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内隐追随的结构与测量

2022-09-09 02:51褚福斌胡改改姜虹宇
关键词:题项研究生学术

褚福斌,胡改改,姜虹宇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培养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培养单位和导师是外部推动力,研究生自身的理想、信念、目标、兴趣等是内因,起到主要作用。研究生内隐追随是研究生心目中预先存在的,关于研究生特质和行为的预期和假设,它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术期望乃至学术行为。[1]所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激发研究生主动发展学术能力、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术工作的积极内隐追随。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领导[2]73或追随者[3]397)、不同的研究情境(国外[4]或国内[5]235)、不同的研究内容(现实追随者[6]25或理想追随者[7]1205)、不同的研究视角(正性视角[8]78或正负双重视角[9]37)入手,对内隐追随的结构和测量展开了广泛且颇有成效的探索[10]。然而,由于领域不同,现有的内隐追随量表并不适合作为测量研究生内隐追随的工具。本研究编制的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可以为教育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具有领域特征的本土化测量工具。

本研究按照量表开发的一般流程,并参考Sy[2]75等使用的方法分4个步骤编制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进行因子结构探索、验证及信效度检验。使用该方法开发的量表题量较少,可以降低被试工作量,避免被试疲劳,提高被试反应率,因而在组织行为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一、初试量表编制

(一)参与者

来自全国60所高校和研究所的102名学术型硕士生参与了本次调查。被试平均年龄24.07岁(SD = 1.57),其中男性54人(52.94%),女性48人(47.06%);理学类28人,工学类27人,人文社科类学科47人。

(二)程序

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某问卷网站发布,然后通过社交软件将问卷链接发送给不同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生。被试在填答问卷后还可以将问卷链接发送给其他学术型硕士生(滚雪球抽样法)。被试在完成问卷调查后可以通过抽奖方式得到报酬。

本研究聚焦于内隐追随的“积极”部分,因此问卷仅要求被试以15个形容词或短语描述自己心目中“合格学生”或“合格学术型硕士”所具备的特质或行为。与前人研究一致,问卷中没有提供“学生”和“学术型硕士”这些刺激线索的定义。根据认知分类理论,“学生”和“学术型硕士”分别反映了基本水平和最低水平的术语。

(三)结果

在“学生”线索下50名被试共列出567个项目,其中非重复项目253个;在“学术型硕士”线索下52名被试共列出592个项目,其中非重复项目271个。这两个不同刺激线索下得到的非重复项目的一致性为89.3%,说明在这两个刺激线索下被试所列的项目相近。此外,“学生”线索下的典型项目可以在“学术型硕士”线索下的项目池中得到良好反映(如“踏实”),因此将二者合并,共计1 159个项目。

为了控制初试量表的项目数量,对所得项目进行整理、缩减:首先,把动词、名词等全部改写为形容词,删除语意模糊、有歧义、无意义或无法体现“合格学术型硕士”的特质和行为的项目;计算各个项目被提及的频次,删除低于4次的项目;合并语义相近或相同(如稳重和沉稳,聪明和睿智等)的项目,共计得到49个项目。研究者将这49个项目进一步演绎、归纳为四字短语,从而使量表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且更加简洁明了。为了确保项目的表述准确性和语义一致性,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领域的6名专家进行了数次讨论及数轮修改,最终得到的研究生内隐追随初试量表由30个题项组成。

二、因子结构探索

(一)参与者

262位学术型硕士生参与了本阶段的调查,235名有效被试(有效率89.7%)来自全国38所高校和研究所。被试平均年龄25.34 岁(SD = 2.365),其中男性98 人(41.7%),女性137人(58.3%)名;理学类67人,工学类56人,人文社科类学科112人。

(二)程序

采用不同方法获取两个样本:样本1通过滚雪球抽样法取得被试,159名被试通过网络填答问卷,他们完成后可以通过抽奖方式得到报酬;样本2由76名被试组成,他们现场填答纸质问卷,并没有得到报酬。研究生内隐追随初试量表采用7点计分(1 = 非常不符合;7 = 非常符合),要求被试指出每个题项与其心目中合格研究生的符合程度。t检验表明两个不同样本的被试对研究生内隐追随初试量表的30个题项的回答差异不显著,所以,将两个样本的数据合并。采用SPSS24.0进行项目分析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

(三)结果

经检验,30个题项在项目分析各指标上均达到筛选标准的要求。本研究使用主轴因素法和最优斜交法(Promax)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最终3个被抽取出的因子累计解释了总方差73.173%的变异。

