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习作单元教学探寻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为例

2022-09-29 13:43彭文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刷子事例

彭文玲

(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安徽滁州 239000)

一、树立全局观念,确定单元大任务驱动

全局观念,必须以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方向,以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情为依托。统编教材五下第五单元导语“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点明了单元的人文主题。围绕这一人文主题,本单元语文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三是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教材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我的朋友蓉蓉》《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以及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各项内容均指向人物描写的方法,彼此关联,最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能够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有了全局意识后,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有所取舍地整合教材、优化教材。大千世界人物万千,写作对象“谁”优先进入思考的维度。在运用一系列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后,这个对象“谁”应该更可感、可评。这个“谁”肯定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彼此有话可写、有话可评。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确定单元整合的大任务驱动:形形色色的人之班级人物谱绘制——学方法,写同学。而任务驱动离不开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

表1 习作单元任务框架

情境创设:同学们,我校《追梦少年》校报开始征稿啦,这期是以“绘制班级人物谱”为主题,写一写自己的班级同学,可以是那个与你朝夕相处的同桌,可以是形影不离的好友,也可以是你的“对头”。他身上有什么特点吸引了你的关注,或是哪件事情让你久久难以忘怀,抑或是你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呢?除了参加征稿外,我们将这些内容汇编整合,制成班书,纪念这匆匆而逝的小学时光。

有了此情境的创设,同学们热情高涨,迫不及待拿起笔想写一写同学。大任务统领了整个单元,这样的教学方向性更明确、任务更聚焦。创设情境性的大任务驱动,便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与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更为“评”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统整教学,任务细化个个落实

确定了大任务情境后,单元教学将会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单元目标、单元内容而整体设计单元任务,整合各部分内容形成可操行的单元任务框架。

任务一:我的同学之形象特点感知

写人的文章一大特点,便是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材中的两篇精读课文,无疑是学习的典型——嘎子机灵、祥子高大健壮且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严监生吝啬、刷子李技艺高超。整合《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课文,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之特点。整体把握后,再结合交流平台,再次确认人物之特点。也许同学特点之众多,需要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出众多特点后,进而再根据情况确定一个印象最深的特点。从课文人物之特点再到同学之特点讨论,这既顺其自然,又符合写人作文教学的顺序,首先确定人物形象之特点。

表2 思维导图示例

明确特点之后,可以学一学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试着围绕此特点写一个片段。

任务二:我的同学之典型事例选取

人物特点,需要一定的事例来凸显,以事实说话,方有吸引力。整合习作的要求,学习习作用思维导图列举典型事例的方法。思维导图中间列出叔叔的人物特点——记忆力超群,围绕这一特点分散辐射出四个事例,事例1 和4 以“读完一本书就能记住所有细节”“只看一遍地图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两个典型事例,充分表现了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而事例2 和3 从人之常情看,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做到,不能直接体现人物的特点。学习了用思维导图选择典型事例后,接着结合初试身手中的任务,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选择典型事例表现家人特点。有了具体的操作实践后,再围绕同学的特点用思维导图选取事件便水到渠成。有了事例做支撑,人物的特点便跃然纸上。

任务三:我的同学之描写方法学习

两篇课文,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但对每个人物使用的描写方法却有所不同。《人物描写一组》主要从正面描写人物,《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着重刻画人物的外貌形象,《摔跤》《两茎灯草》主要刻画人物的动作,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刷子李》,分析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内心的波澜起伏的变化,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感受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体会侧面描写的妙用。

(一)外貌描写,贴切妥当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着重感受人物的外貌描写,感受祥子的高大健壮,结合原著补充说明祥子这一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对于人物外貌描写,很多学生的描写可能脸谱化或者与内容关联性不强,属于“附带品”。在同学们的片段写作与评价互评中,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进而强调如果人物的外貌描写与人物的特点或者下文的情节没有关系,可以不写,要写必须要精,不能脸谱化而失去个性,也不能面面俱到。

(二)动作描写,动静有别

《摔跤》《两茎灯草》,学习用上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凸显人物的特点。《摔跤》强调一连串动词的运用,进而凸显小嘎子的机灵;《两茎灯草》中严监生临死前为了那两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面对家人问询,他的经典动作描写到位,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同为动作描写,两篇动作描写侧重点也不同。如“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几个连续性的动词,更能凸显出人物摔跤时的特点,富有动态化。而严监生的动作,幅度小,更具有静态化,这和他病恹恹的身体相呼应。同时聚焦他的“伸手”“摇头”等动作,更能将这种吝啬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对比教学中,感受动作描写的区别。而在人物谱绘制过程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必不可少,如何精准运用,课文是个好的例子。

