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的文化内涵

2022-11-14 09:23赵雨萌李凌云罗逍逍钱吴越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意译音译英译

□赵雨萌 李凌云 罗逍逍 钱吴越/文

团队在本次“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的文化内涵”的考察中,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实践。在线上,成员将苏州景区英文资料的汇总分为“苏州景区官网”与其他网站关于苏州景区英文介绍文化分析的两个部分进行前期资料准备。在线下,在苏成员实地探访苏州博物馆、盘门、虎丘等景区,发现景区之间英文介绍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升。本次社会调研着眼于分析景点译名及其英语介绍的优点与不足,同时着重与“弘扬苏州历史文化”相结合,助力苏州景区“国际化”发展。

2020年7月始,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2019级7名学生在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张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景为底,以译为绘——关于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现状”的研究,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持续跟进,从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的文化内涵。

本次实践着力推动“打造优质景区英语介绍”和“弘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与既有调研成果相比,有两大创意特色。第一,视角独特。与传统的重视研究景区内“英文标语”及“英文警示”的研究切入点不同,本团队参与者将着重对景点“英文译名”和“英语介绍”进行反思,在具有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更具学术性与专业性。第二,思路新颖。团队成员均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具备贯通“文史哲”的思维模式,以“助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为己任”,因而注重推动苏州历史文化传承交流的学术思维与注重非中文母语者的阅读体验的实用思维相结合,研究思路富有创意。而考察成果,也基本完成了实践开始前设立的最初目标。

1 线上:对既有“苏州景区英文介绍”资料的汇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苏州园林景点名称和景区介绍的英译问题已经愈发重要,不少学者专家都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对推动苏州园林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实践团队将苏州景区英文资料的汇总分为“苏州景区官网”与其他网站关于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的两个部分。线上探索分工明确,汇总了已有资料关于实践主题优点与缺点。

第一,知网上关于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的分析。《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苏州园林景点名称英译失误分析——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为例》中提到苏州古典园林景点名称属于应用文本下的旅游文本,其目的是传递旅游地信息,引导旅游者行动。文中提到的“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观点值得学习。崔菁在2011年发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苏州古典园林介绍英译之研究》,文中提到“苏州古典园林介绍在内容上大量引经据典,引用古诗词来解释造园理论、诠释赏园艺术的独特方式,文本类型所呈现的复杂性,给翻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予本次文化考察很大的启示。

第二,苏州景区官网对景区的英文介绍及景区英文名称的翻译。在调查过程中,本团队浏览了各个传统景区的官网,并重点关注了苏州博物馆、留园、盘门等景区。苏州博物馆有着成熟的景区运营,官网页面简洁清楚。苏州博物馆的旧址恭王府在翻译时选择了音译,之后的展览也大面积地运用音译,配上比较长的介绍,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四大园林之一的留园的英文官网每一个小景点都用心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音译或者是意译,但不足的是,不仅景区宣传片是中文配音无字幕,小景点的链接点开后更是没有英文介绍,有的配上了中文介绍,有的就是一片空白。留园官网别出心裁处在于将不同的建筑类型做了一个小整理,每种建筑类型户配上了相应的建筑图片,虽然介绍还有欠缺,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图片的直观方式感受该种传统建筑类型的美。小景区盘门的官网简洁大方,景区名字采取了意译的方式,整体的介绍做得很好,小景点名称翻译也是音译和意译结合,但是没有具体小景点的介绍。通过这次的系统整合网站中关于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的资源,本团队认识到苏州的传统景区在走向国际时仍然有许多路要走,景区中的景点名称与介绍等翻译作为最直观的与游客接触的环节,其实值得那些外国游客比较多的景区花更多的力气。同时传统景区的英文网站运营水平参差不齐,或许可以出台一些规范。

2 线下:实地探访苏州景区的英文介绍

游览景区是外国游客了解苏州历史文化、感受苏州城市形象最直观的方式之一,而景区英文介绍更是沟通外国游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桥梁。一方面,它对于苏州打造国际化都市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现有的景区英文翻译与介绍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出现有的景区英文翻译主要思路。而文化考察的目的,就是认清苏州传统景区英译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实践方向。

在留园的文化考察过程中,成员们发现留园有非常多的小景致,这些景致的介绍标牌上也都配上了英文译名和简介。其中景点英译名称当中有通过直接音译得来的,也有根据景点名称含义进行意译的。

