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青春活力,展舞台风采
——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综述

2022-08-26 09:50屈思雨
戏剧之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剧社戏剧节艺术节

屈思雨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校园戏剧是发生在校园中、传播范围也主要在校园内的舞台戏剧活动的总称,主要指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戏剧社团开展的戏剧演出活动及其作品。”校园戏剧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是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陕西校园戏剧最早可以追溯至清末民初的学生演剧活动,并在20 世纪30 年代形成第一次高潮。21世纪以来,随着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艺术节)的举办,陕西校园戏剧逐渐走上正规化、专业化之路,并在2013 年前后形成了第二次发展高潮。2021 年10月13 日,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在西安外事学院启幕,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演出活动中,陕西学子,特别是大学生们纷纷展示青春活力,展现舞台风采。

一、原创话剧独领风骚,迸发强烈精神力量

校园戏剧,特别是话剧具有“扩大和优化生活的空间,丰富和诗化生活的内容”的作用,也是活跃校园师生文化生活,开发师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陕西省积极举办校园艺术节(戏剧节)就是为了促进校园戏剧及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在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上,各高校的戏剧社团都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在演出的近30 个剧目中,话剧不仅占绝大多数,而且全部是原创。有了前几届艺术节(戏剧节)的成功经验,本次艺术节上演出的话剧最大的特点在于,话剧的原创性增强,结合本校特色的剧目明显增加。西安外国语大学选送的话剧《活法》(演出团体:西外话剧社,导演:程烽,编剧:程烽,李一凡)是一部聚焦关中方言的原创话剧。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的青年李天赐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面对生活的各种变故,李天赐积极寻求改变,想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自身的超脱,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西安外事学院春秋戏剧社演出的三部话剧《西行·初心》《舞台The stage》《小院往事》,五个小品《来电显示》《秦岭最美商洛》《疯狂的马內》《甜蜜蜜》《我们的家》也充分展示了一个民办高校剧社的创新能力。在本次艺术节中,表现得比较亮眼的戏剧大多数是以原创话剧的形式出现,体现了陕西省校园戏剧创作水平的较大进步。这些原创剧目的剧本创作、舞台呈现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灵感。故事的视角来自创作主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最贴近大学生群体真实的生活。

西北大学选送的《你好疯子》(演出团体:小黑剧社,导演:白宇昕、张一诺,编剧:饶晓志)“是陕西校园戏剧中少见的多幕喜剧。演员们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把戏中几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令人捧腹的事件一个个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戏的结尾又落入俗套,这几个疯子又重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情,并实现了自我疗愈。”喜剧是最难创作的戏剧类型,小黑剧社的《你好疯子》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仍然是陕西校园戏剧,乃至西北地区校园戏剧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本次艺术节的演出形式以校内为主,主要集中在各高校的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等地点。这些场地很少有专业设备,缺少资金支持,演出效果受到限制。但瑕不掩瑜,像以前一样,这次艺术节的舞台也充溢、流动着创造性才华的芬芳。春秋戏剧社演出的《我们的家》(编剧:徐佳列、赵昕航)的舞台综合呈现就美不胜收。春秋戏剧社尽最大努力,使剧场装置相对完整,服化道俱全。《我们的家》将故事视野放在家庭中,故事围绕一间屋子、几个家人展开。跌宕的剧情时刻吸引着观众眼球。剧中人物内涵丰满,导演手法巧妙,演员表演细腻,整个戏不煽情,不矫揉造作,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如春风化雨一般沁人心脾。陕西师范大学选送的话剧《生命树》(演出团体:陕师大剧团,导演:汪辰辉、马恒怡、韦悦,编剧:马聪敏)融合爱情、音乐、革命等元素,跨越三个不同的时空,塑造了三位不同性格的女性。她们或是努力挣脱旧思想的束缚,或是对革命至死不渝,或是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一个个都个性鲜明。该剧再现了青年人在不同时代的成长故事,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众所周知,目前,话剧在校园戏剧舞台上仍然稳坐第一把交椅,这次艺术节也是如此。但与早期中国校园话剧的使命感和沉重感不同,当代的校园话剧充满了朝气,具有发人深省的精神力量。

二、经典改编方兴未艾,舞台抒发家国情怀

本次校园艺术节的亮点除了剧目的高度原创性外,还体现在对名著的改编和再创造上。由于名著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具有独特性,戏剧界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一直都非常重视。本次校园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中,西安外事学院选送的《西行·初心》和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选送的《焦裕禄》《英雄儿女》都是根据众所周知的历史或者经典艺术作品改编创新而成的舞台剧。《西行·初心》(演出团体:春秋戏剧社,编剧:陈阳、吴红,导演:陈阳、吴红、王浩远)改编自历史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作为中国历史上举重若轻的人物,已经被不止一次搬上荧幕和舞台,众多作品对这一人物和故事的发掘也已经非常深刻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春秋戏剧社的改编依旧比较出色。在整出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缺点,演员的表演也让观众看到,张骞在极力克制自己的私欲,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西行的任务。《西行·初心》布景的每一处都是为了剧情需要和历史还原设计的,如地域性极强的服饰设计还原了时代特征,边塞的断瓦残墙显示出西域曾经的恶劣环境,戏中还有一段迷人的、带有独特的历史韵味的舞蹈。总之,《西行·初心》的演出就是在剧场中把角色的民族气节,角色对信念的坚守和家国情怀向观众娓娓道来。

陕铁院剧社演出的《焦裕禄》改编自同名电影。该剧从侧面折射出焦裕禄作为一位县委书记、一位丈夫、一位父亲的情感、情怀,呈现了一位质朴、可亲可敬的县委书记形象。陕铁院剧社演出的《英雄儿女》也是改编自同名电影,该剧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英勇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请缨参战,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戏中运用了朝鲜族舞蹈以及朗诵艺术,丰富了戏剧舞台的表现力。

