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墓地出土有铭青铜器撷英

2022-08-04 00:00王瑞华
收藏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父铭文墓葬

王瑞华

根据已刊布的资料,晋侯墓地( 图1) 已出土青铜器中出现的晋侯名字和谥号有叔、晋侯、马、喜父、厉侯、、稣、、晋叔家父等,器形精美,铭文信息丰富。下文撷取了部分晋侯墓地出土带有晋侯名、字和谥号的重要有铭青铜器,以缕清晋侯世系及历史脉络。

一、叔虞方鼎

叔虞方鼎( 图2),通高27,口长18.5、宽16.5,腹部深11.2 厘米。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114 号墓,时代为西周早中期之际。由于114 号墓被盗,叔虞方鼎出土时已碎为数十块。经专家修复后,才显露其本来的面目,器为一方鼎,腹部饰兽面纹,云雷纹地,鼎四角饰有扉棱,耳之外侧饰两道平行倒U 形凹紋,四柱足上部饰云纹和蕉叶纹。

叔虞方鼎内壁铸刻有长篇铭文:“隹(唯)十又(四)月,王( ),大、(祓)才(在)成周。咸(祓),王乎(呼)殷(厥)士, (赍)叔(虞) 衣、车、马、贝卅朋。敢对王休,用乍(作)宝(尊)彝。其万年扬王光(厥)士。”记载了周历某年的十四月,王在成周举行盛大祭典,并赏赐叔虞衮服、车、马、三十朋贝等。叔虞称颂周王的美德,铸此鼎以志万年不忘王的恩德与赏赐。铭文中的“叔”指的就是晋国始封君唐叔虞, 为“ ”的象形文字。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有“梦生叔虞”的传说,叔虞母亲邑姜梦到天神告诉她,让她生个儿子叫作“虞”,将来由他去治理唐国。这个孩子生下来果然掌心就有一个“ ”字,也就是“虞”排行为叔,于是就叫做了“叔虞”。其实这个“ ”字的形象其实就是人手中的掌纹,古人附会并加以神话,使天命之说更加合理。实际上,周初为了巩固统治,分封之策势在必行,并非神的指示。但无论如何,叔虞方鼎是迄今为止所知唯一一件晋国第一代封君叔虞的自作器,意义十分重大。

二、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图3),高39、长30.5、宽17.5 厘米。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114 号墓,时代为西周早中期之际。由于114 号墓被盗,鸟尊出土时已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碎片拼凑后,发现鸟尊的尾部残缺不全,后找寻到丢失的一段,经文物修复专家修复才得以得见其本来面目。鸟尊整体为回首的凤鸟形象,是周人凤鸟图腾崇拜的体现。鸟尊的整体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巧妙,鸟背盖纽为小鸟形,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如同母子相望。凤尾为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

鸟尊的盖内和腹底均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晋侯指的是第一代晋侯燮父,太室是为太庙的主要建筑。铭文的意思是晋侯燮父做了一件祭祀礼器,置于太室用于祭祀。北京大学孙庆伟认为燮父迁都“晋”以后才有晋侯的称谓,那么M114 出土的晋侯鸟尊铭文中的“燮父”无疑就是晋国的第一代晋侯。太室是宗庙建筑的主体,认为“向”为“太室”之名或“太室”在“向”地。周人建都,首重宗庙,他认为“向”地是燮父所迁之新都,也就是“曲村—天马遗址”①。目前,虽晋国早期的都城未见明了,专家们也所见不同,但晋侯鸟尊铭文的确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值得我们深思。

三、晋侯温鼎

晋侯温鼎(图4),高23.7、口径16.7 厘米。晋武侯夫人13 号墓出土,时代为西周中期。深腹附耳,口沿下饰一周顾龙纹。三卷尾鸟形扁足间连铸有圆形托盘,盘底有3个十字形镂孔。根据考古资料,可知温鼎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初期以后,温鼎开始增多。扁足温鼎的器腹一般为圜底且腹部较浅,晋侯温鼎比较特殊,腹部比较深,是一种新的样式。晋侯温鼎内壁铸铭文5 字:“晋侯乍旅鼎。”根据温鼎的形制及纹饰,可知时代为西周中期,那么此处的晋侯应是第二代晋侯晋武侯宁族。

