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路径研究*

2022-09-06 13:33丁小桐
大众文艺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大思话语语境

孙 健 丁小桐

(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

“大思政课”是指“充分发挥传统教材和课堂以外的资源与方式,进行课程资源转换,使之构成思政课的课程要素,引导学思践悟,更好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这一重任的形象用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新时代,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帮助大学生建立丰富学识、塑造良好品格,就要在“大思政课”语境下提升思政课路径建设。

一、“大思政课”语境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的价值分析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近代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思政课处于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在“大思政课”语境中提升思政课教学是适应新时代发展客观要求、培养时代新人必然选择、应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应有之义。

(一)适应新时代发展客观要求

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将世界连接在一起,各个国家的人民通过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相互交流,多元的价值体系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但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社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一些人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论”,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高校思政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课程。所以,在“大思政课”语境下,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路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对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求更加迫切。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高校思政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宣传工作,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目标的主渠道。“大思政课”要求办好思政课并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高校集中各种社会上、媒体上的力量和资源,加强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在“大思政课”语境下提升思政课教学路径,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

(三)应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高校思政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思政课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满足感不断提升,但高校思政课还存在亲和力不强、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够等问题,思政课改革刻不容缓。解决好思政课的痛点与难点离不开“大思政课”理念的指引,“大思政课”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的活水源头,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给提供新思路和带来新的机遇。面对“大思政课”为思政课带来的新变化,高校必须要加强思政课建设,使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讲授上的理论,而且能够直抵人心、启发思想与激活希望。因此,提升思政课建设路径是应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应有之义。

二、“大思政课”语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

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境,辩证分析这些困境并有效应对是提升思政课教学途径的前提。

(一)“大思政课”语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有待提升

思政课教师是引导、培育大学生的关键力量,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当前,从整体上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还有待提升。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还不够开阔,社会调研与实践的时间还不足,不利于思政课堂教学。二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网络技能有待加强。虽然现在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能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欠缺,对于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掌握的不熟练,没有完全发挥出新媒体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作用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三是部分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有待提高。网络媒体作为思政课教师教学的一种渠道,可以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一些思政课教师不敢在网络上发声,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在政治问题上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利于做好对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大思政课”语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客体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大学生是思政课教学客体,是国家发展的人才动力。但少数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大学生学习专注度不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对于思政课堂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加强。而在“大思政课”语境下思政课教师讲课内容偏理论性,社会热点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较少,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其学习的专注度下降。二是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不足。思政课教学面向的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而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知识了解不够,对于偏抽象化的思政课理论理解度较低,容易形成畏难情绪,使得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三是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足。“大思政课”语境下思政课堂大学生没能充分利用好多种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需求,降低对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意识。再者,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向于接受与自己的兴趣点和人生经验相符合的信息,容易受到自己创设的个性化信息所限制,可能会降低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主动性。

(三)“大思政课”语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有待革新

在“大思政课”语境下,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良好交流的重要资源。高校依托校园网为大学生建设学习、生活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场所,其关于融思想性、趣味性与服务性的网页已基本建成,但是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与方式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一是话语内容的丰富性有待提升。网络媒体呈现出各种思政课程资源,例如音频、视频与漫画等,其多种传播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而思政课教学内容仍以课本为主要材料,对于网络课程话语资源挖掘还不够深入。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表达有待创新。各种媒体在网络上思政课教学话语表达以与大学生平等互动、共情共鸣为主,符合大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易于被大学生理解与接受。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表达创新性低,偏理论性的话语表达不利于保证思政课教学效果,大学生的参与感较弱。

三、“大思政课”语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提升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克服“大思政课”语境下面临的各种困境,提升教学主体素养,增强教学客体内生动力,转变思政课教学话语,完善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为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基础。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素养

“大思政课”理论的提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既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三者的结合,又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贯通。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贯通中西古今视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大思政课”理念,从多种途径挖掘思政课理论相关专业知识,并要不断开阔自身的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要加强自身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保证自身思想的鲜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将正确认识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进而将人生理想与中国发展方向相结合。二是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的网络技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媒体使用能力,学习并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发挥好网络媒体对思政课教学的辅助作用,例如运用好微信等,及时与大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利用好网上课堂教学功能,例如利用好翻转课堂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三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政课教师应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思政课教师要从政治上的高度上讲解思政课理论知识,利用好自身历史视野与战略思维,将道理讲透讲清。使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从心底上坚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生动力

在“大思政课”语境下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生动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思政课教学对象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对此,在“大思政课”理论指导下,教师整合各类专业的思政教学资源,尤其要挖掘理工类、医学类等专业蕴含的隐性思政教学资源运用到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思政理论,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二是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思政课”语境下思政课教学方法由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向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转变,抛弃“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教学方法,主动将偏理论性的教材内容与不同案例相结合。把握住经典案例的同时挖掘社会热点话题,捕捉大学生在网络上、社会中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与亲耳所闻的事例服务教学,例如抗疫过程中发生的事迹、党史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和我国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等,吸引大学生注意力,激发大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而能行。三是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以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对象的参与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引导大学生引导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例如在寒暑假期间高校组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大学生可以将思政理论课上所学、所知与所想运用到社会基层实践活动中,帮助其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知晓国情,激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知识的动力。

(三)转变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

在“大思政课”语境下要整合各类思政课教学资源,网络媒体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为提升思政课话语内容与表达方式提供多种素材。转变思政课话语表达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结合网络话语内容和创新思政课教学表达方式。一是提升话语内容丰富性。新时代,随着各类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思政理论话语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运用好新兴网络思政话语内容,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新元素。将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与网络具有青年特色的语言相结合,用好网络上青年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素材,将课本中理论性的思政理论转换为“接地气”的教学话语。通过思政课教学话语的转换使思政课变为大学生能够理解、真心喜爱与终身受用的课程,从而帮助大学生将思政课理论内化为心,外化为行。二是创新思政课教学表达方式。以教材上规范化的话语表达为依据,通过汲取各类网络媒体上恰当的网络新词实现思政课堂教学话语的创新。网络新词是随着自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例如“我也是醉了”“忏悔式学习”等等,这些网络新词体现大学生的心理与审美特点,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尽管网络新词对于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对网络新词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创新思政课教学表达方式,对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拉近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

在“大思政课”语境下提升思政课教学路径,就要完善思政课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教学的总揽全局与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协调做好“大思政课”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通过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构建国内教学良好环境。各级党委要将思政课改革摆在重要位置。二是加强高校要构建对思政课的体制机制建设。首先,高校进行思政课教师的选聘制度,在“大思政课”理念下,按照教育要求,发布校外思政课教师的聘请制度,有选择的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会中的先进模范等作为思政课兼职教师。其次,高校要构建思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科学高效的思政课评价制度是思政课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高校领导机关要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和相关制度。高校在构建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同时引入社会评价,设置思政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的评价指标,让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握可靠的教学评价数据,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保证思政课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大思话语语境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画与理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以“大思政”理念开启思政教育发展新篇章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