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长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建设的影响

2022-09-09 02:51于海英黄文权
关键词:领导力校长维度

于海英,黄文权

(牡丹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一、问题提出

校长是学校建设有效文化成败的关键人物。[1]16在许多方面,校长在任何学校都是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正是校长的领导定下了学校的基调、学习的氛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士气,以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2]306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水平的学校效能取决于学校校长的领导实践及健康、富有成效的学校文化[3]78;教育决策者和改革者在推行新的教育理念与举措时更需要学校文化支持;积极的学校文化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招聘和教师留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农村校长的责任不仅是确保学校安全、清洁及有秩序的环境,而且还应该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以及更严谨的课程和优质的教学创设条件。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农村学校学生培养、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等视角来看,农村学校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校长复杂的、多维的、背景性的角色需求会产生不同的领导力。然而,并不是校长的所有领导力都能确保学校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文化。农村校长的领导力是否能够促进积极的学校文化建设?农村校长的哪些领导力能促进农村学校文化的建设?不同的领导力对学校文化的影响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以上的问题,通过农村学校的调研数据来探究农村校长哪些领导力能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以期为农村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一)概念界定

1.校长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个个体影响一群个体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4]5校长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在学校发展中表现出来的领导才能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5]7校长领导力的具体实践体现在行政领导、教学领导、战略领导、包容领导、激励领导五个方面。[6]114行政领导力表现在校长能确保学校环境的安全有序,能正确评价自己,掌握全校师生的发展动态。教学领导力表现在校长能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关注教育教学与评价的连续性、一致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集体效能,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战略领导力表现在校长能建立持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规范,以学生高素质发展为重点的愿景和目标,对学校里的所有成员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基于可靠的证据做出学校的决策。包容领导力表现在校长邀请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的决策并赋权给学校的教职工。激励领导力表现在校长是全校教师的榜样,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相信教师发展的可能性,能通过合适的方式促进教师的集体效能增长,并引导教师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思考。

2.学校文化

最早的学校文化概念出现在沃勒的《教学社会学》中。[3]53学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被定义为一套规范、指导原则、信念、期望以及学校内部的一般行为方式。它体现学校潜在的假设、价值观和规范,位于学校成员的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指导学校内个体和整体的行为和行动。学校文化表现效果取决于它对学生发展、学校办学质量和成员集体效能的影响,其有三种基本类型:积极文化、中性文化和消极文化。[7]209积极文化是指学校有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学校中所有成员都有集体责任意识,学校中的教师善于反思性学习,学校中所有成员间表现出信任和尊重的倾向。中性文化是指学校过去虽然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但目前的学校成绩不突出,学校的改革没有显著的进步与改善,或学校曾经尝试过创新改革,但并未坚持下来,学校工作重心在人员和资源的行政控制上,学校领导层没有能力作出有意义的、重大变革。消极文化是指学校老师对教学工作多大是消极态度,经常抱怨,对学生及其学业成绩期望值较低,学校制度的规定与实际运行不一致。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农村校长领导力对积极学校文化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假设

优秀的校长不仅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和教学领导者,而且也是一个学校积极文化建设者。校长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定下学校的基调,这种基调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8]9校长的两个主要职能是提供方向和行使影响力,校长的行为会影响学校中其他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效率。[9]315成功的校长会通过评估他们学校的文化和氛围,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学校。[10]80利用这些信息作为基础,将当前的学校现实与信奉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有效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并判断学校文化是否有助于学校效能的提升。诊断学校的文化质量,在学校优势的基础上确定改进的重要事项,应该是每个校长的目标。[3]102学校文化是由领导实践、组织特征、教学实践、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以及其成员的文化规范和行为塑造的。校长是学校最具影响的人,由于他与学校文化相关的各种因素的互动、改造和影响,校长领导力对学校的文化有直接影响。校长的领导力具有多样性,领导力的行为特征受能力、个人属性、领导成绩、职业经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57校长的不同领导力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校长通过特定的行为或领导实践对学校文化有显著的、直接的影响。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农村校长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假设2.农村校长不同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身份、最高学历、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学校学生数、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空间距离。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自变量为农村校长领导力,包括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因变量为学校积极文化。问卷用李克特量表的5点式方式设计,用5至1的数字表示问卷中各题项与实际相符的程度,分别为5表示完全符合、4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适中、2表示比较不符合、1表示完全不符合。

