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古琴图录补拾

2022-08-04 23:59刘岐荣
收藏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龙池万历古琴

刘岐荣

《故宫古琴》是故宫博物院编、郑珉中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古琴的专业图书,是郑珉中学术成果。此书编纂始于2004 年春夏之际,于2006 年12 月出版,一经问世便得到古琴界高度评价,深受广大古琴爱好者欢迎。

故宫博物院收藏古琴是由清代制作的礼乐伴奏的古琴、清宫旧藏历代古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文物局调拨和购买、捐献的唐、宋、元、明、清古琴两部分组成。《故宫古琴》收录的是清宫旧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文物局调拨以及故宫博物院收购、收藏家捐献的历代古琴共计46 张,其中观赏琴11 张。笔者作为这本书的副主编参与了编辑的全部过程。首先,前期跟随郑珉中到库房过目每张琴,然后为出版制作抄写《故宫古琴编目表》和为古琴拍照,之后到印刷厂对书样随校随修改,有时从下午三四点钟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早七点多再到单位为书中缺少的资料进行补充等,最后作为责任校对进行核红。

《故宫古琴》出版后,郑珉中对我说,由于这本书是要赶在故宫博物院成立80 周年院庆前出版,时间比较仓促,书中有两张古琴的三处款识没有辨识,以后再版一定要补上。随后他把已经辨识好的三处款识文字交给我。我即补写在我手边的《故宫古琴》的说明上,并作记号以便将来再版时使用。

时光荏苒,《故宫古琴》至今未再版,而15 年前郑珉中嘱托仍在耳畔。为了更加严谨,2021 年11 月,我和文物管理处梁金生及宫廷部同仁,进库对两张琴三处腹款再次进行认真核对。核对后即着手撰写本文,主要目的是补录郑珉中的释读,完成其心愿;此外将书中另一张琴背所刻方印作重新释读及另两处文字的勘误。到目前为止这是对《故宫古琴》的第一次补识和勘误。

一、郑珉中补识《故宫古琴》两张古琴的三处款识。

1.《故宫古琴》第160 ~ 161 页,二十四、“天风环佩”琴。(图1)

“天风环佩”琴,明代制作,仲尼式,琴长121.9、有效弦长113.2、额宽18.3、肩宽19.8、尾宽14、厚6.1 厘米。琴为桐木制作,通体黑漆,牛毛断纹,岳山与焦尾为枣木。琴背铭刻行草书“天风环佩”四字琴名,龙池左右行草书写“韵协箫韶雏凤朝鸣阿阁静,声锵球璧幼猿夜啸蜀山幽”联句,池下方有外圆内方大印一方,内方印篆书四字为“益藩雅制”,方印外四周刻有龙纹四条,圆形印下有相同大小的方印,方印内有隶书四字“闲邪存诚”。龙池内两边腹内刻楷书款,右刻“大明万历陆年(1578)岁在戊寅仲春之吉”,左刻“益王潢南获古桐梓命工雅制”,凤沼内右刻“委官新安碧□”,左刻“潘□考古督制”。

书中原文:“委官新安碧□”“潘□考古督制”。

鄭珉中补识:“委官新安碧(井)”“潘(峦)考古督制。”

潘峦,《重修安徽通志》中有记载:“潘峦,字碧井,婺源人。经纬象数及书画皆窥其奥,尤精于音律,尝受知荆益诸王聘为纪善,考古、乐章、制器,聚徒按歌舞,颇臻其妙。所著有《礼乐志》《八家行草》《君臣图鉴》《切韵指南》,子中孚、中邦能世其艺。”①由此记载可知潘峦精通考古、天文、书画、音律等之人,服务于益王府,掌讲授之职。补识这两处字,可知此琴是益王潢南命潘峦督造,琴工斫制。