这些改编自经典和名著的剧目可以概括为家国情怀的作品。这类剧目的主要意义和价值在于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搬演或者改编经典作品不仅能使校园剧社及其成员尽快掌握戏剧艺术规律,迅速走向舞台,还能起到普及推广戏剧艺术,在观众心里播撒戏剧种子的作用。青少年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全息的,他们把什么都看在眼里,并产生多样化的信息反馈,戏剧就是他们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的一种形式。大学生善于将看到的、想到的进行重组,并把自己对社会的解读放到戏剧创作之中。艺术节上,这类剧目还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倾向,表现了某种思潮在一定时期内的走势。虽然娱乐风潮席卷校园多年,但本届艺术节却一反常态,庄严肃穆的“家国”题材重新回归。但与五四时期的此类作品的沉重性与使命感相比,本届艺术节上的剧目都比较轻松。

三、剧目内容与时俱进,回应现实社会问题

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上展演的许多剧目也从某个角度回应了现实社会问题,如直播带货、抗灾、茶文化等。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从业人数众多的职业之一。2020 年3 月,陕西周至县等6 个市县的书记、县长,走进抖音直播间,向网友推荐当地特色农产品就是例证。春秋戏剧社演出的小品《秦岭最美是商洛》(编剧:何旭,导演:何旭)就反映了直播带货现象。该剧讲述了一个都市青年在“扶贫助农,直播带货”的国家政策下回家乡带领大家致富的新农村故事,充分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时事政策的关注。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投身国家建设的时代洪流,投身新农村建设之中的强烈意愿。

陕铁院剧社的《逆行的你不孤单》讲述了医学院大学生青青主动请缨奔赴灾区救助困难百姓的故事。青青亲眼见证了,各行各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齐心协力,许多人在万家灯火的团圆之夜逆行的动人场景。春秋戏剧社演出的《疯狂的马内》(编剧:黎云飞、李启骏,导演:杨欢)则以个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在面对巨大的物欲诱惑的时候,青年人坚守内心的故事。咸阳师院剧社演出的《国茯》(编剧:董新祥、杨勇、毛龙灿,导演:杨勇、赵敏晶、童潇)则立足现代革命历史,关注国家命运,歌颂革命志士的献身精神。这些原创话剧都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让观众看到了一群群有担当、有力量的青年人形象。总之,在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的展演活动中,各个剧社创作的题材与时俱进,直面社会热点,彰显青年群体的力量。这些优秀剧目用事实证明,以众多戏剧社团为基础,以校园艺术节(戏剧节)为平台的陕西校园艺术节(戏剧节)正在朝向多元化、多形式和多内涵的方向发展。

四、戏剧内容过于单薄,戏剧形式相对单一

虽然本次校园艺术节总体成绩斐然,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校园戏剧以及校园艺术节作品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短板。这次艺术节展演的大部分剧目表达的思想内容过于形式化,表达的方式过于表层化。《焦裕禄》《我们的家》和《英雄儿女》等剧目均存在题材与类型单一化,内容形式化和形式程式化现象。在校园戏剧中,以大学生为主的创作人员受戏剧概念和时代潮流影响,在表现生活时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思想,或只能停留在别人常见的层面上,他们演出的校园生活题材的剧目大多是校园内发生的故事,如恋爱与失恋、毕业与就业、穷学生与富学生等,这说明,校园的围墙不仅关住了年轻的身体,还禁锢了他们飞扬的思想。校园生活题材应该突破那个小小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我,去找到生活中那个不一样的他,思想的外延应该触及广阔的社会。

这些剧目还反映出,陕西校园戏剧缺少真正优秀的剧本,演员台词功底差,基本情感表达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剧社组织管理不规范,运营能力有限也仍然是这次艺术节上存在的问题。如陕铁院剧社的《英雄儿女》在创作演出过程中就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校园剧社成员流动性大、组织松散、生存周期短,出现问题是正确现象,但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地的校园戏剧,陕西校园戏剧中这种现象特别严重。从本届各个校园剧社演出的剧目来看,缺少戏曲剧目也仍然是陕西校园戏剧的明显事实。这次艺术节上演出的近30个剧目中,只有榆林职院剧社演出的《挂画》《探谷》《界牌关》和《打神告庙》是戏曲。

五、余论

陕西省校园艺术节(戏剧节)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它让我们看到了陕西校园戏剧这些年的发展历程。陕西校园戏剧的总体艺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大提高,无论是规模、演出剧目的数量还是艺术风格的种类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本届校园艺术“筑梦青春·献礼百年”的主题虽然陷入了关注青春校园题材和迎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老套,但各高校选送的展演剧目却呈现出丰富的校园戏剧图谱。校园戏剧既繁荣了戏剧艺术,培养了新的观众群体,又有利于吸引和鼓励校园内的戏剧爱好者,发现推出优秀戏剧人才。陕西省校园艺术节主动引导和助力青年创作群体成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后备力量,已经成为促进陕西省戏剧艺术发展重要平台。

总之,“有了校园戏剧节这个载体,校园戏剧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陕西省校园艺术节(戏剧节)已经成为陕西省校园戏剧,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戏剧艺术发展的载体之一。校园戏剧具有提升学生审美修养的特殊功能与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因此,陕西省校园艺术节(戏剧节)对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戏剧艺术的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树立好创新发展的目标,陕西各大高校应注意发现校园戏剧中存在的问题,从细节出发,加大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推陈出新,推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并将其付诸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校园戏剧活动。

猜你喜欢
剧社戏剧节艺术节
学校里的戏剧节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一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演出安排表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冲锋剧社在唐县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演出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