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寿光市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及其应对

2022-11-14 00:06朱秀梅潍坊科技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农户

朱秀梅 潍坊科技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也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山东省寿光市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而农业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发展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寿光市在新时期也十分关注农村金融的进步,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氛围,为农村金融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帮助。

一、特征变化

(一)信贷主体发生变化

随着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各种经济组织的崛起,信贷需求主体除了普通的农户,也包含这些组织。长期以来,小农家庭经营的形式,是农业经营主要的生产方式,但是受经营规模的限制,对于金融信贷的需求较为紧迫。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崛起,经营主体的平均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从传统作物朝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农业方面进行转型与升级,虽然资金投入量持续上升,但也存在各类规模经营主体自身资金不够充足,民间借贷难以较好满足其资金规模以及应用期限等等要求,对于金融信贷有需求的潜在用户越来越多。并且在新时期,返乡创业的人才越来越多,更多高素质年轻的人才参与到了农业生产工作中,广大集体组织经济的发展,都是农村金融重要的需求人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活条件改善、产业振兴、环境改善等项目投资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和政府部门对金融信贷的需求将继续上升。

(二)信贷需要用途发生了改变

当前信贷需求的用途发生了变化,从生产性信贷向消费信贷、扩大再生产信贷、投融资信贷等多重用途转变。对于大部分的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其信贷资金较多的会用于农业生产建设:修剪农田水利、大棚以及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思想的转变,互联网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各项消费性贷款、投资性创业贷款的需求量日益激增。并且结合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建设完善等各领域,实际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大,会不断增加对于投融资性信贷的需要。

(三)信贷需求额度

新时期信贷需求的额度发生着改变,逐渐从小额信贷朝着信贷额度逐渐提高方向转变,实现了小额信贷的创新。随着三农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开始振兴,农业规模化管理也有序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更是逐步完善,这些都使得信贷资金的需求显著增加,信贷额度要求对应不断提高。除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信贷外,围绕规模经营和进行产业振兴的个体也需要一定的信贷。虽然与传统的商业工作相比,信贷需求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农业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额度相比,仍属于小额信贷的范畴。此外,农村信贷需求由分散的小额信贷需求转变为相对集中、数量增加的新型小额信贷需求,由短期季节性需求转变为长期借贷需求。

(四)信贷需求的满足途径发生着改变

信贷需求的满足途径逐渐由传统的民间非正规借贷朝着以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进行改变,并且在新时期朝着互联网金融借贷等多元化渠道进行改变。随着新时期地方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银行分布范围更广,国有银行深入乡村振兴各领域之中,进一步拓展了各类主体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的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崛起,使得小额贷款的获取渠道更为多样。当前有越来越多具有小额信贷需求的客户更倾向于从该途径获得资金,该途径同传统的信贷方式相比,优势比较明显。另外,信贷供给的增加,客户在选择满足信贷需求的渠道时,更为关注程序流畅、操作简单透明。

(五)农村金融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逐渐朝着更高层次、产品种类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例如,人身保险、投资理财等,需求量都进一步扩大。

二、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农村企业的信贷需求角度来看,农户依然比较多,贷款的额度小,并缺乏大量有效的抵押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交易成本比较高,所以农户直接从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是存在难度的。

其次,寿光地区的新型经营主体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相较于一些龙头企业来说,这一部分的经营主体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对于政府奖补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虽然会有偶尔的贷款需求,也会因为缺乏相应的抵押物,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全,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迅速地做出有效判断。所以农户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比较大,难以较好的满足其实际诉求以获得高质量的信贷产品。相较于一般农户,这部分经营主体其经营的产业链更长,集约化与专业化程度高,贷款更多的会用于投资生产性设备、购置投入装备,所需要的额度更高。

当前部分返乡创业群体、农村传统的个体经营户等的规模比较有限,并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之下,也具备了相当偿债能力。其进行借贷更多的会用于其进行资金周转,对于信贷的需求是效率高、时间短并贷款与偿还方式灵活。政府、企业等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需要越来越高,信贷需求进一步增加,但是其获取信贷难度则明显低于其他的群体。

结合信贷供给角度出发,以支农支小为服务重心的农村信贷产品现实生活中普遍还存在产品类型偏少、利息较高等情况,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且没有结合产业特征、经营规模还有可能面对的风险、资本金需求等,有差异的进行信贷产品创新和完善。依然存在授信门槛高,申办贷款难度大、流程复杂以及成本高等问题;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并且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很多金融机构缺乏一定的营销意识,并且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管理工作比较粗放。

最后,金融服务理念相对较为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未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并做出改进与完善。因为同客户信息不对称,为有效的防范风险,还应及时的搜集各种资料,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比较高,容易导致交易成本增加。

三、需求层面原因分析

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寿光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整,金融机构功能不够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导致出现金融供需失衡的情况,同时对寿光地区农村金融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实际发展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农村金融业务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中,需求方、农户与企业等其自身都影响并导致了金融供需失衡的问题:

