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老年静脉血栓疾病防治的效果

2022-09-08 02:56杨丽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抗凝血栓静脉

杨丽青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福建 厦门 361003)

静脉血栓属于导致高龄患者残疾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情况下继发于骨折、心房颤动以及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长期卧床治疗患者中[1]。静脉血栓疾病预防以及治疗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老年疾病日常诊治活动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凝治疗的可操作性以及比例[2]。利伐沙班属于全球首个直接Xα因子抑制剂,和传统的抗凝药物进行比较,突出了无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口服简便、无需常规调整用药剂量、疗效可预测等多种优势,于多种疾病抗凝以及抗血栓治疗期间均发挥了重要作用[3]。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旨在分析高龄老年静脉血栓疾病治疗期间应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的临床效果,评估其用药安全性以及可行性,具体内容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龄老年静脉血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年龄均于75岁以上;(2)研究对象均具有血栓栓塞、心房颤动病史;(3)卧床治疗时间于3d以上;(4)具有其他血栓栓塞风险性;(5)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患者以及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于近6个月内患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2)具有严重外伤以及重大手术病史者;(3)具有消化道大出血病史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4)肝、肾功能严重异常;(5)对于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者于研究中途退出以及死亡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常规剂量利伐沙班,所用药物产自Bayer Pharma AG,国药准字号为J20180075,用药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15mg。观察组则应用小剂量利伐沙班,用药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10mg。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应用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栓塞、肺栓塞等动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

1.3 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分析对照组、观察组口腔出血、瘀斑、血尿、呼吸系统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干预6个月,统计分析患者再发血栓的发生率。

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即患者治疗结束以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气指标恢复至正常状态,影像学检查结果处于正常状态;有效即患者采取治疗措施以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偶尔存在复发情况,血气指标处于正常状态,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无效则表示为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且血气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变化[4]。

血管内皮功能:监测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假性血友病因子(WF)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研究数据统计分析,血管内皮功能等各项计量资料以±s表述,组间、组内对比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述,组间、组内对比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基线资料等相关参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χ 2值P值例数(n)3 0 3 0年龄(岁)7 9.4 4±3.1 9 7 9.1 3±4.2 2 0.7 6 1 0.4 4 9男1 8(6 0.0 0)2 1(7 0.0 0)女1 2(4 0.0 0)9(3 0.0 0)性别0.6 2 0 0.4 3 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发血栓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内皮素-1、一氧化氮、假性血友病因子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内皮素-1、一氧化氮、假性血友病因子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 0 3 0治疗前1 7.4 2±2.6 9 1 7.3 5±2.7 4 0.1 5 7 0.8 7 6治疗后7.7 7±1.4 3 1 0.4 2±2.3 5 5.2 7 6 0.0 0 0治疗前1 9.4 2±3.6 4 1 9.5 8±3.7 2 0.1 6 8 0.8 6 7治疗后3 1.1 9±3.3 6 2 7.0 8±3.5 4 4.6 1 2 0.0 0 0治疗前1 3 0.4 6±1 0.5 8 1 3 0.4 8±1 0.6 4 0.0 0 7 0.9 9 4治疗后9 5.9 4±9.5 2 1 0 7.0 8±8.5 9 4.7 5 9 0.0 0 0 E T-1(n g/L) N O(μ m o l/L) W F(%)

3 讨论

高龄老年群体属于静脉血栓疾病的高危群体,合并发生骨折、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长期卧床、病史的老年群体发生血栓栓塞的概率更高,除此以外高龄群体采取抗凝治疗也是发生出血的高危群体[5]。针对静脉血栓疾病患者主要采取抗凝药物治疗,临床上传统应用的抗凝药华法林被明确认可,但是药力动学特点和临床用药复杂。但是此抗凝药物于不同个体代谢间具有明显差距,有效性、安全剂量的范围比较小,还需频繁调整用药剂量[6]。

本研究结果表示,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发血栓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内皮素-1、一氧化氮、假性血友病因子等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内皮素-1、一氧化氮、假性血友病因子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利伐沙班属于一种高选择性的口服抗凝药物,其抗凝作用可预测性比较好,老年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展开抗凝治疗,有利于降低血栓事件、卒中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7]。利伐沙班原型为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化合物,此药物的全身清除率大概为10L/h,属于一种低清除率药物。此药物应用于高龄老年静脉血栓疾病治疗期间还需根据肾功能、出血风险、全身状态进行用药剂量调整,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药物动力学以及药效学并无性别差异,无体重以及种族差异,不需进行用药剂量调整[8]。高龄老年静脉血栓疾病治疗期间应用利伐沙班可以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α活性减少凝血酶生成,进而发挥抗凝作用,对于生成的凝血酶活动不会影响,对于患者生理性质的影响更小,可以有效降低栓塞程度,促使患者生理功能有效缓解,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数[9]。利伐沙班口服用药吸收速度比较迅速,可以直接选择性地自行阻断凝血因子,不受时间限制,对于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防止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意义,提升了患者整体治疗效果[10]。利伐沙班抗凝作用可预测性好,治疗窗宽,于多次用药以后无蓄积,和其他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比较少,即便为小剂量利伐沙班也可达到理想的抗凝作用,和华法林比较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治疗期间不会影响凝血功能改变,出血风险性比较低[11]。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量,利伐沙班具有较好的经济学优势,小剂量同样可以达到和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但是因此类药物具有潜在的不适当用药可能性,老年患者需要慎用或者禁用利伐沙班,在用药期间需要综合评估出血、血栓风险性,于权衡利弊以后选择适宜的利伐沙班用药剂量[12]。

综上所述,于高龄老年静脉血栓疾病防治期间应用小剂量利伐沙班可达到和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可以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和增强血栓溶解功能改善血气指标,对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样本量比较小,大多为单中心研究,还需要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究不同剂量利伐沙班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特别是对特殊群体的用药剂量探索,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抗凝血栓静脉
人工肝治疗的抗凝剂应用进展及选择策略
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颈内静脉的静脉丛引流模式及影响因素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静脉曲张“喜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