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探究

2022-11-10 22:43金惠连
保健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差错药师处方

文/金惠连

为了使高危药品管理得到规范,需要充分保证用药安全性,合理完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提升药品管理工作质量。药品使用是社区医疗机构医疗工作开展的一项核心环节,药品管理工作对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尤其是高危药品管理,需要全面加强药品风险管理和控制。现如今,在我国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当中,高危药品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这需要相关社区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不正确使用具有的危害性进行充分了解,并要完善具体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除此之外,社区医疗机构需要对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合理采取解决对策,从而全面提升药品管理水平,保证社区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1 高危药品概述

1.1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具有显著和快速的药理作用,因此容易造成人体危害,具体包括细胞毒性药品、肌肉松弛剂以及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对此,相关研究人员针对给患者造成伤害的药物进行了充分调查,发现多数药品差错都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这也导致患者受到了严重伤害,并出现了许多致死事件。因此,相关医疗机构需要对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有效规避相关药品使用风险。

1.2 高危药品的特点

首先,高危药品具有高危害性,虽然使用此种药品出现差错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其次,在监管药品时,需要对医疗机构内部药品使用加大重视,并要防范药品使用期间出现用药差错,有效消除误用包装相似药品以及给药剂量不当等问题。最后,患者对高风险药品进行使用,可能会有严重危害产生。

2 社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使用现状

2.1 管理方法单一

根据我国医院协会所发布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相关医疗机构需要有效提高用药安全,而且在卫计委所出台的相关标准中,也对特殊药物管理工作重要性进行了强调。近些年来,对高危药品管理工作也逐渐加大了重视程度,但还缺乏相关管理指导方法与原则。

2.2 制度不够完善

现如今,我国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还不够全面和统一,相关医疗机构也主要对国外模式进行参照,缺乏统一办法。但由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不同,医疗体制与环境不同,因此管理办法也存在明显差异,不适宜对国外模式进行照搬。

2.3 使用方法欠妥

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往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医疗机构当中对高危药品管理的模式与制度进行了有效推行,并对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进行充分研究。但对于不同医疗机构在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尤其是社区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以及三级医院存在明显差异。

3 高危药品的遴选依据与方法

在遴选高危药品时,需要结合药物制剂和制备工艺、药物作用机制、给药方式和途径等进行充分考虑。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调查和评估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从而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确定。

3.1 药物作用机制

一些高危药品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而且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结合药物药理以及毒理等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对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初步判断。例如,在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当中一旦对抗心律失常药、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强心药等药品使用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致命危险。除此之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降血糖药、抗凝血药以及抗肿瘤药物等的药理作用十分独特,因此需要将其纳入遴选范围当中。

3.2 药物剂型与工艺

部分药品的药理作用虽然不够显著和迅速,但由于其剂型以及制备工艺等存在一定特殊性,因此也应该将其在高危药品重点遴选范围内进行纳入。在医疗行为当中,注射剂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起效十分迅速,一旦注射剂量不当、滴注速度没有严格把控、药物误用等,将可能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纠正或弥补难度相对较大,对比其他剂型具有更大的严重程度。与此同时,当注射剂的溶媒、类型以及容量等不同时,其具有的危害和风险也存在差异。

3.3 给药途径及方式

一旦某些药品的给药途径和方式不够正确,将会严重损害患者。例如,硫酸镁口服具有导泻利胆作用,而静脉注射则会起到抗惊厥、中枢镇静等作用,如果滴速过快将会出现心脏停搏、呼吸抑制等症状,因此在静脉滴注硫酸镁时需要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尤其需要对呼吸和心率变化加大注意。

3.4 调查与评估

目前,我国对高危药品的遴选机制还未得到规范,因此在对社区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目录进行制定时,可以对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高危药品目录、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药品监测信息以及企业药品再评价信息进行参考,根据社区医疗机构的用药特点和监测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高危药品目录。

4 社区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管理的作用分析

4.1 医生在高危药品监管中的作用

在疾病诊治过程当中,一旦医生没有充分掌握高危药品应用知识或缺乏责任心以及临床用药监控不够到位等,都容易出现用药差错问题。因此,医生在用药时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要求,从而保证用药规范。在实际使用高危药品前,需要充分进行安全性论证,在确认适应证后方可使用,而一旦出现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量与用法,则需要承担风险,必要情况下应通知患者对执行同意书进行签订。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处方也得到了有效应用,其不仅可以使纸质处方的差错问题得到减少,而且还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方便。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机构对于电子处方还未全面实现,这需要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有效干预高危药品用药。除此之外,通过对用药监测系统进行合理应用,可以为药师用药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4.2 药师在高危药品监管中的作用

药师是药品信息的传播者和药品提供者,同时也是药品安全性的重要监测者,其职责具体包括处方审核、提供药品信息服务、药品调配和发放、临床药物治疗和不良反应监测等。其中处方审核是药师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严格审核门诊以及住院处方,可以使临床用药监测得到强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社区医疗机构应在内部建立起相应的处方点评制度,并对处方评价表进行填写,有效发挥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功能。在对高危药品处方进行审核时,需要按照具体的药品说明书进行落实,同时还应拒绝调配用量用法不正确以及存在配伍禁忌的处方。药师在对药品进行调剂时,需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使药品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对于药品标签以及包装需要确保易于识别,并在具体给药前能够一直保证完整度和清晰度。针对单个病人所使用的药品,需要对安全用药的完整性进行保证。对于社区医疗机构中管理化疗、注射等药物的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加强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充足的药物应用知识和防范措施。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如果患者存在用药疑惑,药师应认真倾听,并为其解答,同时还应以用药宣传讲座等方式,使公众对高危药品的用药知识和重要性进行掌握。对于临床药师而言,其不仅要为公众提供准确和最新的用药信息,还应参与到临床用药过程当中,为相关患者提供具体的床边药学监护,并指定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程序。

