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9-28 07:12刘娟杨俊孙露
哈尔滨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二联活菌梭菌

刘娟 杨俊 孙露

(开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开封 475001)

慢性胃炎是消化道系统高发疾病,基于内镜和病理可以分为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特殊胃炎[1]。幽门螺旋杆菌(Hp)是生存于胃肠道的一种革兰阴性菌,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Hp感染是一种慢性感染疾病。慢性胃炎首要病因就是Hp感染,几乎所有Hp感染者存在有慢性活动性胃炎[3]。慢性胃炎主要治疗目的为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状态,一经证实伴有Hp感染就应进行Hp根除治疗[4]。目前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对于根除Hp、缓解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根除率达到70%后难以再提高,而且随抗生素的应用常会引发耐药以及胃肠道菌群微环境失调的问题,影响机体恢复甚至增加复发、癌变风险[5]。研究证实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是益生菌制剂,可以改善肠道微环境失衡,缓解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本研究旨在探索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儿临床效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p根除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7至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儿8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75±3.68)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研究组患儿年龄4~15岁,平均(8.15±3.75)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上述各组一般资料相匹配(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使用PPI+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兰索拉唑肠溶片,1次/d,15mg/次;阿莫西林胶囊,剂量按体重30mg/kg,3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剂量按体重7.5mg/kg,2次/d。治疗14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凉开水送服,1袋/次,2次/d。其他药物及用法剂量均同对照组,治疗疗程为14d。

1.3 观察指标:①消化道症状评价:利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7]对患儿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情况进行评价,量表共包含16个项目,分7级计1~7分,完全没有症状计作1分,症状特别严重计7分;②Hp根除率:治疗疗程结束至少4周后对患儿进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阴性则表示Hp已根除,记录根除例数并计算根除率,根除率=阴性/总例数×100%;③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于治疗前后,取患儿静脉血5mL,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④患儿治疗期间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纳差),总发生率=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道症状评估:经治疗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儿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s)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3.12±3.4623.45±3.31*研究组 33.41±3.5218.68±3.24*t 0.3726.513 P 0.711 <0.001

2.2 Hp根除率:经治疗,研究组患儿Hp根除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χ2=4.588,P=0.032),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Hp根除率比较

2.3 炎症因子指标:经治疗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指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CRP、IL-6、IL-8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CRP(mg/L) IL-6(pg/mL) IL-8(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4±1.122.96±0.86* 9.63±1.237.32±0.46* 6.22±1.364.34±0.84*研究组 3.46±1.082.43±0.67* 9.66±1.336.78±0.52* 6.31±1.423.38±0.58*t 0.3253.0750.1054.9190.2905.948 P 0.7460.0030.917 <0.0010.773 <0.001

2.4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发生消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χ2=10.769,P=0.001),详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多病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反应,Hp是慢性胃炎产生的最主要原因。Hp慢性胃炎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有症状者表现为腹痛、腹胀、餐后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穿孔、胃癌等疾病[8]。Hp感染的检测和诊断对于胃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常用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侵入性中以RUT为首选,非侵入性检查中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作为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式,而慢性胃炎诊断金标准为胃镜下黏膜活检[9]。对于胃炎的治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指出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尽早针对病因治疗。已证实Hp阳性的胃炎推荐采用PPI+抗生素三联或PPI+抗生素+铋剂四联方案进行Hp根除治疗,疗程10~14 d,并于治疗后4周复查14C[10]。但随抗生素的应用,Hp对于抗生素的耐药率在不断上升,并且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在杀菌的同时也会导致肠道菌群微环境失衡,这将不利于胃炎治疗并增加Hp根除失败以及复发的风险[11]。我国是抗生素应用大国,小儿免疫系统以及肠道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相较于成人更易发生感染而需要使用抗生素,研究证实,在儿科常因应用抗生素而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A),常导致患儿原发疾病的迁延不愈,甚至加重,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这也表明儿科医生严格掌握抗生素合理用药指征的重要性。

相关研究证实益生菌对调节与维持胃肠道微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胃肠疾病辅助用药减少不良反应。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于临床常用,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分泌酪酸抑制有害菌菌群并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生长,与Hp竞争胃肠道黏膜定植部位,还可以产生抑菌素破坏Hp细胞质膜、抑制Hp生长,分泌细菌素直接杀死细菌,稳定黏膜屏障[,从而改善胃肠道症状、根除Hp。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可以改善胃肠道症状、提高Hp根除率,与上述研究报道吻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三联方案基础上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有效减少腹泻、恶心呕吐、纳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原因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的能够帮助胃肠道有益菌群重建,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抑制肠道毒素产生加速毒素排出,还可以促进胃肠道黏膜修复与再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与释放,保护胃肠黏膜减少炎症反应对胃肠道损伤,从而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益于患儿的治疗与恢复。

综上所述,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儿胃肠道症状缓解具有积极作用,可以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且能够提高患儿的Hp根除率、降低抗生素相关胃肠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胃炎治疗成功率,降低复发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二联活菌梭菌
纳米佐剂N-2-HACC/CMCS对鸡新城疫病毒和H9禽流感病毒二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S”让自主教育在队建中发力——二联小学提升少先队员主体能力的探索
高举队旗跟党走——上海市杨浦区二联小学红色教育活动
有些药别用热水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