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2022-10-20 09:53肖叶飞
新闻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育人课程

肖叶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活动和现象的总体观点与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及其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守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主旨在于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高校作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基地,要为宣传思想战线培养更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传播人才。

媒介融合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面临新环境与新挑战,社交媒体与智能传播勃兴,圈层传播与亚文化兴起,元宇宙数字空间与虚拟社交涌现,高校学生处于深度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基本遵循

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育培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教育途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幸成为全国首批十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之一,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塑魂工程”,重视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强化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最有效的路径与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将专业团队与兼职团队结合起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全员育人,建立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提升团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同身份人员扮演各自的角色,实现相应的人才培养任务和目标。专业课教师负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课程的讲授和辅导,各年级辅导员立足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实际给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聘请了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担任我校特聘教授,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学术讲座,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性认知。同时还聘请了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们担任兼职教授或兼职教师,注重就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给学生们传授书本外的知识,尤其是通过方法论向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推进业界和学界双挂双聘,安排媒体资深人士到学院任教,学院骨干教师到媒体挂职,培养双能型教师。加强全程育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覆盖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全方位育人,实现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将校内教学资源与媒体资源结合起来,坚持校媒协同,实践育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特别是校外的媒体资源,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中央驻皖媒体、省级主流媒体、地市媒体等,院媒协同、实践育人,不仅开展双聘双挂,而且组织新闻策划会、阅评会进校园,开辟新闻人才培养的“特殊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新华网共建“安徽舆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与安徽日报共建“高校时评组”,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新媒体传播与舆情引导”全国学术会议,与芜湖传媒集团联办鸠兹影像工作室、《金周刊》等栏目,与新闻媒体联手推动“专业采风”与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带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就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脱贫攻坚等不同主题采风,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社会课堂,举办“名编名记名主持进校园”与“好记者讲好故事”现场教学,通过经典案例涵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讲授中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内涵

在《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理论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贯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课程中,通过主题宣传、典型人物、热点引导、突发事件等实践案例教学,学生深刻领悟新闻报道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等基本观点,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同时,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外学术与文化活动,带领学生开展“记者节演说大赛”“专业采风”等活动,专业教师联动思政管理人员,设置选题开展主题实践,将国情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在素质、技能和情怀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

理论层面,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用中国话语宣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新的研究成果。讲座结束后组织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专家释疑解惑,通过交流互动深化教学成果。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学术机构,教师团队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大课题深入研讨。学生成立研究社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定期就某个主题开展读书会、研讨会、对话会,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实践层面,学院将专业采风、暑期社会实践等纳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大舞台中锤炼未来新闻人才队伍。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一套科学的系统,包括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等,只有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才能步入正确路径。

(一)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研究相互促进的理论体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研究方面,安徽省委宣传部与安徽师范大学分别获得“马工程”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的子课题,成立课题群进行专项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与研究活动,《遮蔽与解蔽:突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困境》《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理念》等成果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发表。同时,学院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名记名编名主持进校园”两个品牌学术活动,把专家讲座与学生的学习心得汇编成册。学院组织教师编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简明读本》,《读本》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读本》具有精、新、活的特点,适合学生阅读与掌握。

(二)构建了“五位一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程体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为了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院建立了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一是设立专业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导读》等。二是开展专题讲座课程,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三是创建素质拓展课程,依托全媒体工作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等平台,开展新传先锋评选、记者节演说大赛等活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四是建立社会实践课程,每年定期开展一周以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采风,并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五是网络开放课程,开设了“AHNU 新苑”公众号、“新新公社”公众号,创作优秀网络作品,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形成网络教学新模式。

(三)形成了部校共建、校媒协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体系,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体系形成了六个协同:一是第一课堂与二、三课堂协同,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统一;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形成各门课程之间的整合效应与教育合力;三是教育与研究协同,用教育实践问题推动理论研究,用专题理论研究提升教育水平;四是学界与业界协同,开展“名记名编名主持进校园”活动,吸纳师生参与媒体节目、版面的策划和编辑,开辟新闻人才培养的“特殊课堂”;五是党建与共建协同,遵循抓党建、带共建、促育人的思路,发挥党建育人的重要作用;六是教育与自我教育协同,尊重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活了教学场景,提高了教育实效。

(四)创设了全方位、全过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体系,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在第一课堂,组织了“老马与小新——新闻学子对话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子论坛,专业老师与学生展开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碰撞与对话交流,开展了“朗读者”新闻学子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活动。在第二课堂,针对大一新生,引导他们建立了“新雁看天下”新闻半月谈活动,帮助新生学会用新闻人的眼光看待时事热点;针对大二学生,引导他们建立了“新思谈”专题研讨平台,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学习研讨,并邀请一位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党课班,引导他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书会,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项目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在教学平台、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法方面不断创新,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教学平台方面,采取“平台+”的方式,推进实验实践教学

这些平台功能定位为教学实践平台、专业协同育人平台、学生自我教育平台、个人和团队想法孵化平台。搭建“平台+”的运行载体,分类打造了专业采风、《新苑》杂志、“AHNU新苑”微信公众号、校运直通车等系列实践平台。专业采风以第一课堂形式开设,作品结集刊印《采风》杂志。《新苑》杂志是实验实践课《全媒体作品创作》向第二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图像处理与报纸版面编辑能力。新增的“AHNU 新苑”微信公众号是新闻学专业运营的涵盖创意、采访、写作、摄影、编辑、播音、评论、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平台。近些年筹建了全媒体中心、数据挖掘与分析实验室、传媒电视台、演播厅等多个平台。《全媒体作品创作》等课程,让学生自找选题,进行融媒体作品创作,并在校园媒体、平台型媒体联动推出。每年在校运会期间推出《校运直通车》视频新闻节目,通过跨界组合、团队协作,实现了新闻业务的一体化运作。

(二)教学手段方面,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教学方法

我们改变单一的灌输方法与被动单调的接受,激活教学场景,用案例分析、座谈切磋、实践锻造等手段,提高教育实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要立足经典文本解读,构建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安徽师范大学团队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的课程群,构建起齐备的教育课程体系。依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全媒体工作室等平台,开展校运直通车、新传先锋评选、记者节演说大赛等活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每年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采风,并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动二三课堂总体设计规划了“新月读书会”“新雁看天下”“新思谈”“新苑”等活动,激发学生主体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同时开辟了第四课堂“网络课堂”作为课堂活动的延伸,利用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新闻传播专业作品的展示,把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新媒体手段相结合,开发网络教学新模式。

(三)学习方法方面,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教育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自主化探究和学习

学院成立了学术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形成相应的研究方向和一批学术骨干及其研究团队。我们不仅注重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堂教授之中,转化为教学资源,而且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被动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觉行动,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课堂开展“老马与小新”互动教学,学生作为“小新闻记者”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问,老师作为“老马”释疑解惑,循循诱导,这种互动对话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课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开展研讨,定期邀请指导老师对话交流,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题深入探究,从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认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自信、课程自信、教学自信,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陈锦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指向[J].中国出版,2021(17).

[3] 郭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道与路——安徽部校共建工作的实践探索[J].新闻战线,2016(15).

[4] 肖叶飞.以“四向四做”为标杆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J].新闻世界,2017(12).

[5] 唐海江,申畅.构建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