四、马盘

马盘(图5),晋献侯夫人31 号墓出土,时代为西周中期。此盘盘体较大,口径48、高16 厘米。敞口,卷沿圆唇,弧腹,平底,圈足。腹上有两对称形附耳,口下一周花纹带,由四组每组各两条首尾相衔的回首下卷尾夔龙纹组成;圈足外侈,上有四道凸弦纹。此型回首下卷尾夔龙纹不见于M31 及与M31 同组的M8 所出铜器上,而与晋侯墓地晋武侯夫人13 号墓所出土晋侯温鼎口沿下花纹带上的夔龙纹十分相像,类似的花纹带亦见于盗自晋侯墓地M1、M2 组,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一组4 件晋侯和晋侯上,美国范季融所藏1 件晋侯上也有这种夔龙纹。这种夔龙纹是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早段铜器上最流行的花纹之一,而马盘出在时代排在西周晚期晚段,令人深思。

器底有铭文,因锈蚀难以完整释读:“隹(唯)正月[ 初] 吉,[ 王] 在□,[ 格] □□□□□□ 马,王乎(呼)[ 作] □□命马□□ [ ] 勒,敢[ 对][ 扬] 天子休,用乍(作)朕[ 文] 考成侯[ 宝][ 盘],其万年[ 永][ 用]。”从铭文的行文体例来看,是西周中晚期流行格式。铭辞虽不能完全释读,但值得庆幸的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 马”“成侯”两个名字尚可识出。铭文大意应是:某年正月初吉日,王在某地,举行某种仗式, 马在场。王呼作册某赏赐马勒等物, 马称颂天子美德,用作其文考成侯宝盘,其万年永用。铭文中出现的“ 马”即晋厉侯,该盘是马受王赏赐之后为其已逝的父考成侯所作的祭器,而马之前未冠以“晋侯”称谓,表明铸器时成侯刚去世不久, 马尚未正式即位,故该盘或可以马盘命名之。马盘出于M31 乃是前代之遗留,这不仅是因为盘上的回首下卷尾夔龙纹流行时代较早,而且还因为马所作的铜器亦见于早于M31 的M33、M91 和M92 三墓中。晋厉侯马本人33 号墓出有晋侯马方壶,其子晋靖侯91 号墓出土的晋侯马方壶与M33 出土方壶形制、花纹、铭文全同,应为一对;其子媳晋靖侯夫人92 号墓出有晋侯马圆壶。马盘出土于31 号墓为晋献侯夫人墓葬,中间隔了几代晋侯,体现得应是后代对祖辈器物的传承。

五、喜父盘

喜父盘(图6),高14.3、口径45.6 厘米。晋侯墓地晋靖侯夫人92 号墓出土,时代为西周中期。喜父盘也比较大,方唇,折沿,浅腹,圈足,附耳。口沿下饰凤鸟纹一周,圈足饰斜角云纹。盘内铸有铭文4 行27 字:“隹(唯)五月初吉庚寅,晋侯喜父乍(作)朕文考剌(厉)侯宝盘,子=(子子)孙=(孙孙)其永宝用。”喜父就是晋靖侯的名字,铭文中用了“文考剌侯”,说明该器是晋靖侯为其父晋厉侯马所做,此盘出于其夫人墓中。晋侯墓地M92号墓还出土喜父、喜父铺,91 号墓还出土有一件喜父残片,其上铭文与喜父盘铭文意思相同,均是晋靖侯为其父晋厉侯马所做。