表1 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在兼顾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本研究参照Sy[2]76等的做法,在每个因子上仅保留3个因子载荷最高的题项,该量表3个因子一共保留了9个题项。通过讨论,6名分别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领域的专家给3个因子分别命名:因子1包括视野开阔、善学善思、灵活创新等题项,它们都是关于研究生优秀的学习能力的,故被命名为“学习能力”;因子2包括热情友善、明礼知耻、尊敬师长等题项,它们都是关于研究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及其他个人特质的,故被命名为“好公民”;因子3包括勤奋刻苦、踏实稳重、惜时如金等题项,它们都是关于研究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故被命名为“学习态度”。最终得到的研究生内隐追随正式量表由3个因子9个题项构成。

表3 量表的信效度

三、因子结构验证及信效度检验

(一)参与者

376位学术型硕士生参与了本阶段的调查,348名有效被试(有效率92.55%)来自全国78所高校和研究所。被试平均年龄25.2岁(SD = 2.141),其中 男 性 142 人(40.8%),女 性 206 人(59.2%);理学类105人,工学类81人,人文社科类学科162人。

(二)研究工具

研究生内隐追随正式量表、内隐追随量表(祝振兵和罗文豪编制)、内隐追随量表(原型部分,Sy编制)。

(三)程序

采用不同方法获取两个样本:样本1通过滚雪球抽样法取得被试,284名被试通过网络填答问卷,他们完成后可以通过抽奖方式得到报酬;样本2由64名被试组成,他们现场填答纸质问卷,并没有得到报酬。所有量表均采用7点计分(1 =非常不符合;7 = 非常符合)。t检验表明两个不同样本的被试对所有题项的回答差异均不显著,所以,将两个样本的数据合并。对所得数据采用Mplus7.4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SPSS24.0进行描述统计及信效度分析。

(四)结果

经检验,研究生内隐追随正式量表所有题项的偏度系数均小于2,峰度系数均小于7,因此使用极大似然估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11]。为了进一步测试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的三因子模型,本研究还测试了2个竞争模型:所有题项载荷于1个因子上的单因子模型,因为研究生内隐追随正式量表有可能只是测量了一个一般概念;有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6个题项载荷于一个因子上,有关好公民的3个题项载荷于另一个因子上的二因子模型,因为前者关乎研究生的学习,而后者关乎研究生的为人处世。

表2说明,三因子模型的各项指数都达到了拟合标准的要求,说明该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而两个竞争模型的各项指数均未达到拟合标准。经检验,三因子模型中的3个因子与题项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高于0.5,达到了显著水平(P<0.001),9个题项的残差方差也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01)。

此外,3因子模型中3个因子之间的相关较高,根据以往研究[5]241,对于内隐追随而言,二阶因子模型的理论可解释性更强。虽然当仅有3个一阶因子的情况下,二阶模型和一阶模型等价,各项拟合指数相同(见表2),无从比较优劣[12],然而二阶模型因为能够使用高阶因子解释低阶因子之间的相关且有更强的理论可解释性,因而更加可取。 使用Mplus7.4得到的研究生内隐追随二阶因子模型如图1所示。

表2 量表不同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数

图1 研究生内隐追随的2阶因子模型

表3显示,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和各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及组合信度系数都高于0.8,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3个一阶因子的AVE值都高于0.5,说明量表汇聚效度良好;AVE的平方根均高于垂直或水平单元格的相关系数。此外,因子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546和0.265,均低于0.85,相关系数的95%置信区间都不包含1,说明因子间区分效度良好。

表4显示,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与祝振兵和罗文豪的量表及Sy的量表显著正相关,说明该量表效标效度良好。

表4 量表与效标的相关

四、重测信度检验

(一)参与者

已有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阶段内隐追随已经得到发展[13],本科生很有可能已经具备研究生内隐追随。某高校3个专业不同年级的188位本科生参与了本阶段的调查,两次调查均有效的被试有175位,有效率93.09%。被试平均年龄20.53岁(SD = 1.677),其中男性58人(33.1%),女性117人(66.9%)。

(二)研究工具

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

(三)程序

被试通过网络填答量表。两次调查间隔4 周,且均未提供报酬。 采用SPSS24.0进行信度检验,采用Mplus7.4进行因子结构的再次验证。

(四)结果

重测信度方面,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和各维度分别是0.886,0.839,0.826,0.843,都高于0.8,说明量表重测信度良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在两次调查中(0.902和0.898)均良好。在两次调查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中,各项拟合指数都达到了拟合标准的要求,进一步验证了1阶3因子模型及2阶单因子模型。

