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头帽的制作工艺

2022-08-26 09:50
戏剧之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制作人员川剧头盔

左 波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1)

作为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物品,头帽不仅是个人的重要装饰,还是个人身份地位的明显象征。在古代,人们通常都是通过着装来判断对方的大致身份的。戏剧源于古代,是对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戏剧这门表演艺术对着装,尤其是头帽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戏剧中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被统称为头帽,不同的戏剧对于头帽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头帽制作工艺的不同。近些年,各种戏剧都获得了新生,开始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为戏剧提供形象支持的头帽工作人员,需要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实际工作中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研究戏剧头帽的制作原理,并借助于现代制作工艺的优势,提升头帽制作水平,以便能够为戏剧表演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戏剧头帽的发展历程与种类

头帽是戏剧演员的重要装饰,它的出现能瞬间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剧情上并紧跟剧情走向,从而让观众对戏剧产生热爱之情。比如戏台上出现一个戴着凤冠的女子,那么观众就可以判断出她是皇后并且后续所展开的剧情与皇后这个身份有关。正因如此,相关人员历来都比较重视对戏剧头帽的应用,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戏剧艺术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戏剧头帽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宋代的戏剧服饰包括头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穿着并无不同,换言之,戏剧演员身上的着装,与普通百姓的着装差异并不明显。及至元代,“行头”一词才正式出现。元代文学中有些作者曾就自己观看的戏剧记录当时的感受,其中的内容开始涉及戏剧演员的着装,包括头帽。但元代着装的发展尚处于萌芽时期,彼时的观众在观看戏剧时依然只看重剧情。到了明末时期,以明朝服饰为基础,并吸收了汉朝、唐朝、宋朝服饰特点的戏剧服装风格已经基本确立。无论是当时的何种戏剧,在着装特点上可能存在些许的差异,但着装风格大体一致。等到清朝中期昆曲兴盛时,戏曲表演对于演员的着装要求已经相当严谨了。部分文学作品比如《昆剧穿戴》等开始对演员的着装进行详细描述,头帽作为戏剧演员的重要装饰之一,也渐渐受到了多种戏剧的重视。

以川剧为例,其头帽在制作过程中,绝大多数都保留并延续了日常生活中的原型,比如凤冠、状元头冠等,头帽款式大都比较接近古代的造型,通常都装饰少数缨花,而非其他戏剧中那样满饰珠花或者通过绒球掩盖头帽上面的花纹图案,这样既可以使戏剧人物倾向于庄严精美,同时又能便于观众一眼看出剧中人物的官职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关人员对川剧头帽进行多样加工,以便能够提升戏剧表演效果,促使更多的观众走入观看川剧的队伍中,但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川剧头帽的形状特点。换言之,川剧头帽的发展变化既重视对新元素的融入,又保持其原有的风格,始终坚持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相结合的制作原则。

各种戏剧的诞生与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戏剧头帽工艺的发展。据悉,当前我国的戏剧头帽款式将近五百种,仅仅是在舞台上比较常见的也多达两三百种,想要将之进行分类,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戏剧行业内部关于戏剧头帽不存在“分类”一说,多以“称谓”进行区别,头帽制作者多半通过“材质”“功能”进行大致区分。

目前从材质上看,戏剧头帽可以分为“硬胎”与“软胎”,行业内部又将其称为“硬盔”与“软巾”。所谓“硬胎”是指头帽的材质相对较硬,多半以纸板、铁丝等为原材料,经过“足活”等一系列工艺制作完成,其成品结构相对复杂、骨架相对结实。部分“硬胎”头帽由于加入了许多色彩较为艳丽的元素,看起来耀眼炫目,比如“头盔”等等。根据是否可拆卸,可以将“硬胎”再分为“定套”与“活套”,前者指头帽上的各种配件是一体且无法拆开的,后者指头帽可以拆成不同的部分。这就要求制作人员在制作前必须熟知头帽的各种要求,唯有如此,他们才能采用适当的工艺,对戏剧头帽进行适当加工,最终使成品满足戏剧演员的需要,为提升戏剧效果创造有利的条件。

按照功能分,头帽可以分为冠、盔、帽、巾。“冠”是指王冠,多为戏剧中皇帝及贵族人员佩戴,其外形较为华丽。“盔”是戏剧中武将在行军打仗时所佩戴的头盔。“帽”是在戏剧中比较常见的装饰品,不论是皇帝贵族还是凡夫俗子都可以佩戴。所以为了区别剧中人物的身份,“帽”的制作人员会对款式、颜色等进行设计,以便彰显出人物的特点。“巾”是戏剧中各种人物所戴的便帽,与正式的官帽不同,其多以软质材料制成。

二、浅析戏剧头帽的制作工艺

(一)戏剧头帽的制作原则

为了让戏剧头帽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强化剧中人物形象,制作人员在进行头帽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首先是美学原则。戏剧是一种注重美的艺术。为了能体现出戏剧中的美,不管是对演员形象的打造,还是对演员表演能力的强化,相关人员都费尽了心思。作为剧中人物的重要装饰,头帽不论是从款式还是从颜色等方面都需要具备美的特征,如此才能激发观众感官上的愉悦,促使他们集中精力观看剧情。此外,所制作的头帽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形象与性格特点。在戏剧中不论生、旦、净、末、丑哪个行当的演员在表演时都会用到头帽,由于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不同、人物形象不同,所戴的头帽也应该有所不同。