首先,农户与企业的偿还能力有限,导致实际金融需求难以得到较好的满足。由于农户工作进行时,工作的质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强,风险抵御能力比较差,一旦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或是恶劣天气,可能导致农产品减产或是销售受阻,会对收益直接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农户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上述各项因素综合起来,证明的农户的偿还能力有待提高;其次,农村地区的企业其规模比较有限,盈利能力比较差,经营过程中面对着较大的风险,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去更好的进行发展。这一部分企业更多的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规模有限,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生产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是否能够偿还资金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担保抵押品缺乏,这导致农户与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获得较好的满足。首先,对于弱势群体的农户来看,他们拥有的财产很受限,就是生产所用的土地以及自身的房屋。就现阶段的政策来说,其都难作为有效抵押品进行抵押,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金融需求。同时农村企业也受到一系列限制:固定资产规模小、资产结构中可抵押物比例小、抵御风险能力差、自身信用问题等,对获得贷款的规模都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为更好地防御风险,金融机构希望采取实物形式的抵押财产,将担保品作为发放贷款的硬性条件。由于缺乏符合能够进行抵押的有效资产,实际工作需求和农村企业的真实需求是失衡的。

最后,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较好满足对其发展产生了抑制。新时期,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金融需求发生了较大转变,但是寿光地区现存的正规金融所提供的金融服务难以较好满足农村各主体的实际需求,必然会对寿光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继而威胁农村以及企业的发展,影响其收入水平。同时农民与企业会在潜移默化中降低金融需求,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这必然会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导致其中农村金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四、应对措施

(一)创新支农支小金融产品

首先,增加信贷个体的覆盖比率、对信贷用途管制适当放宽、促进授信额度提升、简化信贷流程等方面出发,积极研发更适合各种先进农业经营消费的个体以及小型微型企业所迫切需要的产品,并且注意风险的防范。政府部门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有序推进抵押以及担保转让工作,使得更多的经济组织可以较好地拓展融资渠道,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工作,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个体与各个规模企业申请信贷和相关活动的配套工作。

当前,寿光市围绕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积极开发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农商行创新推出“兴农”等四大系列24款贷款产品,贷款余额超过200亿元;村镇银行开发了“小微经营贷”等多个产品,贷款额度同比增长超过10%。并积极开展“鲁担·惠农担”试点,对涉农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灾后重建等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一些受灾农户提供了担保增信支持,进一步推动了三农发展。

(二)促进信贷业务流程优化

将网格化为单元格,积极进行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个体与小型、微型企业的信息集中采集工作,促进基层政府部门与社区、村两委等加强沟通联系与合作,对各项基础信息进行认证,能够对其进行精准评级并给予其基础授信,同时注意防范虚假授信等行为。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汇聚信息采集、评级授信、双方电子签约等一体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信系统,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对评级授信档案做好管理存档,及时放款,有效节约时间,获得更多受众,缩短信贷办理时间,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

(三)实施金融服务体验改善工程

首先是结合农村信用工程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等,更好地为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做好与农民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并保证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较好满足人们需求,给不同的客户群体以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其次是关注顾客需求,将营销频率量化处理,能双向激励支农支小的信贷服务,改善鼓舞内容与提升服务质量,从“坐商”转变到“行商”。并且要关注全程客户关系,线上和线下结合好,做好客户群的维护过程。

现阶段,寿光市在积极扩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络。鼓励金融机构开设综合运用便民服务点、电子机具、流动服务站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设置更多网点布局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网络,及时的向社区、农村进行金融服务的延伸。在不懈努力之下,全市共有银行机构与营业网点数量激增,更多金融机构投入到实际应用过程中,帮助农民,使其能获得更为便捷的金融业务办理,享受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四)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从青少年开始,培养诚信意识,并将诚信纳入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关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建设“诚信中国”。同时国家应建立良性信贷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并在其积极引导之下,提高企业以及市民守信诚信度。对于失信人员,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惩处,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寿光市积极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将“乡风文明”作为切入点,对村民“信用资本”进行深入挖掘,积极进行整村授信工作。根据具体的文明信用等级,采取额度提高、利率优惠、免担保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村民贷款难、担保难、贷款慢等问题,同时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五)激励支农支小信贷积极性

提高支农支小的信贷积极性,首先要充分发挥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的优惠作用,积极探索财政补贴在支农支小方面的应用和审批流程,简化贴息流程,将这类具体方案的落实工作纳入到政府部门的督导工作范围中,常态化、日常化,保证政府相关部门有文件可依托执行,完成对政策的承诺和兑现,增强贷款投放积极性。

其次是以奖代补,发挥乡村振兴过程中国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作用。减少过去常用的现金补助,而是依靠补助资金进行贴息贷款业务,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与杠杆作用,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寿光市始终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依靠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实现了农村金融与农业发展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供给。逐步涉农试点政策优势。创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蔬菜大棚等抵质押贷款产品和模式,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大棚抵押贷款产生的坏账损失分别按发放贷款额的3%、1.5%对银行机构进行风险补偿。

(六)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

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引导与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进一步落实好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工作,完善财政保费补贴政策,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实现“扩面、提标、增品”的目标,丰富农业保险险种体系,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目前,全市已开展小麦、玉米等11个险种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棉花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被列入中央特色奖补险种。

五、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寿光市的农村金融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进一步发挥出金融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还需对新时期的金融需求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并针对当前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做出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工作的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