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音乐虚拟社群的构建与教学实施*

2022-09-29 13:43吕祎啸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社群红色音乐

吕祎啸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上饶 334109)

新时期,如何让红色音乐更好地被大学生接受和传承,是红色音乐有效传播并形成影响力的重要课题。长久以来,线下演出、口口传唱、课内授讲等已成为红色音乐在大学传播的主流形式,上述形式比较成熟,但也存在老套、缺乏新意等问题,尤其在新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快传播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常规的传播形式并不是大学生接受新资讯的主流形式,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红色音乐对大学生影响力不断弱化、传播与传承效率下降等新问题。基于此,以虚拟网络社交传播理论为依据,充分迎合大学生接受艺术资讯的习惯,创设一种差异化、分层化、更为新颖的高校红色音乐传播形式,不仅能够大大提升红色音乐在大学生群众中的传播效率,还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红色音乐的传承魅力。

一、虚拟社群理论及其教学应用综述

(一)虚拟社群理论

虚拟社群理论由英国社会学家者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提出,其核心理念为:在网络虚拟生态环境下,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的同趣化社交群体。例如:对音乐艺术感兴趣的人,借助网络虚拟平台结成线上社群,在社群内共同探讨音乐艺术理论、分享音乐艺术成果、举行音乐艺术活动。应该说,虚拟社群理论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交分享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在其提出之初具有前瞻性和发展价值。时至今日,借助网络虚拟环境构建线上社群的案例不胜枚举,如,B 站UP 主群、微信学习分享群、抖音直播群等均是典型的网络虚拟社群,这类虚拟社群内的人群均具有爱好、习惯、行为、理念同趣化的特征,倘若能通过有组织、可持续的活动形成正向合力,则能够把同趣化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二)虚拟社群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虚拟社群理论被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陆续涌现出一些研究成果。苏婷采用比较法分析了虚拟社群教法和常规教学手段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虚拟社群环境下形成的教学团队对音乐某一领域的学习兴趣更浓,通过同趣化的教学引导更能形成学习上的向心力,进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李思琪基于虚拟社群理论构建了移动音乐教学模式,并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王宁辉在红色音乐传播教学中渗透了虚拟社群理念,发现:差异化社群对学生参与红色音乐学习的影响力呈现显著的差异,通过参与差异化的虚拟社群任务,学生们学习和传播红色音乐的积极性更强。王辰予认为: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施红色音乐虚拟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别具一格的音乐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虚拟社群作为一种社交理论,由于其与互联网环境具有紧密的契合度,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将其引入到教学中,探讨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策略和流程,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在高校红色音乐教学和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虚拟社群的优势开展相关的尝试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高校红色音乐虚拟社群构建方案

(一)方案框架

虚拟社群理论强调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创设“差异化”“同趣化”“分层化”的社群,并在社群内部组织学习或社交活动,以提升社群内人群对某一理念的认可熟练度,最终在网络交流、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在高校红色音乐传播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虚拟社群理论的特点,创建差异化的红色音乐活动类社群,为大学生提供差异化的红色音乐传唱、演绎、宣传虚拟线上学习活动,并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形式延伸至线下,构建“线上+线下”虚拟社群学习模式。本文基于虚拟社群理论,在教学改革中依托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构建了“红色音乐传唱类社群”“红色音乐演绎类社群”和“红色音乐宣传类社群”,并为每一类社群设计了差异化的红色音乐教学活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实施

如图1 所示,在对学生参与红色音乐学习意愿、兴趣、方向等差异性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依托网络技术创建了三种差异化的红色音乐虚拟社群。其中,红色音乐传唱社群以具备一定声乐演唱基础,或热衷于传唱红色音乐的学生为主体,在线上虚拟环境下开展直播演唱、曲目汇编、传唱网课教学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对音乐演唱的积极性,在网络虚拟空间传唱经典红色音乐,引起受众共鸣;红色音乐演绎社群以具备一定音乐剧表演基础,或热衷于音乐剧表演学习的学生为主体,在线上虚拟环境下开展音乐剧表演、UP 演艺群交流、音乐剧网课教学等活动,为受众提供形式多样的红色音乐演绎观赏机会;红色音乐宣传社群以具备一定宣传动员能力,或热衷于传播红色音乐内涵的学生为主体,在线上或线下开展图片宣传、视频宣传或主题活动宣传活动。上述三类社群学生亦可进行交换互动,通过参与不同的红色音乐学习活动,掌握更为多样化的红色音乐演唱、演绎、宣教等技能。