(三)正侧结合,凸显特点

《刷子李》一文,有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他的穿着很是奇特,“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而这身穿着和这雪白的“屏障”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文中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描写也是妙,“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而这些都不是全文的亮点,他的徒弟曹小三看起刷墙前后的心理变化,便是全文的亮点,是学习的焦点。曹小三的心情变化,构成了全文的线索,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学习以他人之视角来凸显人物之特点,应用到写作中,让写作增抹一份亮色。

任务四:我的同学之整体框架构思

有了以上环节的铺垫,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脚手架——整体框架,大大降低了习作的难度,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怕写的不良情绪。此时此刻给予学生整体框架,并非束缚孩子的创造性,最主要还是让学生明白习作时构思在前,谋篇在后。围绕人物的特点,关注平日生活,可以用概述的方法,进行“散点扫描”;聚焦关键时刻,选取典型事例,运用详写的方法,进行“细节聚焦”。

谋篇在后,构思在前,也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正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说,有了提纲,心里就像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有了提纲,具体的方法运用,便有了附着。

任务五:班级人物谱之习作作品汇编

一篇作文落下最后一个标点,并不表示作文历程的完结,它不是为了老师这唯一的读者而存在,不是为了博取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为了更多读者而存在的。没有读者意识的作文,是机械的,是没有生命和血肉的。从班书名字的征订到封面的设计,从文字的修改再到编辑排版,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智慧。集结所有的作文,汇编成班级人物谱在班级展览,制成班书在各家庭间传阅,在校报中连载,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人心的时刻啊!为“分”而文,作文是冰凉的;为“心”而文,作文将带着温度,温暖他人和自己。班级人物谱的汇编,也将会是学生小学六年最美的记忆与童年礼物。

三、评价持续跟进,确保教学评一致性

习作单元要紧紧聚焦写作训练要素,指导学生展开读写训练,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完成习作任务,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除了读写训练外,习作评改在习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评价不是以往的写后终结性评价,而是持续性贯穿于整个习作中,调控和监督目标的达成。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只有经历过一遍遍的自我修改的过程,才能明白习作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调整自我,才能真正形成习作修改的能力,进而不断成长。根据学段要求,评改还应从自改为主到自改与互改相结合。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习作评价量表在评改中起着纽带作用。

习作单元教学离不开“习”,而单元整体教学的“习”不是传统地落实在习作课上,而是在每一个任务落实后,都匹配相应的读写训练。“习”与“评”如同孪生兄弟,形影不离。评价量表的制定让“评”有针对性、可行性。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真正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四、拓展课外阅读,补给知识读写结合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任务群”的概念,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出现,可见整本书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整本书的阅读,不是只读《快乐读书吧》里的书目,也不是推荐几本读本学生随意而读,更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书海拾贝,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任务计划下的有目的地积累经验。作为习作单元的课外阅读推荐,更应紧扣“写”字,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本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三个片段,均为节选,《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均可作为推荐书目去读。可相比较而言,《刷子李》写法精妙,巧妙借助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侧面衬托刷子李技艺的高超,文章更具有可借鉴性,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还有很多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如泥人张、苏七块、张大力等。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这本书在进行人物刻画时,事例选取典型,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尤其到位,人物形象特点跃然纸上。当然通过整本书阅读,也感受到了祖国民间文化的魅力。在本次习作单元中,推荐阅读此书,更好地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具体地描写人物的特点。在阅读任务的指引下,进一步理解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观察,去写一些身边的奇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随着新课标“任务群”的提出,构建“大单元”教学,势在必行。传统的习作单元教学以课文为引领,在讲解中渗透训练要素,最终在习作中得以强化,各知识点内在联系性不强。而单元整合视角下的习作单元教学,更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全局意识下的大任务驱动为统帅,以任务细化落实为行动,以持续评价为跟进,以整本书阅读为拓展,从而完成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从传统到创新,由不变到变,这是历史的必然。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刷子事例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写好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特点
“新潮”的旧刷子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例”后有“析”方可取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