六、晋侯

晋侯( 图7), 西周晚期器, 高17.5, 口纵13.6、口横21.3 厘米。晋侯共4 件,器形、纹饰、铭文均相同。这种的形制极罕见。器作圆角长方形,腹壁略下收,腹两侧设兽耳。盖作长方形顶的样式,盖纽与器足均为圆环形上有两个长突的式样。盖壁及器沿饰顾龙纹一周8 条,其余部分饰横条沟纹。器、盖对铭6 行30 字:“隹( 唯) 正月初吉庚寅,晋侯乍( 作) 宝(尊) 须( ),其用田兽(狩),甚(湛)乐于(原) (隰),其万年永宝用。”②记晋侯所作狩猎时使用的。这4 件的盖纽和器足与晋侯墓地2 号晋侯夫人墓中残存的一纽相同,上海博物馆藏的晋侯中有一件盖纽有缺失,因此这4 件应该出自2 号墓。关于晋侯,学界目前大部分认定为晋侯。晋侯器还有92 号墓出土的晋侯鼎,晋侯是1 号墓的墓主,他所作的鼎之所以会出现在92 号墓中,据学者研究,认为91、92 号墓的墓主晋靖侯及夫人是晋侯的父母辈,故晋侯将其自作之鼎陪葬于该墓中。还有馆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人足晋侯、晋侯、晋侯铺等,资料比较丰富,铭文内容大致相同,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七、晋侯稣器

1. 晋侯稣鼎( 图8)

西周晚期器,出土于晋献侯墓葬8 号墓。列鼎尺寸大小不一, 最大者口径39、高62.6 厘米, 最小者口径24.8、高19 厘米。这一套列鼎,共5 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这套列鼎,为半球形腹,附耳,三兽蹄形足,口沿下饰简洁的重环纹,整个器物雄浑厚重。器内壁铸铭文3行13 字:“晋侯稣乍(作)宝(尊)鼎,其万年永宝用。”晋侯稣与《史记·晋世家》索隐引《世本》记载“晋献侯稣”对应,是晋侯墓地中所出晋侯诸器铭文唯一与史书记载对应的人物,这成为考古学家研究晋侯墓地时代、排序的支点,以此为基准,经过专家们的考证,最终确定了其他8 组墓葬的墓主人身份,并确证了这里就是晋侯的陵寝所在。

2. 晋侯稣钟(图9)

晋侯稣钟,皆为甬钟。按钟体铭文和测音将其分为两组,每组8 件,共16 件,大小相次,最大的高约52 厘米,最小的高约22 厘米。这套编钟最小的两件在晋献候墓发掘出土,前14 件曾流失海外,被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购回,根据铭文内容衔接,可知为一套编钟。

晋侯稣钟的珍贵之处在于是一套纪事之钟,钟上刻有铭文355 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晋侯稣钟铭文记录了周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军跟随周王讨伐东夷的战争的历史。献侯稣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多次受到周天子的赏赐。晋侯稣钟铭文记载的历史是史料中不曾记载的,对于补正和研究晋国历史和西周历史极为重要;且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也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编年课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

八、邦父鼎

邦父鼎( 图10),2 件,出土于64 号墓,高33.8、口径31 厘米。立耳,方唇,宽折沿,圆腹,蹄足,足上部外侧起扉棱。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波曲纹。内壁有铭文:“晋侯邦父乍(作)宝(尊)鼎,其万年子=(子子)孙=(孙孙)永宝用。”孙华认为从晋侯邦墓年代及北赵晋侯墓地的墓位排列次序两个方面入手,认为晋侯邦父就是晋穆侯③。冯时认为:“64 号墓主晋侯邦父,学者多定为穆侯弗生,意见已经渐趋一致。”④邦父即为64 号墓主人晋穆侯邦父。

九、晋叔家父盘

晋叔家父盘( 图11),出土于晋侯墓地晋穆侯64 号墓葬,口径45、高21 厘米。盥洗器,方唇折沿,盘口外饰一周窃曲纹。龙首流型管口,有三条立体角龙,龙头耸出盘沿,曲体卷尾,攀缘于盘腹之外壁。器足为四个裸体的半蹲人形,人物两两对称,作奋力抬举状。盘内中心铸造了一可以360度旋转的圆雕青蛙,蛙的内侧周围有一圈云纹,外侧周围有一圈高浮雕的鱼纹,内外两圈是浅纹饰。

