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完善之“道”

2022-10-27 19:56于学新
中国商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支农职能部门农业产业

◎文 于学新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并持续增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过,目前在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中也折射出了一系列问题: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这导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对财政支农资金在投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农业作为我国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财政支农资金作为支持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专项资金,其投入规模以及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

现阶段,在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惠农政策效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中存在的不足

这类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农业方面,如农业科技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多方面,资金使用分散或者交叉重叠等问题突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归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发展政策的多目标性及农业的多功能性。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特点,要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就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生产资料供给、环境效益、农民增收等等,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同时制定多个发展目标。基于发展目标的发散性,为逐一实现每个发展目标,就需要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因而就导致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分散化。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难以做到政策统一。由于财政支农资金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不同职能部门在理解和执行政策以及资金使用方面存在差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均以中央“三农”政策为依据分配资金。这样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各自为营的局面,在资金分配管理上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财政支农资金出现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等问题,大幅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成果显著,然而支持涉农方面的资金有限,再加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陷入了长期的“瓶颈期”,其中反映出来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这主要体现在农业事业费比例逐渐上升,而应用于生产性活动的支农资金的比例却随之降低,农业科研和推广等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因而也难以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降低了相关农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导致难以实现土地生产经营的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应用于农业科技的三项费用始终低于财政支农资金总金额的1%,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策略

我国农业产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规模力度应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而扩大,并提升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科学整合并且合理分配。

首先,政府要对支农投资方向进行合理界定,为实现资金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创造条件。支农资金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需要对其使用方向进行严格把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支农资金的使用一定要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康社会建设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一定要与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相契合。在此基础上,要全面保障将支农资金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业科技推广建设中,包括农林水利建设、农村通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各个方面。

合理增加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资金比例,主要包括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救济的资金,将这两部分资金比例进行合理上调,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增加农村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致力于为农业科学成果的转化及推广提供资金支持;控制农村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此外,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精简农业机构,这样,一来有助于减少农村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费用,二来还能促进农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要加大对现有农业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实现项目和资金的集中化管理。以往是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完成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这不利于对其进行统筹协调,而集中化的管理则有利于实现对支农资金的统一管理,尤其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农资金。通过科学的统筹协调管理,可以让资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有效避免资金使用分散或交叉重叠等问题。

建立科学规范健全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对支农资金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升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外,还需要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监督检查机制加以完善,构建科学的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系,以促进财政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三者相结合。为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早日步入法制轨道,国家还应加强对该项资金的立法监督,确保其切实应用到解决“三农”问题中。

在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时,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首先要明确资金的整合范围及对象,加大对整合支农资金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整合工作的质效。根据支农投资分类,结合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对现行支农投资分类要进行重新确定,促使历史遗留问题,如分类不合理、支农资金渠道较多等问题得以解决。

站在长远角度来看,根据农业建设项目的性质,可将支农资金分为五类:农业生产类、灾害救助类、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类、管理服务类、生态环境类。明确分类之后,可将性质相同的资金加以整合后形成一项资金,从而实现统筹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救灾资金不宜纳入支农资金整合范畴,不过灾情事前防御和灾后重建中适合项目管理的资金建议可纳入到资金整合范围内。

结语

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离不开中央财政的鼎力支持。财政支农资金作为专项资金,也是推动“三农”工作全面落实的坚实后盾。基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支农资金在投入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降低了该项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建议我国政府能够不断探寻新的资金运作模式,致力于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且充分的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支农职能部门农业产业
乡村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
农业农村部将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
检察版(十)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