本研究在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黑龙江省各选取了1个县,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农村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中开展调研。共发放与回收了1 200份问卷,保留有效问卷1 135份,问卷有效率为94.58%。其中校长23名,教师1 112名;学校所在地在县市的221人,在乡镇的758人,在村屯的 156 人 。 本 研 究 采 用 SPSS20.0 与AMOS22.0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问卷整体信度为0.953,模型拟合指数中,CMIN/DF = 8.141,RMSEA =0.0191,NFI = 0.942,RFI = 0.936,IFI = 0.949,TLI = 0.944,CFI =0.949,RMSEA = 0.079,模型的各项指标值均达到基本要求,结构效度良好。

四、研究结果

(一)农村学校积极文化相关因素

表1中呈现了农村学校积极文化的相关因素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学校积极文化、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的状态比较好(均值>4.2);农村学校积极文化与与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显著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在0.83~0.88,属于高度相关,由此推断,农村校长的这些领导力越强,学校积极文化建设的越好。

表1 农村学校积极文化相关因素

(二)不同学校特征下农村校长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的影响

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都与学校积极文化显著相关。为探讨这些领导力是否能有效地影响学校积极文化,本研究将在总样本、不同学校特征下,分析哪些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起到显著的预测作用。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同学校特征下,即在不同的学校规模、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空间距离情况下,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的解释力优势存在差异(见表2)。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70;五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0.6%的变异量中,77%是由教学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四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仅为3.6%。

表2 不同学校特征下校长各维度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影响的回归分析可决系数表

1.不同规模学校中农村校长各维度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的影响

学生数小于200人的学校中,只有教学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包容领导力三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行政领导力和激励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战略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77;三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3.5%的变异量中77.7%是由战略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两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5.8%。

学生数在200~1 000人的学校中,只有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三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行政领导力和战略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32;三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76.9%的变异量中,73.2%是由教学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两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3.6%。

学生数在1 000人以上的学校中,只有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三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战略领导力和激励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825;三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4.9%的变异量中,82.5%是由教学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两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2.4%。

2.不同所在地学校中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的影响

所在地在县市的学校中,只有教学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包容领导力三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行政领导力和激励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822;三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4.2%的变异量中,82.2%是由教学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两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2%。

所在地在乡镇的学校中,有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四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战略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62;四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文化80.2%的变异量中,76.2%是由教学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三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4%。

所在地在村屯的学校中,只有战略领导力、激励领导力两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激励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42;两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76.7%的变异量中,74.2%是由激励领导力完成的,而战略领导力的解释力为2.5%。

3.不同类型学校中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的影响

小学中,有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四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战略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67;四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1.1%的变异量中,76.7%是由激励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三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4.5%。

初中学校中,只有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三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行政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84;三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0%的变异量中,78.4%是由激励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两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1.6%。

高中学校中,只有行政领导力、战略领导力两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行政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817;两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8.8%的变异量中,81.7%是由行政领导力完成的,而战略领导力的解释力为7.1%。

4.与教育管理部门不同空间距离学校中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的影响

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空间距离比较远的学校中,只有教学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行政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24;其对学校积极文化有72.4%的解释力。

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空间距离适中的学校中,只有教学领导力、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三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行政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激励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787;三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2.2%的变异量中,78.7%是由激励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两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3.5%。

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空间距离比较近的学校中,只有行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战略领导力三种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正向影响,包容领导力、激励领导力因解释力过小被排除出模型。占绝对优势解释力的是教学领导力,其可决系数为0.824;三种领导力联合预测学校积极文化84%的变异量中82.4%是由教学领导力完成的,而其他两种领导力的解释力为1.6%。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农村校长不同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与学校积极文化存在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其中教学领导力与学校积极文化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878;将各领导力同时投入到回归模型中发现,总体解释力达到80.6%,五种领导力均起到了正向促进的作用,其中教学领导力的解释力达到77%。由此可以推断,假设1成立,即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都有着推动和促进作用,其中,教学领导力的作用最为突出。从这个结论来看,农村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都要充分考虑,尤其是教学领导力更应该放到重要位置。

