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COVID‑19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关系

2022-08-09 08:01邓传耀江淑敏张佩雯赵双艳乔建红
关键词:抗击弹性医护人员

邓传耀 江淑敏 王 冰 孙 蕾 张佩雯 赵双艳 乔建红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ICU,山东 济南 250014; 2.四川省人民医院ICU,四川成都 610072;3.武汉市中心医院ICU,湖北 武汉 430014; 4.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ICU,吉林 长春 130033;5.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护理部,山东 济南 250014

2019 年12 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传播,2020年1月—2月,国家卫健委从全国各地共调集4 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COVID-19 隔离病房内的一线医护人员需在特殊环境下开展COVID-19 患者的治疗护理任务,作为直接接触COVID-19患者的特殊人群,医护人员承受着比普通人群更大的心理压力,克服心理恐惧,成功地应对救治COVID-19 患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顺利完成此次任务至关重要。

在面对严重公共危机时,个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引发情绪、认知、行为、生理上的变化,导致急性应激反应[1]。心理困扰是指包括焦虑和抑郁等的一种非特异性不良心理状态,是面对压力事件时出现的非适应性心理功能改变[2]。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逆境、创伤、灾难、其他重大压力或挑战时能成功应对并获得良好发展的能力[2]。应对方式是指个体面对压力状况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应对方式能显著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会降低心理健康水平[3]。心理困扰、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不但能够直接减轻心理困扰症状、促进适应,还可以控制应激对个体心理健康所致的消极影响[4]。本研究探讨抗击COVID-19 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困扰情况,分析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心理困扰的影响,以期了解抗击COVID-19 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困扰情况,为后续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期间,武汉当地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参与抗击COVID-19的一线医护人员共136 人(以下简称一线医护人员)。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线上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编制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一线医护人员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

1.2.2 Kessler 10 量表(the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essler 10) 本研究采用由Kessler和 Mroczek 研制的 Kessler 10 量表,其 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可广泛用于测量个体发生心理困扰程度[5-6]。

1.2.3 心理弹性量表(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 该量表 2010 年由Campbell-Sills 等[7]根据 25 条目的心理弹性量表修订而成,主要反应个体从应激事件中恢复的能力[8]。Wang 等[9]根据 Campbell-Sills 的原则修订,修订出10 个条目的心理弹性量表,其 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

1.2.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该 问 卷 由 Lararus 等[10]于1985年编制,1998被解亚宁[11]翻译并加以修订后应用于中国人群,重测信度为0.89,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0.89和0.78。

1.3 样本量

根据kendall样本含量估算方法,样本量可取自变量个数的10~20倍。本研究涉及9个研究变量,包括5个人口学变量,分别为年龄、性别、婚姻、学历水平、专业;4个维度变量,分别为心理困扰、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需要样本量90~ 180 例。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6 份,回收136 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困扰、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线医护人员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医护人员136例,其中男性41例(30.1%),女性 95 例(69.9%);26 ~ 30 岁 5 例(3.7%),31 ~ 40 岁44 例(32.4%),41 ~ 50 岁74 例(54.4%),51 ~ 60 岁 11 例(8.1%),60 岁以上 2 例(1.5%);已婚109 例(80.1%),未婚24 例(17.6%),离异及其他3 例(2.2%);大专11 例(8.1%),本科102例(75.0%),研究生及以上23例(16.9%);医生20例(14.7%),护士116例(85.3%)。

2.2 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现状

研究对象的心理困扰得分为10 ~ 41(19.17 ±5.95)分,其中 44 例(32.4%)无心理困扰,45 例(33%)存在轻度心理困扰,40 例(29.5%)存在中度心理困扰,7例(5.1%)存在重度心理困扰。

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学历水平、专业进行分组,比较其心理困扰的得分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学历水平、专业的一线医护人员在心理困扰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水平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得分为15 ~ 40(35.44 ±5.95)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 7 ~ 36(26.53 ±6.15)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 0 ~ 24(10.56 ±4.41)分。

2.4 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与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与心理弹性、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详见表1。

表1 抗击COVID-19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与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2.5 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影响因素

以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2 个变量(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作为自变量,以心理困扰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心理困扰回归方程的有心理弹性水平,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困扰30.4%由其心理弹性水平决定,见表2。

表2 抗击COVID-19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影响因素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一线医护人员的Kessler 10 量表得分为(19.17 ± 5.95)分,心理困扰的发生率为67.6%,该结果高于徐凌忠等[12]对威海市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的结果,其Kessler 10 得分为(13.28 ±0.05)分。因此,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困扰的普遍程度远高于普通民众,相关援助医疗队或援助医院的管理者应对此重视,避免由心理困扰引发的其他生理及心理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学历水平、专业的一线医护人员在心理困扰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可能与COVID-19突然爆发,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都是从各医院临时抽调组成,不论何种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文化水平、专业,均对COVID-19相关救治与护理知识了解不足,全部人员都是边学习边总结经验有关。

心理弹性是人类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一种良好适应[13]。本研究表明,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困扰呈负相关,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心理困扰程度越轻(r= −0.549,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较高的心理弹性能缓解应激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14-16]。压力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为减轻压力和伤害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良好的应对方式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帮助医护人员解决压力问题[17-19]。在本研究中,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困扰呈负相关,即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一线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其心理困扰程度越轻。

综上所述,一线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困扰,且拥有较高心理弹性;面对压力能够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是预防应激事件对医护人员不良心理影响的重要因素。对于参加此次抗击COVID-19的一线医护人员,各医疗队在保障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与情绪变化,领队及时与队员沟通交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和心理干预,激发队员的积极情绪,顺利完成抗击COVID-19的医疗任务。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抗击弹性医护人员
暖春战疫 携手春天 抗击疫情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众志成城 团结奋进 抗击疫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