如取自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涵碧山房,其英译名称为“The Hanbi Mountain Villa”,其中,“Hanbi”则为“涵碧”的直接音译,下面的英文介绍中,“一水方涵碧”则被翻译为“The water of the pond is very clear like crystals.”一方面,没有将“涵碧”的意译“very clear like crystals”直接运用于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当中,而是直接用了更为简单的“音译”,应该是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了景点名称应当简短、好记的特点,如果要将“涵碧”的意译直接放入名称,则会构成从句形式,显得复杂累赘。然而,另一方面,“涵”在中文中的含义有“包含、包容”的意思。因此,“涵碧”则可以理解为水池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以此来表现出水池之清澈;因此能够发现,无论是“Hanbi”的音译还是“very clear like crystals”的意译,都没有能够非常确切、易懂、优雅地对于“涵碧”这个词进行翻译,没有做到翻译原则中的“信、达、雅”;汉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文字,其文字与物象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拼音以及英语则是单纯的表音的音节文字,其能指的语言符号和所指的物象之间是没有绝对联系的。因此,汉语更能给人一种直观的、整体的把握,注重“心领神会”,而英语的表达和理解则更加注重语法和逻辑的分析。根据这一点的英汉不同特征分析,能得出直接用拼音音译“Hanbi”是不够完善的,既不能够准确表达、也不能够直接晓畅地向游客传达“涵碧”的含义,更不能达到符合民族文化的美学标准了。不过在景点英译名称之外,其英文介绍中的意译“very clear like crystals”也对其音译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是不难发现,“very clear like crystals”的直译是“像水晶一样清澈”,只是表达其水之“清”,而且借用了“水晶”这一原文中没有出现过的元素,而不是通过翻译表现一种“水清映林木”的意境,与“涵碧”原本所表达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留园还有另一处景点,为取自“腾云冠峰,高霞云岭”的冠云峰,其英译名为“The Cloud-Capped Peak”,这是一个典型的意译名,相较于涵碧山庄的翻译,更加形象生动一些。

另外,小组成员还观察到部分景点在不同地点的英译呈现方式也不同,例如“林泉耆硕之馆”,路标指示牌上的英文是音译的“Linquan Qishuo House”,而在具体景点的介绍中,景区又采用了意译,翻译为“The Old Hermit Scholars’ House”,有出于篇幅考虑的可能,也有出于音译与音译互相补充考虑的可能,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

在盘门景区的文化研究中,团队成员将其英文介绍主要分为警示标语、介绍标语和指示标语三类。并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盘门景区现有的英文译名与英文介绍大多数是在先前的一些资料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修改、润色的,同时也会有一部分是通过机器翻译,而更好的方式是请翻译社来进行翻译,但是这样的方式花费巨大,对于景区目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苏州各大景区中外国游客的到访比例,工作人员坦言,盘门景区的外国旅客相对较少,占比在5%左右,而拙政园、网师园等则相对多一些,这也是由景区的一些特点所决定的。尽管外国游客占比不多,但是由于苏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需要,完善景区的英译工作、做好景区的英文宣传,依然让小组成员感到非常重要。工作人员还提到,不同地区的外国游客在景区进行游览时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亚洲的旅客由于共通的历史文化底蕴,会对景区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更感兴趣,也更愿意去了解;而一些欧美的旅客,则更容易被风景建筑所吸引。

通过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苏州景区英译现状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认知,发现了许多线上资料中未提及的细节问题。由此,线上和线下实践的密切配合,推动了团队成员关于苏州景区英文介绍的认识。

3 实践后的问题总结与建议

通过这次实践,能够总结出苏州景区英文介绍总体呈现出“景点名气越大、热度越高,其在景点英译方面的翻译质量更高”的特点。当然,整体还有更多的提升和完善空间。总结来说,现如今苏州景点英译名主要使用音译和意译共存,并且相互补充的方法。这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景点中文名称的大致含义表达出来,但是缺乏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审美与文化传播作用。因此,本团队在此提出景区英译的新可能,即:(1)保留音译与意译相互补充的翻译方法,但是建议以意译为主,音译为辅,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景点名称与其名称来源,感受其中的中华文化内涵。(2)对英译名称添加更详细的英文注释,将翻译过程中比较复杂、因为篇幅被省略的部分得到补充。(3)可以添加一定的图像介绍,例如甲骨文等,帮助外国游客通过图像与汉字建立联想,直观感受汉字的象形魅力。(4)完善景点宣传网站的英文介绍,增加景点对于外国游客的吸引力。

4 结语

本次文化考察,团队成员认真调研、配合得当,完成了预期的实践目标。“以景为底 以译为绘”实践小组成员阅读关于苏州景区的书籍6本,累计预览网站20余个,整理论文30余篇,其余关于苏州景区英文报道不计其数。

本团队共获得三大成果:(1)整合苏州各大传统景点的英译名,分类归纳,总结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方法;(2)分析景点译名及其英语介绍的优点与不足,同时着重与“弘扬苏州历史文化”相结合;(3)提升团队成员实地考察的能力和将“英文翻译”与“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能力。

团队成员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关注苏州景区英文介绍及英文译名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发展。着眼对苏州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响应苏州市委打造“独具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号召,在符合“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在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所学知识,继续助力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苏州景区走向全球!■

引用

[1] 张艳,张发勇.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苏州园林景点名称英译失误分析——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为例[J].英语广场,2019(10):21-23.

[2] 崔菁.接受美学视角下苏州古典园林介绍英译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意译音译英译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