2.不同学校特征下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影响差异显著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学校特征下,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影响中,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力都能起到预测作用。小规模学校中,战略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中等规模学校和大规模学校中,教学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所在地在县市和乡镇的学校中,教学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而所在地在村屯的学校中,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预测作用的是激励领导力。小学与初中学校中,教学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而高中学校中,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的是行政领导力。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空间距离比较远与比较近的学校中,教学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而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空间距离适中的学校中,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的是激励领导力。由此推断,假设2成立,农村校长不同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有着不同的影响,即农村校长不同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影响差异较大。因此,农村校长在推进学校积极文化建设时,要充分了解自己学校的特征,以选择具有绝对优势预测作用的领导力。

(二)相关建议

1. 正确认识农村校长领导力的“多样”和“适切”,以增强其对学校积极文化的影响

农村校长各维度的领导力对学校积极文化虽然都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同学校特征下占绝对优势预测力的领导力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农村校长应正确认识领导力的“多样”和“适切”。首先,校长必须认识到自身领导角色的多样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校长的领导发展需求。校长必须掌握多维度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足够的自主性,实现内在自适应,以应对农村学校社区的复杂性。[11]26其次,多样的领导力并不是在任何环境中都是有效的。在特定环境下,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导力才是适切的。[12]45农村学校一般都较为偏远、小规模较多、教师身兼数职的情况较多,这些与城市学校不同的特征更需要校长选择“适切”的领导实践。因此,农村学校校长要学习关于学校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领导管理等方面的广泛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校长领导力;深入分析学校的特征,选择有利于本校发展的“适切”领导力,以增强对学校积极文化的正向影响。

2. 农村校长实施有效的领导实践,探寻学校积极文化建设的有效操作路径

校长必须作为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来开展相关的领导实践,建设学校的积极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代表了那些在学校生活和工作的人的基本信念、原则与价值观。这些文化中积极的元素可以导致组织承诺和工作业绩的增强,甚至会超出最初的预期。因此,积极学校文化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目标。首先,在改善学校文化之前,校长必须对现有的文化状态以及其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分析原有文化的积极与消极成分、核心理念与价值观等,明确学校文化变革的现实起点。其次,校长应与农村社区利益相关者广泛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并就直接及间接影响学校文化的重要决策征求意见。[13]15整体上分析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强调和鼓励所有积极方面;设计出学校集体的共同愿景,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和方向。再次,积极文化建设多是通过对正式和非正式仪式的认可来实现的。因此,校长要在强化原有文化中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文化融合到新的共同愿景和目标里[14]21;重视和组织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各类正式和非正式仪式,创建文化建设路径。

3. 建立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多方联动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

校长要强调愿景的集体性和共同性,成立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邀请教育部门领导、学校师生代表、社区代表等利益相关者组成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参与创建促进积极文化的环境。首先,在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中,校长应该对学校和学生发展做出承诺,传达有效办学的必要性。其次,为实现共享愿景,校长赋予教师权力促使他们相信学生学习重要且可实现的目标;赋予共同体内其他人相应的权力,使他们成为学校效能提升、学生成长目标的参与者和制定者,以此来增强学校社区中所有人的责任感和凝聚力。[15]579再次,校长应引导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根据学校的规模和人力资源,采取不同的干预和支持措施,起到监督调节作用。无论学校规模大小,干预框架和支持措施都应与学校内部正在进行的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相连。通过使用和分析侧重于学校效能、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实践的数据,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成员间进行有意义、客观的对话,并分享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判断学校文化的转变和改善的程度与方向,以共享愿景为目标,对现有文化建设措施与路径进行适当调整,以推动学校文化的改进工作。

猜你喜欢
领导力校长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光的维度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