4.3 护士在高危药品监管中的作用

在整体给药过程当中,护士是最后一项环节,因此对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给药过程中,护士需要准确核对病人信息,并给予正确药品,充分保障给药途径、剂量、操作以及时间的正确性。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加强护士给药流程管理,可对给药差错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相关社区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应对高危药品的给药过程进行细化,使处方转抄到给药记录间的差错得到有效消除。除此之外,相关医疗机构还应在护理人员的质量考核过程当中纳入高危药品管理,确保相关管理职责能够落实到具体个人,并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实现药品的定数定位等管理目标,严格进行交接,使给药工作流程得到缩短,保证护理人员取药和给药的便捷性与准确性。相关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用药后反应进行观察,从而全面加强护理风险防控。

5 社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

对于社区医疗机构而言,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并要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同时还需要对高危药品管理目的和方法进行制定,采取有效的警示和预防措施,从而使本机构的高危药品使用得到规范。

5.1 高危药品的管理组织与职责

现如今,一些社区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管理组织建立还不够完善,建议其在药物治疗委员会以及药物管理委员会下对高危药品管理领导小组进行设置,从而有效对社区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使用进行监测与管理。相关领导小组的负责人需要由社区医疗机构的领导进行担任,而小组成员则需要确保具有扎实的护理学、药学、医学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对高危药品不当使用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相关抢救常识进行了解。对于高危药品管理领导小组而言,其需要承担职责。首先,需要对社区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目录和引进规程进行制定。其次,应有效采取高危药品的警示措施,并严格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与此同时,还应对高危药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安全性和疗效等进行准确评价。最后,需要对严重药害事件建立起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以确保能够及时开展此项工作。而针对国内外的高危药品信息,需要进行充分收集与更新,并对高危药品的知识讲座进行有效开展。社区医疗机构应向其医务人员有效宣传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和误用风险防范措施,而且还应提高高危药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差错识别、调查、分析、处理以及报告等程序进行鉴定,从而使相关的差错问题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5.2 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

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在存放高危药品时需要在药价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而在调配和发放高危药品时,则应采取双人复核机制,确保先进先出,避免高危药品的数量以及有效期等出现错误。与此同时,还应对病房内的浓电解质和高危药物储存进行控制与减少,当必须储存时需要粘贴清晰标签,并和其他药物分开进行存放。相关管理人员应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成相应的登记表,定期交到药房,由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总,最后向高危药品管理组织进行上报。除此之外,社区医疗机构应在自身的质量考核工作当中有效纳入高危药品管理,从而确保相关责任能够落实到各个科室。

5.3 规范临床医师使用高危药品管理办法

在疾病诊疗过程当中医师是主要责任人,一旦其对高危药品的应用知识没有充分掌握,则容易出现用药差错问题。相关医师在对高危药品进行开具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来执行具体的用法和用量,防止由于给药途径和药剂量等出现错误而造成严重后果。如医师连续出现处方错误问题,则应对其展开专题培训,对于依旧存在错误问题的医师,应取消其处方权。除此之外,社区医疗机构的医师在使用高危药品时,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审核,在通过后方可使用。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则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上报,并有效分析和处理。

5.4 提高药师在高危药品调剂时的安全意识

相关药师在对高危药品处方进行审核时,需要确保与处方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等相符合。如果存在用法用量错误以及配伍禁忌等问题,则应拒绝调配此处方。社区医疗机构需要针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药师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其能够对药物应用防范以及危害等进行充分了解。与此同时,相关药师应对国内外公布的最新药品信息进行收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向临床反馈。社区医疗机构在对新型高危药品引进后,需要及时告知临床相关药品信息,从而使临床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在临床用药过程当中,药师应针对血药浓度具有较大波动以及治疗指数窄的高危药品,有效监测其血药浓度。除此之外,通过应用自动摆药机、口服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等,可以更为快速和准确地进行药品调剂,使用药差错问题得到减少。

5.5 强化护士高危药品使用工作流程和护理监控

在临床用药过程当中,护士对于各个环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如果护士的自我约束力与责任感缺乏,没有充分掌握药物知识,则容易导致临床用药期间产生相关的安全隐患。所以,社区医疗机构的护士需要对临床药物知识进行充分学习与掌握,并要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按照给药原则进行落实,对患者的姓名、药品名称、床号、给药途径和药物剂量等进行核对,特别对于重症监护患者、新生儿科以及儿科等,需要严密监测高危药品的静脉滴注、速度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等。在具体给药前,需要由双人核对原处方,防止给药前出现原始医嘱差错问题。社区医疗机构应在每周科室晨会上严格考核护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管理知识,对于考核不过关的人员应有效加强培训,并在科室考核体系当中纳入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的相关内容。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该项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与认识还在不断探索,因此需要对国外经验、指南以及法规等进行借鉴,深入分析社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原则,有效改进和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全面提升高危药品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差错药师处方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丁是丁,卯是卯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