图1 高校红色音乐虚拟社群构建方案

三、高校红色音乐虚拟社群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一)红色音乐传唱类社群教学

红色音乐中有很多经典乐曲,具有很强的传唱价值。以井冈山红色音乐为例,其中的经典作品《七溪岭战斗歌》《红米饭南瓜汤》等,均为脍炙人口的红色曲目,至今仍广为流传。在红色音乐传唱类社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些经典的红色音乐曲目为载体,引导社群内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传唱活动。

例如,直播演唱近年来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接受歌曲资讯的形式,甚至很多在校大学生本身就是直播达人,教师可抓住大学生这种接受新资讯的特征,组织传唱类社群的学生形成多个“红色音乐直播演唱团队”,在国内比较知名的直播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等直播社区开设“红色音乐+直播传唱”频道,积极地传唱经典红色歌曲,并在直播间营造浓郁的红色音乐宣教氛围,产生寓教于乐的引导教学效果。此外,为了提升红色音乐虚拟传唱的传播力,师生亦可借助学校的宣传资源,与兄弟院校联合开展线上红色音乐传唱直播活动,先通过邀请的方式引导各校大学生进入直播间聆听红色音乐直播,进而通过网络传播效力吸引更多受众参与进来,通过虚拟传唱的形式不断扩大红色音乐在线传播的影响力。类似的活动形式还包括“虚拟红色曲目汇编”“虚拟红色音乐网课教学”等,通过这些形式逐步使红色音乐的艺术精髓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领域。

(二)红色音乐演绎类社群教学

通过演绎的方式呈现红色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创建高校红色音乐演绎类社群的初衷,而通过引导大学生亲身参与红色音乐故事演出,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沉浸式的红色故事氛围,加深对红色艺术文化的认知,为红色音乐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播和传承打下基础。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传统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为剧本,亦可以近年来的红色电影及其配套的红色音乐为载体,创设形式多样的红色音乐虚拟演绎教学场景。

例如,2021 年9 月份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便是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红色主题电影,由《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四个单元故事组成,电影主题曲《如愿》也成为脍炙人口的新生代红色音乐作品,教师可以此为教学素材创设线上虚拟音乐剧演绎教学场景。一方面,教师选取原电影中的某一个片段编撰成适合网络演绎的桥段,引导学生熟悉角色情感、表演方式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引导社群内学生演唱并录制《如愿》,作为线上音乐剧演绎时的配乐,并将歌曲与拍摄好的音乐剧分集剪辑组合,发布到网络虚拟平台,通过校内线下宣传、网络宣传等手段,引导校内外大学生观看。通过这种方式,演绎社群中的学生能够体验到亲身参与红色音乐翻唱、音乐剧演绎的乐趣,自然也能够加深对红色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红色音乐宣传类社群教学

在网络虚拟环境下构建宣传教育情境,是红色音乐传播的全新尝试。除了传唱、演绎等形式外,将常规的线下宣教模式,如视频宣传、图片宣传、主题活动宣传等搬到网络虚拟空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策划科学有效的方案。其核心应为:抓住大学生对红色音乐资讯接收的关注点,构建多样化的宣传教育类教学活动,在宣教活动中,让大学生体验到亲身参与宣传学习后,自身对红色音乐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虚拟真实社交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

以线上虚拟主题活动宣传形式为例,教师以红色经典曲目《红米饭南瓜汤》为切入点组织虚拟社群的学生开展相关的“线上+线下”一体宣传活动。其中,线上活动以常规的演唱、演绎、直播、录播等为主要形式,在传唱歌曲的同时,通过向大学生群体精准推送配套的短视频、文字、图片、井冈山革命老区遗址建筑等资源,引导大学生在虚拟空间感受沉浸式的红色音乐文化熏陶,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线下活动以校园内的图片、视频、演唱等主题活动为主,通过在校园内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小剧场等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耳濡目染红色音乐的精髓,深刻感知井冈山革命斗争年代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以这种线上线下一体的形式达到红色音乐深度宣传的效果。

结语

在网络虚拟空间创建红色音乐教学虚拟社群,引导大学生接触、认知、学习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进而激发起他们参与红色音乐传唱、演绎、宣传的能动性,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高校开展红色音乐教学的新途径。在虚拟社群环境中,大学生接受、参与、融入红色音乐学习的过程是沉浸的、深度的和全身心的,借助越来越多的虚拟网络社交载体,高校亦能够设计出更为多样化的红色音乐虚拟社群教学方案。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中,各高校的教学组织者还应该把握好红色音乐对大学生思想观、价值观、艺术观、文化馆的引导方向。此外,各高校在具体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可结合实际创设形式更为多样的红色音乐虚拟社群,不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进红色音乐在高校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猜你喜欢
社群红色音乐
红色是什么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红色在哪里?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追忆红色浪漫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