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对“云上自习室”建设的思考*

2022-09-29 13:43宋金卓李吉强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医科自习室

宋金卓 李吉强 汪 娇

(湖北文理学院基础医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新医科,是国家为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四新”之一,“新医科”是为适应新时代科技革命、生命科学、医学以及教育模式发展而提出的全新的概念。其目的是探索在全球工业革命4.0 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新模式,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医文、医工、医理等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其特点有三新:一是理念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实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三是专业新,通过医工理文融通,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守正创新、继往开来,解决“怎么开发新型学习方式”和“开发什么类型的学习方式”是各个医学院和医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建设新医科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重要举措,且在特殊时期,开发“云上自习室”具有重要意义。

2020 年疫情暴发特殊时期,线下传统实体行业不断受到冲击,“云上自习室”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及时性、无限制性等优势成了当代青年学习的新模式。它是一种人们利用线上视频、语音、时间管理等平台或工具进行监督的学习方式。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打卡形式和直播形式。打卡形式主要以微信群打卡和软件打卡为主,相比之下直播形式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云自习具有在自律和他律中互相陪伴的特征,它使自习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能在这种自由交往的媒介实践中获得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和情感慰藉。建设“云上自习室”,通过同伴效应加强自律意识,起到引导和激励更多人学习的作用。但随着“云上自习室”的发展,缺点也“浮出水面”,过度娱乐化、过度焦虑化和过度商业化逐渐违背了“云上自习室”开发的初衷,技术可以给人带来最便捷获取知识的途径,却也带来年轻人普遍的充电焦虑,如何才能让学习这件事更加专注、纯粹和高效?这正是寄希望于工具和环境的外在约束,来更好利用时间是学生最关切的问题。

医学教育具有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医学学习主要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技能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主要靠理解、记忆和练习,但是这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直觉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靠学校的实训课,尤其线下课时的缺失,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开发云上自习室,融入新医科理念,以期加快新医科建设,为在特殊时期培养强思维、高质量、综合性人才提供“新方案”。

一、新医科背景下云上自习室创建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生活愈发便捷,“云上”模式触及各行各业。它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生产方式。2020 年疫情暴发特殊时期,云上自习室进入蓬勃发展期。究其背景,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云上自习室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其能突破空间限制;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使得许多学生、备考族无法正常回归学校图书馆、公共自习室等场所,而在家中又缺乏自习的氛围,于是催生了大量的云自习的需求。它是一种人们利用线上视频、语音、时间管理等平台或工具进行监督的学习方式。将自习搬到云端,从直播间的布置来看,是基于线下自习室的复刻,用户利用一定的标语、打卡、签到等方式,发展出有一定组织性的云同桌群体。

新时代的变迁提出了高质量医学教育、开创医学教育新业态、培养医学人才新思维的要求,“新医科”理念顺势而生。“新医科”有三新:理念新、背景新、专业新。“新医科”的提出是医学人才培养规律性发展和创新性变革的必要产物,是在坚守“医”的本质和融合“新”的特质的前提下对传统医科学习的“守正创新”,面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医学教育和学习不能“故步自封”和“独善其身”。所以,探索新学习方式、开创云上自习室是对特殊时期“新医科”发展的有力回应。

二、针对医学生云上自习室的建设思路

(一)医学生学习与自习的特点

医学生学习和自习的特点由医学的特点所决定。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业人才。大学学习阶段是人才成长由“求学期”向“创造期”过渡阶段,由于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医学学习具有专业性强、科目繁多的特点,需要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适应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医学来说,只学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医学生需要吸收不同专业领域的多重知识,构建医学知识的纵横体系,并增强医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在特殊时期,根据医学生学习特点,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学习适应性迫在眉睫。

(二)医学生云上自习室设计思路

该自习室主要分为三个版块:学习版块、娱乐版块、软件设置(如图1)。学习块包括打卡自习室和直播自习室,用户根据学习需求选择相应自习室,直播形式通过直播陪伴、场景布置和个体情绪激发,创建了虚拟共同在场的互动仪式,实现了群体内的情感共鸣。打卡形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种大多选择微信为打卡平台,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或学习行为;第二种是利用打卡软件,这一类主要集中于语言类学习,特别是英语语言。娱乐版块包括:医学生论坛、医学知识竞猜、医学专业图书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长时间的学习后放松学生心情。软件设置包括用户信息和对软件的设置。

图1 医学生云上自习室社交思路

医学学习具有“三板斧”:理解、记忆、练习。医学知识具有抽象化和逻辑化的特点,在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首先对知识进行理解,做到系统化和条理化,此时进入直播自习室,静心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此自习室中,找到虚拟的“同伴”,通过同伴效应,提高学习的效率。直播形式的自习室直观性和互动性更强,主要呈现在标题封面、界面布置、背景声和相关规则的设置四个方面。标题封面通常采用简洁且重点的口号加上良好的视觉封面;界面布置通常是在直播间的界面重点信息,方便自习者了解直播间的基本情况;学习直播的背景声主要分为纯音乐、现场声音和静音三种类型;相关规则主要包括平台的设置,比如新人签到得经验值等,主播也可以设定相关规则,比如设置签到词等,给观众提供仪式感和心理暗示等。但是这也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造成仪式化学习。

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医学知识具有知识点难、多、碎、拗口等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记忆。所以开设打卡形式自习室以记录用户的背诵记忆情况,打卡形式的云上自习室主要是通过打卡App 等方式,例如在完成一章节的背诵后,上传背诵记录进行打卡记录,并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排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习室中还包括类似于“百词斩”“扇贝”等这类英语学习打卡。打卡自习室将设定21 天一个循环,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断地背诵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久记忆。这种打卡软件的激励机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使用户沉迷这种“镜中假象”,对自我产生过高评价。在理解知识和熟练牢记知识后,可以通过练习加强印象,同样可以将刷题的结果上传到打卡自习室,做到“常复习常新”。

该App 还应开设学生交流平台,包括:医学生论坛、医学知识竞猜、医学专业图书馆。论坛是一个即时、互动、交流沟通的版块,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一个新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同时它还是一个抒发感情的场所;开设医学知识竞猜版块,“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放松学生心情,做到劳逸结合;医学是一个多系统的学习,特殊时期,开展线上图书馆,相比线下图书馆,查找更加便捷、阅览更加方便。

三、云上自习室建设意义

云自习室在自我监督、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强化自我认同感和群体认同感,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在云自习室中,互动较多的成员像是朋友,自习者通过自我监督、他人监督、相互比较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我学故我在”,自习者能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强化自我认同感。此外自习者长期在云自习室学习,基于与云同桌的情感关联稳定性,双方相互促进,能够帮助缺乏自律的人融入学习行动和氛围中去。在强化自我认同感的同时,还能消除精神上的孤独感,如果说“我学故我在”是一种外在形式上对“我该怎么做”的自我认同,那么利用云自习室来找到“我不是一个人”“我不孤独”的答案,则是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认同。

特殊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协调性地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是现在急需思考的问题。在“新医科”背景下,开创云上自习室,可探索新型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趣味性。天津科技大学做出了尝试,科大研发了校内“云自习室”,通过同伴效应加强自律意识,起到引导和激励更多人学习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许多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技术归根结底应该用来为人的发展、社会的良好运作提供正向助推力。因此,在学习直播的使用中,用户应该“役物”而非“役于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应用有度,发挥它帮助学习的功能,真正帮助个人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医科自习室
边读研边做副业
付费自习室爆火,“焦虑性充电”有无必要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付费自习室走红
突然爆红的“付费自习室”会是一个新风口吗?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医者难自医
医者难自医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