分2次早晚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通过肺功能测量器(德国耶格公司Mater Screen Diffusion),测量患者FEV1%和FEV1/FVC;②采集动脉血,测量PaCO2、PaO2及pH;③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心悸、乏力等症状。④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的标准,评估咳嗽、咳痰、喘憋及胸闷程度,用中医证候积分判定,分值范围为0~9分;评估无力、水肿、湿啰音等,分值范围为0~3分。显效:临床不适症状和体征彻底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有效:临床的不适表现较前明显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45%~75%;无效:临床的不适表现没有缓解,甚至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pH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如果长期未有效控制,患者会逐渐发展为急慢性呼吸、循环衰竭,进一步恶化会出现低氧血症引发的肺性脑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危害[6]。

通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我国的传统医学将其归属于“肺胀”“喘证”等疾病范围内。主要为久病误治、素体羸弱,病情迁延日久,持久不愈,致使肺气充盈,降气失司,气机上逆,其症状以咳、痰、喘、胀及瘀为主。古代医家考虑,因生活不节或劳累日久,或天生素体羸弱,外加六淫外邪入里,致使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气机受阻,肺失宣降,则出现咳喘、咯痰、瘀胀等病机[7]。现代人生活压力较大,饮食、睡眠不规律,故常出现痰湿体质,所以许多患者的慢性肺心病都属于饮郁化热型,其特点是痰、饮并存,郁而化热。患者表现为时有喘憋、咳痰等症,因气虚而致行津无力,聚液为痰,痰湿日久,病情易迁延难愈;外邪入里,交于痰湿后,郁而化热,耗伤阴液,故以外实内虚为主,所以治疗原则以补气化痰,降逆活血为主。

此次试验中使用的木防己加减方剂组方中,木防己有活血祛瘀功效,现代药理学试验表明,木防己具有利尿消肿,去除局灶炎性反应,并防止心肌受损的作用,同时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管腔,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8]。丹参有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学试验表明,丹参能显著增加周围小血管的管径,改善心肌缺氧,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流变综合指标[9]。桂枝能温阳复脉,黄芩可清热泻火,两药协同,既可清肺热,又能通血脉,现代药理学试验表明,桂枝、黄芩拥有广泛的抗感染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病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生石膏有清热止喘之功。但许多学者对木防己汤中使用生石膏也是观点不一。主要的观点考虑,“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所以生石膏可祛除“伏阳”,清热去郁,而清代医家徐彬在自著的《金匮要略论注》中阐述,“痞则胸中必郁虚热,故加石膏”。人参有补肺助阳,滋阴生津之功,桑白皮能利水止喘,茯苓和白术可以健脾益气,葶苈子能降逆平喘,川芎可以活血通脉,甘草能调和诸药,以共奏补气化痰、降逆活血之功。而如果喘憋加重者,可加蛤蚧补肾纳气;咳痰加重者,可加紫菀滋阴润肺;而出现面色青紫者,可加桃仁活血通络;如果胸胀满不适者,可加瓜蒌行气除满。故可共同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冠脉血液的灌注量以及营养心肌的功能。

综上所述,使用木防己加减方治疗饮郁化热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能显著减轻临床不适症状和体征,提升肺功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源心脏病指标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