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9-08 02:56李秋兰杨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贝沙坦一氧化氮内皮

李秋兰 杨丽萍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冠心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伴随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心肌细胞坏死、缺氧、高血压、血管内皮受损等不良情况[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高血压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变化,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结构与血管顺应性,并且若血压产生大幅度波动,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关键[2-3]。以往医生多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但未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4]。目前诸多医院开始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少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恢复血管内皮功能[5]。本研究将对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研究时间设定为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将研究对象设定为60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实施随机分组,各30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保障;(2)家属及患者同意使用研究中的治疗药物。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2)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受饮食调整、维持血脂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的基础治疗。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口服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63041,先声药业有限公司,10mg)治疗,每日服用1次,每次10mg,连续服用3个月。

试验组使用厄贝沙坦(国药准字H20100164,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75mg)治疗,采用口服方式,于清晨顿服,每日1次,每次150mg,连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3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测量。

(2)治疗前后的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3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量。

(3)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包含头晕、恶心、头痛。

1.4 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χ2方式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内皮素-1水平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水平显著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变化比较(±s,m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变化比较(±s,mg/L)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值P值例数(n)3 0 3 0治疗前8 2.9 3±8.3 9 8 2.4 5±8.3 5 0.2 2 2 0.8 2 5治疗后5 5.8 4±6.9 2 4 6.3 6±6.7 1 5.3 8 7 0.0 0 0治疗前6 9.1 2±1 4.5 1 6 8.7 1±1 4.2 7 0.1 1 0 0.9 1 3治疗后9 0.4 5±1 5.1 2 1 1 2.1 7±1 6.9 5 5.2 3 8 0.0 0 0内皮素-1 一氧化氮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比较(±s)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值P值例数(n)3 0 3 0治疗前2 7.9 1±5.7 9 2 7.6 1±5.6 7 0.2 0 3 0.8 4 0治疗后1 8.5 9±3.9 5 1 2.6 5±3.4 5 6.2 0 4 0.0 0 0治疗前8.4 5±1.9 1 8.5 6±2.0 8 0.2 1 3 0.8 3 2治疗后5.8 1±1.3 2 3.5 7±1.3 2 6.5 7 2 0.0 0 0治疗前1 6.4 7±4.4 5 1 6.3 2±4.6 7 0.1 2 7 0.8 9 9治疗后1 1.2 3±3.2 4 7.1 6±2.8 4 5.1 7 4 0.0 0 0白介素-6(m g/L) 超敏C反应蛋白(m g/L) 肿瘤坏死因子-α(n g/L)

2.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n(%)]

3 讨论

依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可知,血管斑块的生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浸润、炎性因子浸润、脂质过氧化存在密切关联,会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狭窄症状,进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6]。随着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会增加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若斑块发生破裂或糜烂情况,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猝死的发生率。高血压所致的冠心病与炎性反应、内皮功能异常存在密切关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对健康具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关键[7]。临床中多采取降脂、调整饮食、抗血小板、降压、稳定斑块、纠正酸中毒等基础性治疗方式,然而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基础性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8]。

依据结果可知,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内皮素-1、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水平显著提升,提示该药物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同时与常规方式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的差异性,提示该药物具有较高安全性。目前诸多医院开始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厄贝沙坦是一种AT1受体阻滞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药效,并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特点,能够选择性的抑制AT2受体的结合,并且能够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升压作用,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厄贝沙坦还能够有效地激活脂联素启动子,从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脂联素信使的表达能力,使脂联素分泌量显著增加,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形成[9];并且该药物还能够刺激AT2受体的表达,从而有效地激活激肽酶,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量,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并能够改善血管的重构。本文的数据与宋梦莹[10]的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与炎性因子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过小,比如研究时间过短等等,临床应当加大样本量,增加研究时间,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

猜你喜欢
贝沙坦一氧化氮内皮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金水宝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运动凭什么能让血管变年轻
运动能让血管变年轻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勒布朗的遗产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