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功能训练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意义探讨

2022-07-28 03:01邵秀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卧床膀胱统计学

邵秀庆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骨折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人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长期卧床人数不断增加[1]。据统计目前这一群体约有2900万人,老年患者卧床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适当而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可以控制并能减少病床并发症[2]。研究显示,适当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器官恢复、和心理康复都有一定的益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长期卧床不起的小便失禁患者需留置导尿,如果护理不当,易引发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为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侵入泌尿系统,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尿路感染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以及尿痛,可反复发生并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4]。因此为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本研究采用卧床功能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长期卧床不起患者的免疫力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负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综合二科收治的10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 龄65.50~71.80岁,平均年龄(67.40±1.70)岁。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5.5~71.5岁,平均年龄(65.30±1.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40岁,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及有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病,根据标本培养,常规抗感染治疗,控制原发疾病。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心理指导、饮食、以及防止褥疮的发生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卧床功能锻炼:①在给予患者训练的同时要强调功能训练对其疾病的重要意义,让患者从心里接受训练,提高临床的依从性。训练从患者肢体近端到远端进行。活动顺序从患者大关节到小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的患者关节前后左右旋转和伸展。每个关节应在每个方向运动15次,15次/组,4组/d,应动作轻柔,不应用力过猛造成关节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不受活动限制部位,进行主动活动,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患者康复。②指导患者有意识的进行提肛门运动,讲解提肛运动的要领,让患者排空膀胱,双膝自然分开,体位稍向前倾,嘱患者做自然的提肛动作,保持这个姿势10 s,之后恢复正常,让患者充分放松腰部,休息10 s后继续进行下一组。如果患者能控制得当,让患者坚持,每天锻炼,增加锻炼次数,但是要告知患者不可紧绷腹、臀及腿部肌肉,注重锻炼时内在感受的体验。③采取缩唇腹式呼吸方式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动作要领,让患者处于半卧位,膝屈曲,保持平静呼吸,腹式呼吸的动作要领为让患者腹部进行运动,呼吸过程中胸廓的起伏比较大,并且在呼气时,必须缩拢嘴唇,让腹部肌肉收紧,使腹壁下陷将气经口呼出,再以鼻吸气,吸气时让那个腹部充分膨胀,不可膨胀胸廓,深度呼吸,将所用沉积在肺部的CO2吐出,指导操作时,护士可以将左手置于胸部,并将右手置于腹部,检查患者动作是否正确,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 min,当患者掌握技巧后,可以让其自行练习。疗程15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治疗后的SF-36评分、卧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排尿情况分为排尿顺利、排尿辅助顺利、排尿无效。SF-36评价内容包括精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健康状况越好。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吸入性肺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比较 试验组排尿顺利占比高于对照组,排尿辅助顺利、排尿无效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比较试验组患者咳痰量(20.31±3.21)ml/d少于对照组的(38.56±3.26)ml/d,咳嗽次数(9.12±3.21)次/d、呼吸频率(17.25±1.2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6.32±3.21)次/d、(22.30±1.31)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精力(82.26±5.23)分、躯体疼痛(75.24±5.20)分、精神健康(51.24±5.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15±5.25)、(51.02±5.12)、(37.55±5.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卧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褥疮、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32%,均低于对照组的60%、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卧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长期卧床患者,其并发症众多,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本研究总结了以下原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各脏器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出现支气管黏膜运动功能下降、肺弹性回缩力下降等生理变化,导致患者上呼吸道保护反射减弱,呼吸系统功能减弱,对患者构成极大威胁[5]。其次老年人免疫功能使机体无法抑制外来感染的侵袭,而感染发生率高,患者出现呼吸及心力衰竭等可能增加[6]。反复呼吸道感染会消耗体内大量抗体,进一步抑制人体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统出现疲劳而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细菌可以直接损害免疫系统[7]。长期卧床患者排尿、排便功能发生障碍,以上原因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情况[8]。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卧床功能训练模式,主要针对患者在康复的同时,从主观上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本治疗的配合程度。训练前向患者讲解在卧床期间采取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从心里接受训练,从而提高临床依从性,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的锻炼,主要是通过对腹部、臀部等多个部位来提高尿道括约肌张力和改善膀胱功能,使用尿道括约肌张力增强,改善膀胱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排尿情况,控制尿路感染的作用。主要的作用原理为通过运动产生负压,维持膀胱的生理位置,让逼尿肌感受到膀胱的压力而使患者产生排尿的冲动,大量研究显示,通过膀胱功能的锻炼,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减少残余尿量[9]。本文对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即采取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卧床,胸廓的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膈肌纵向移动度减少,呼吸频率下降,进而减少通气比,再加上进食不当等原因,很容易发生肺炎,通过呼吸肌训练,提高肺部张力,促进气体的排出,缩唇呼吸训练法可以在延长呼气时长,增加肺换气的时长和效率,改善机体缺氧状态[10]。两者结合有以下优点:①缓解长期卧床患者的缺氧状态,增加呼吸机的力量,让痰液快速的排出;②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减少医疗资源消耗;③操作简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数患者可以熟练掌握。降低呼吸频率可以提高患者呼吸耐力,减少了痰液排出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治疗或者预防肺部感染。

综上所述,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卧床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排尿功能,改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卧床膀胱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