益王,是明朝分封藩王之一。据《明史》记载:“益端王佑槟,宪宗第六子,弘治八年之藩建昌,故荆邸也。性俭约,巾服澣至再,日一素食。好书史,爱民重士,无所侵扰。嘉靖十八年薨,子庄王厚烨嗣,性朴素,外物无所嗜。三十五年薨。无子,弟恭王厚炫嗣,自奉益俭,辞禄二千石。万历五年薨。孙宣王翊嗣,嗜结客,厚炫所积府藏悉斥以招宾从,通聘问于诸藩,不数年顿尽,三十一年薨。”②

第一代益王分封在明弘治八年,为益端王朱佑槟,在江西建昌建立益王府,益王府从弘治一直到明末,大约历经150 多年。

据《益宣王圹志》载“王姓朱氏,讳翊,益昭王元子,母妃郑氏。生于嘉靖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未时。初封崇仁王长孙,及祖崇仁王以弟嗣其兄益庄王位,则进封为益世孙,时昭王已早世矣。至万历八年六月初十日,乃以世孙承统,而册封益王云。王薨于万历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亥时,享年六十有七……皇帝赐题其藏书之所曰:“逊学书院”。语书法之精,则李、钟之篆隶,实所取宗,张、王之行楷,兼所钦式。”③又《益定王朱由本圹志》中记载:“祖宣王,号潢南。”④

则龙池内左腹款中“益王潢南”应为明代益宣王朱翊鈏。朱翊鈏号潢南,自称潢南道人,是明宪宗玄孙,益昭王长子,生于嘉靖十六年,万历八年以世孙继承藩王,万历三十一年去世。益宣藩王著有诗文及乐书若干卷,皇帝赐题藏书楼“逊学书院”。益宣王书法宗于李斯、钟繇,王羲之等。故宫博物院藏有益宣王行草书唐李憕七律诗扇面、复刻《兰亭修禊卷图》楷书题跋、草书诗轴等,可见朱翊书法造诣颇深。

除了故宫博物院藏“天风环佩”益宣王琴之外,《中国古琴珍萃》中还有一张天津博物馆藏益宣王琴。“‘玉韵琴’仲尼式……琴背龙池上方刻草书‘玉韵’两字,龙池右刻‘圆润静方铿玉韵’左刻‘翕纯□( )绛(绎)契韶音’。下刻篆书‘益王雅制’‘存诚养德’两印,内填金漆。腹内纳音右侧刻行书‘大明万历七年(1579)岁次己卯孟冬之吉’,左侧刻行书‘益国潢南道人获古桐材雅制’。凤沼内右刻行书‘南昌琴士涂桂’,左刻‘奉命按式监斫’。”⑤涂桂是为益王造琴⑥。南昌涂氏是明清斫琴世家。故宫藏“天风环佩”琴是万历六年(1578)制作,“玉韵”琴是万历七年(1579)两张琴是两年连续制作的。

还有四川博物院藏“太古希声”琴,也是一张益王琴,这张益王琴是益宣王潢南的儿子益敬王朱常在万历丙戌年(1586)制作。“池左楷体墨书‘益国仙源道人获古桐雅制’池右楷体墨书‘大明万历丙午岁(1586)孟夏月吉旦’。琴背部阴刻篆书‘太古希声’,龙池两侧刻行书‘质以去门,调以广陵。一唱三叹,千古希声。’龙池下有篆书方印‘益藩雅制’。”⑦“益敬王朱常,号仙源。”⑧可见两位藩王在制作古琴方面是有同好的。

1979 年12 月,江西南城县岳口公社游家巷明代益宣王和王妃合葬墓出土文物非常丰富“有金、银、玉、铜、瓷器和冠服等饰品共计四百五十余件。”⑨在这些文物中“有一部分是由皇宫赏赐的……另一部分金器刻有‘益国内典宝所’,有的铜镜上铸有‘益国主命内典服张敬’以及有‘典服所’等字样,这些器物应该是益府自己制造的,由此可知,益王府内有一支专业工匠队伍。”⑩除了这些金器和铜器有专业工匠制作,从以上三张益王琴是专业工匠制做的古琴来看,也很有可能设有“斫琴所”。民国时期古琴家杨宗稷说:“明代宁王、衡王、益王、潞王都能琴,潞琴最多,益王次之,宁衡最少。” 不仅藩王能造琴,明代宫廷也经常造琴。