晋叔家父盘出土时已残损和变形,修复后发现盘内底铸有铭文,因损毁锈蚀,难以全部释读,但可见“晋叔家父”字样,可知为晋叔家父所作器。晋侯墓地93 号墓还出土有一对晋叔家父自作壶。专家考证“晋叔家父”就是穆侯的弟弟殇叔。穆侯去世后,君位本该太子仇继位,而穆侯的弟弟晋叔家父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君位。殇叔四年,穆侯太子仇袭杀晋叔家父继承了君位,是为文侯。因为晋叔家父继位非正统,且被袭杀,所以《晋世家》称殇叔,不称晋侯。殇叔“晋叔家父”自立继承君位后,把自己作的这件铜盘葬入其兄穆侯的墓葬。

余论

由于晋侯墓地的详细发掘报告还未刊布,所得资料不尽齐全,且篇幅有限,文中体现的资料也只是选取了部分典型器物。记载晋国早期的史料较少,这一段的历史几近空白。晋侯墓地出土带有晋侯名号的青铜器铭文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尤其是8 号晋献侯稣墓出土的列鼎、列簋,是重要的礼器,与墓主的关系最为紧密,且晋侯稣与史书记载可对应,这成为考古学家研究晋侯墓地时代、排序的支点,以此为基准确定了晋侯世系,并确证了这里就是晋侯的陵寝所在,补正了史料的空白。

曹玮认为,确定一座墓的墓主人,首先要依靠墓葬内出土的青銅器及其铭文,因为随葬礼器要么是专门为墓主随葬而做,要么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器物。但晋侯墓地似乎不能如此推断。晋侯墓地出土的晋侯铭青铜器,并非专门为陪葬而做,而是晋侯生前使用的器物,会出现在本人的墓葬内,也会出现在其他晋侯的墓葬内。⑤正如曹玮所说,晋侯稣器就是只出现在了其本人墓葬;晋侯器出现在92号墓中,就是晋侯将自己所做器葬入母亲晋靖侯夫人墓葬中,但是晋侯本人墓葬也有出土其自做器;晋靖侯夫人92 号墓中就出现了喜父、马、三位晋侯的名字,92号墓主晋靖侯夫人应在其丈夫之后去世,所以她的墓葬中出现了三代晋侯的器物,厉侯马是她的公公,靖侯喜父是她的丈夫, 侯是她的儿子。也有子孙后代将自己父辈、祖父辈甚至再往上的祖辈所做器物随葬入自己的墓葬中,比如马盘是厉侯为自己的父亲成侯所做器,却出现在了其后世子孙的献侯夫人墓葬中。朱凤瀚认为,上一代晋侯的器物会出现在下一代晋侯墓中,体现的是对上一代的传承,但是下一代晋侯的器物不会出现在上一代晋侯墓葬中。如果上下两组墓内,出现同一晋侯器,则可定为上一代墓葬为晋侯墓主。还认为鼎作为最重要的礼器,晋侯名出现在鼎上,更有依据价值⑥。李伯谦认为朱凤瀚的观点只适合侯,不适合夫人。如92 号晋靖侯夫人墓葬出土的晋侯器,就是其子晋侯将自己所做器放入自己母亲墓葬。他认为要以晋侯墓青铜器铭为依据价值,而不是夫人墓青铜器铭。⑦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要断定墓主人身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且各家所持的定位标准不同,所以晋侯的名字与墓主定位,虽然存在主流意见,但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直存在。学术精彩之处就在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信随着新的考古发现的出现和研究的不断持续深入,我们会得到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猜你喜欢
家父铭文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墓葬中的女人
“家父”“令尊”是两人
“家父”“令尊”是两人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
烹鲤(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