五、比较与讨论

通过以上4个阶段的研究,发现研究生内隐追随由学习能力、好公民、学习态度3个因子构成,其中,学习能力维度包括视野开阔、善学善思、灵活创新等内容;好公民维度包括热情友善、明礼知耻、尊敬师长等内容;学习态度维度包括踏实稳重、勤奋刻苦、惜时如金等内容。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内隐追随的比较

本研究开发的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与祝振兵和罗文豪编制的内隐追随量表[5]241结构相近,均由好公民、学习(工作)能力、学习(工作)态度3个因子构成,这不同于Sy 的3 因子(勤勉、热情、好公民)结构[2]77,Mohamadzadeh 等的5 因子(建设性的工作看法、工作能力、领导者的得力助手、道德品行、主动性)结构[3]404,以及Junker等的2因子(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结构[7]1217。

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在内容上也与国外量表存在差异。如与祝振兵和罗文豪[5]242、郭衍宏和兰玲[6]34及王弘钰和李云剑[8]81编制的内隐追随量表均包含“尊重领导”这一中国文化背景下特有的内容一样,“尊敬师长”同样也是研究生内隐追随的重要内容。尊敬师长,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又是中国师徒文化的根基所在,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高权力距离的具体表现,因而,也可能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特有的。

另外,表4显示,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及各维度与祝振兵和罗文豪编制的内隐追随量表之间的相关普遍高于与Sy编制的内隐追随量表之间的相关,这说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内隐追随相似度更高。

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发现部分内隐追随内容存在跨文化一致性。如“热情友善”在Sy(外向友好)[2]77、Mohamadzadeh等(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3]408、Junker等(善于交流的、健谈的)[7]1217编制的量表中 ,以及“勤奋刻苦”在Sy(工作努力)[2]77、Mohamadzadeh等(接受恶劣的工作条件)[3]405、Junker等(投入的)[7]1217编制的量表中均有体现。这说明,热情友善和勤奋刻苦可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关于追随者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共识性内容。

(二)不同领域内隐追随的比较

不同领域研究者发现的内隐追随在结构上均涉及做事和做人两大方面。做事方面,如研究生内隐追随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Sy 的勤勉[2]77,Mohamadzadeh等的建设性的工作看法、工作能力、领导者的得力助手[3]407,Junker等的任务导向型[7]1218,祝振兵和罗文豪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5]239,郭衍宏和兰玲的勤 勉 、服 从 、进 取[6]31,张 琨 的 理 性 任务[9]37,王弘钰和李云剑的工作能力、真诚拥护[8]81等;做人方面,如研究生内隐追随的好公民,Sy 发现的热情、好公民[2]77,Mohamadzadeh等的道德品行、主动性[3]408,Junker等的关系导向型[7]1219,祝振兵和罗文豪的好公民[5]239,郭衍宏和兰玲的情商、公民行为[6]31,张琨的好公 民[9]38,王 弘 钰 和 李 云 剑 的 以 和 为贵[8]82等。这说明,人们心目中合格的追随者一方面要良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达到领导和组织的要求,具备做好“事”的能力和态度;另一方面,在道德品行、为人处世上也应达到社会期许,具备做好“人”的特征。

由于涉及的领域不同,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在内容上与前人研究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同为追随者,但关于教育领域的研究生和商业领域的下属的内隐追随是不同的。如灵活创新、视野开阔、惜时如金等都是教育领域特有的内容,它们反映了大家心目中“合格研究生”的特点;而忠心耿耿、值得信赖(责任感强)、经验丰富等则是商业领域特有的内容,它们反映了大家心目中“合格下属”的特点。这验证了Sy提出的内隐追随可以分为不同层级的认知范畴的假设[2]82,说明仅在商业领域研究内隐追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通过对教育、军事、政治等不同领域的追随者特征的比较研究,才能揭示最高水平认知范畴的追随者特征。

六、结论

(一)研究生内隐追随由学习能力(包括视野开阔、善学善思、灵活创新)、好公民(包括热情友善、明礼知耻、尊敬师长)、学习态度(包括热情友善、明礼知耻、尊敬师长)3个因子构成。

(二)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后续研究所用。

(三)内隐追随具有文化特异性和领域特异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针对研究生教育领域,开发研究生内隐追随量表是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题项研究生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社会体育需求自编问卷的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