其次是角色原则。头帽是体现剧中人物社会地位的重要工具,比如纱帽通常由生角所扮演的正直官员佩戴,因此人们称之为“忠纱”,而例如丑角所扮演的奸臣是不可以佩戴这种纱帽的。在制作之初,制作人员需要先确定所制作头帽的用处,再以此选择制作工艺,提升头帽的装饰性,使之在表达剧中人物思想情感之外还能给予观众较好的视觉享受。

最后是规范原则。戏剧是表演的艺术,戏中演员的形象需要符合大众需求。以头帽为例,如果头帽不规范,比如戏剧中的凡夫俗子所戴头帽有皇族王冠上的元素或者武将行军打仗时所佩戴头盔上的元素,那么就会让观众觉得不伦不类,甚至出戏,导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舞台表演效果,不利于戏剧文化的传播与知名度的提升。制作人员要意识到戏剧头帽的重要性,在开始创作前,要深刻把握以上三个原则,如此才能提升头帽的戏剧效果,为提高戏剧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

(二)戏剧头帽的制作工艺

戏剧的发展推动了戏剧头帽制作工艺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服务戏剧演出,制作人员开始尝试将不同的元素与工艺融入其中,力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戏剧头帽的视觉效果。以头盔为例,为了更符合角色的气质,相关人员融入多种元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于是头盔从最初的巾帽发展到盔帽形式,后来又加入了绸缎与刺绣元素。头盔的材质也有明显的变化,先是以硬质材料为主,力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彰显剧中人物的英雄气概,后来逐渐融入一些软质材料,使得整个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饱满。头盔的图案也随之变化,变得更加色彩斑斓,包含一些龙凤图案、狮虎图案等,有时候制作人员还会选择一些彩缨、枪头等作为辅助搭配,以此来展现表演者的飒爽英姿。

虽然多种戏剧里都会用到头盔,但它们对头盔的要求是不同的,为此头盔的制作工艺复杂、种类繁多。以湖南高沙戏剧硬盔为例,制作师傅需要准备纸袼褙材料与各种工具。仅制作纸张就要历经浸泡、踩、煮等数十道工序,这样制成的纸张纹理较为清晰、表面较为光滑,且有一种古香古色的美。而这只是制作头盔的第一步,之后制作工人会给滩头土纸刷上由面粉、明矾等调制成的浆糊,等第一张刷完以后再覆盖一张,继续进行刚才的动作,通常需要粘贴二十张左右,然后将之晒干制成纸袼褙。为了保证粉刷的均匀性,工人通常会自制棕刷,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粉刷。这项技艺需要长时间的操作练习,才能做到涂抹均匀,不留气泡。这项工作完毕以后再进行脱模工作。工人根据角色头型的大小,用泥土和棉花进行泥塑,而且头盔对于泥土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必须是具备较强黏性的白土。泥塑完毕以后,工艺师傅会使用锤子进行打烙从而完成制胎。而制胎仅仅是头盔制作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进行“凿样子”“盘缠掐丝”“刷胶漆”等,而每项工艺又需要数十道步骤才能完成,且在制作过程中不能出现错误,否则就得从头再来。以沥粉镶嵌技艺为例,这道工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沥粉线、镶镜片,也是制作头盔中最见功夫的环节。沥粉线的工具多为自制,其粉嘴上的小孔只有1 毫米,粉嘴与粉筒球相连后用塑料布紧紧扎好,然后技师轻轻握住,稍微用力挤压小球就能沥出各种粗细不一的线条。技师如果手艺不精或稍有疏忽,最终沥粉后的头盔就会缺少立体感,无法达到戏剧要求。我们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制作头盔的工艺较为复杂,所消耗的时间精力特别多,最主要的是它对制作人员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而这仅仅是一种戏剧头帽的制作工艺。

当前,即便有先进技术的融入,戏剧头帽的制作过程依然繁琐。一顶头帽的完成通常要经过数十道工序,且每一步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就难以保证最终的良好效果。部分头帽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最终完成,需要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再则,不同的戏剧对于头帽的要求是不同的,制作头帽的师傅为了能满足戏剧的要求,常常还需要增加一些工序,从而让头帽显得更加符合戏剧中人物的形象。最为困难的是,制作头帽时所需要的材料、工艺等或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以川剧的头帽为例,川剧头帽在制作的过程中,借鉴并继承了大量的四川传统民间工艺技术,其手法有雕、贴、染等许多种,以至于工序达到了上百道,主要有雕版、加沙等。由于成都部分戏剧服装厂倒闭,许多制作戏剧头帽的工艺都失传了,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川剧的表演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川剧头帽制作人员开始借鉴京剧服饰制作工艺,这种初衷是好的,但如果没有把握好火候,做到适当借鉴,很有可能会改变川剧的文化特色。总之,相关人员要意识到头帽制作的重要性,意识到戏剧文化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加强对现代新工艺的吸收,提升制作效果与质量,为戏剧表演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又要加强对传统戏剧头帽工艺的研究,以便能够更好地借鉴其优秀之处,为戏剧的传播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戏剧头帽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戏剧演员的表演效果,方便他们通过表情、动作等途径向观众展示戏剧的魅力,从而提升戏剧的影响力,这对于戏剧的传播是非常有利的。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出现,戏剧头帽制作工艺出现了失传的情况。对此,制作人员要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重任,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头帽制作工艺的质量,以便能够为戏剧表演提供必要的支撑。这些工作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因此制作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耐心,不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猜你喜欢
制作人员川剧头盔
犬用战术头盔
川剧版画传四方
当头盔遇上高科技
论电视节目包装的画面语言与拍摄技巧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汉字戴头盔
巨型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