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策略:基于科技赋能视角的探索

2022-10-20 23:16吴杰伟
体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活动量区块课外

文/朱 姣 吴杰伟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社会各界万众瞩目的热点问题。在文件发布之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已经承担了过重的作业与校外培训压力,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双减”政策一经发布,中小学生有望回归正常的休闲生活,有望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的课余时间,而这些都可用于开展提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体育活动。早在2014年北京市在政策指引下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但时至2021年仍然收效不显著。当前的“双减”政策为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众多专家学者都聚焦于课外体育活动领域,试图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助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在当前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在近几年,人工智能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体育运动领域,2019年郑芳等提出,我国智能体育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智能体育的概念与应用尚未明确。伴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概念的普及与发展,更多关于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探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大多集中于体育经济与产业、体育智慧城市、老年体育等领域。如应用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我国城市体育治理,以及构建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系统提升老年体育服务水平等。本研究将基于科技赋能视角,通过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区块链和大数据及交叉学科等,探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信息的数据获取、分析与应用,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策略,助力课外体育活动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开展。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信息获取:基于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

在早期的学生体育活动研究中,多采用主观自陈报告的方式确定体育活动量,而这种回忆式的报告较难确定信息的准确性。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近20年以来身体活动的测量从主观走向了客观,更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计步器、加速度计等客观测量设备对身体活动的信息进行采集。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万物皆可互联,可穿戴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了身体活动信息的实时监测与信息汇总。

(一)个体化的信息采集助力学生锻炼水平提升

现如今,运动手环已成为健身爱好者必备的运动设备,通过手环的实时信息传递,健身爱好者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活动量,可以掌握自己的运动路线,可以评估自己的运动是否达标。在部分研究中,研究者开始使用运动手环测量学生的体育活动,但部分研究者认为目前基于运动手环测量的体育活动量不够准确,可能存在手环型号、运动人群、运动类型、运动距离上的识别差异,或只能用于探索自身运动规律。市场上众多商家也积极推出了一系列智能产品,如智能跳绳、智能标志杆等,通过有效收集学生的身体及锻炼情况数据,激发学生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锻炼科学化。

(二)群体化的活动量监测助力体育教育过程评价

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就北京市中考体育进行改革,发布会上特别提出将以北京市7个区为试点开始进行日运动量监测,并考虑将日运动量相关指标纳入中考体育的过程分数。通过智能化运动设备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数据,包括课外的体育活动信息,能够可视化地显示学生在平日里的运动情况。而基于日运动量的体育教育过程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学生可以基于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尽管目前北京市将采用哪些可穿戴设备对于学生的体育活动量进行监测尚未可知,但可以看到基于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对学生体育活动信息进行收集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要继续探索的是如何采用可穿戴设备准确收集体育活动量的信息,如何实现信息准确度与用户感受性之间的平衡。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信息分析:基于区块链与大数据

如前所述,基于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等实现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量的信息收集,但如何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与处理仍有待探索。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凭借其数据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完整性与安全性等特征,主要应用于学分认证、证书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等基础教育领域;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早已应用在商业分析和竞技运动等领域。因此,基于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探索课外体育活动的信息分析具有技术的可行性与应用的前沿价值。

(一)区块链技术保障活动信息的精准传递

首先,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加密功能,构建体育健康大数据平台。“去中心化”意味着区块链可以创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信息的分布式账本,无中心节点,所有节点均能完备可靠地记录账目,实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加密功能”则意味着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量信息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密码学等存储于时间区块,通过一系列算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体育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块链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信息能够可靠而精准地传递,基于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场地、设施运行高效化。

(二)大数据技术调配课外体育的供需服务

总体上,我国体育大数据仍处于一个混沌初开的阶段。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量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构建的体育健康大数据平台不应仅仅停留在数据汇总的层面上,还应该对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量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量不足的地方与原因,确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周边信息也应进行收集,如体育活动设施、体育场馆与体育活动俱乐部信息等,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服务与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汇总与挖掘,助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资源调配智能化,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供需双方提供精准服务。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信息应用:基于交叉学科的综合干预系统

基于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区块链与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信息,仅仅是了解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了体育健康大数据平台,而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干预与指导,以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开展。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5~17岁人群进行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到大强度的身体活动,并且要严格限制久坐时间。据范卉颖等的调查显示,2020年上海市初中生平均每日进行118.7分钟的课外身体活动,但其中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仅为34.7分钟。一方面,该研究充分显示了我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较大比例进行的实际为低强度身体活动。所以,当前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量多集中于低强度身体活动,需要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干预。而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干预要基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即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的全方位融合,形成综合干预系统。

(一)从生物学视角考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体质差异

首先,要根据学生生物学上的体成分与健康信息,对学生提出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每个学生的体质不同,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课外体育活动的干预方案。这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男女生性别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过渡到初中阶段的青春期,学生的第二性征逐渐成熟,生长发育迅速,以上这些生物学特征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认知可能存在较大影响。

(二)从心理学视角提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自主动机

日前,部分高校要求大学生完成跑步任务,并通过跑步APP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监测与控制,以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然而这样的强制锻炼遭到了很多大学生的反对,部分研究者认为跑步APP的强制性消除或弱化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外部奖励的应用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如此的强制锻炼可能让很多学生离开APP后再不愿意进行锻炼。可见,基于交叉学科的综合干预必须要考虑的是心理学视角,从自主动机出发,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

(三)从社会学视角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干预机制

要基于社会力量构建“家校社”融合一体的综合干预系统。综合干预系统中需要整合各种社会信息,为家长提供合理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建议。其中的社会体育活动俱乐部应该明确相关的准入机制,明确课外体育活动教师的上岗资格,确保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四、科技赋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吴键等在2020年提出构建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其中涵盖了运动监测系统与家庭锻炼指导系统等,初步提出了建设体育智慧系统的构想,但未曾提及科技赋能之后体育智慧系统可能涉及到的伦理问题。一方面,虽然基于区块链技术能够保护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信息的安全性,但其中学生的隐私信息仍有待保护。全天候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信息进行监测不可避免地可能纳入学生的部分隐私信息,这需要取得学生与家长的知情同意,更需要管理者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信息进行全面保护,不可轻易地向第三方进行泄露。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多为针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量的不足开展干预,但也应注意到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课外体育活动量过高的问题。在综合干预系统中也应设计警示装置,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量超过一定水平,应该对任课教师、家长及学生自己进行警示,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为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升锻炼活动水平;通过区块链与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资源调配,更加高效地为课外体育活动供需双方提供精准服务;通过构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交叉学科干预综合系统,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活动干预方案,提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自主动机,助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家校社”全面开展。在科技赋能背景下积极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隐私性与活动的安全性,应在其中彰显科技背后的人文关怀。除此之外,可以看到有关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综合交叉学科的干预都是科技赋能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难点,有待研究者继续进一步深入探索。可见,构建科技赋能的课外体育活动综合干预系统任重且道远,亟待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猜你喜欢
活动量区块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