2.《故宫古琴》第182 ~ 184 页,二十八、仲尼式琴(图2)。

此琴清宫旧藏,明崇祯时期制作,琴长119、有效弦长111、额宽16.9、肩宽19、尾宽12.2、厚5 厘米。琴为桐木所斫,通体黑漆,瓦灰漆胎,有少量牛毛断纹,金徽,岳山和焦尾用硬木。此琴面上没有铭刻,琴背龙池腹内有墨书楷体腹款“大明崇祯壬午年,御用监太监胡喜谏制”,凤沼内书“冠带儒士易希举斫”。

原文:“大明崇祯壬午年,御用监太监胡喜谏制。”

郑珉中补识:“大明崇祯壬午年,御用监(总理)太监胡喜谏制。”

明代御用监,《酌中志》记载:“御用监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总把二员,犹如总理也。” 御用监主要管御前安设所用。“御用监正式名列二十四衙门当为宣德之后。”经现代学者考证,御用监办公所在地是西华门外南长街区域。御用监为明代宫廷监制各种实用器物和各种工艺品等,小如“海东青啄玉饰”,大件如紫禁城内防火用的“铁缸”等。原文缺“总理”两字,从以上资料分析说明总理太监要比一般太监等级高,体现出这张琴在明代宫琴制作时的重视程度。这张琴的制作反映出明代宫廷制琴工艺水平,是明代宫琴标准器,由于这张琴是清宫旧藏,应该是从明末制作以后到清末没有出过紫禁城。

以上是郑珉中对两张琴三处腹款补识,以及笔者对补识后腹款进行的梳理和和考略,完成了郑珉中交给的任务。

二、补识《故宫古琴》“云外钟声”琴铭文

《故宫古琴》第186 〜187 页,“云外钟声”琴(图3),清代制作,仲尼式,通长121.9、额宽17.1、肩宽19、尾宽13.4、厚5 厘米。通体黑漆,漆瓦灰胎,蚌徽,岳山和焦尾均為紫檀木。琴背龙池上刻行草“云外钟声”琴名,琴名下方有篆书印“□入吾家宝”(图4)一方,龙池两边有行书诗句“唐代挂钟桐,明时伴瘦翁。调高谁共语,山月与松风”诗句,龙池下有“唐代钟桐”篆书方印。

书中原文:“□入吾家宝”印文

为了准确补识这方印上的文字,在请教多位专家后,得到三种意见。第一种为:“(长)入吾(宗)宝。”第二种为:“(归)入吾家宝。”第三种为:“(长)入吾家宝。”综合各方专家意见,笔者认为印文首字释作“归”更符合作者本意,则全印今释作“归入吾家宝”。

三、《故宫古琴》图录中两处文字勘

1. 第13 页,第8 行、倒数第3 个字。张忠培先生序二,原文校前:“《诗·周南·关睢》。”校后改为:“《诗·周南·关雎》。”“雎”误为“睢”。

2. 第164 页,第12 行,第15 个字。“古杲华”琴,原文校前:“冷香池兮洗烦缛。”校后改为:“冷香沁兮洗烦缛”将“池”字,改为“沁”字(图5)。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查找,将《故宫古琴》中的补识和

勘误,整理为表格形式如下表:

《故宫古琴》出版后,经15 年的沉淀,以此文尽量补识和勘误,期望为广大读者和古琴研究者提更供准确的参考资料,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不同看法和批评指正。

本文在补识印文“□入吾家宝”中得到著名金石学家杜廼松先生、书画鉴定家金运昌先生、书法家刘昱先生的热心指导和帮助,谨以谢忱!

猜你喜欢
龙池万历古琴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庾雪水彩画作品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龙池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