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浅析

2022-11-20 02:26房华伟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方式生活化

房华伟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屠园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开展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就只能被动的接受,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不仅降低了课堂效率,也限制了学生的高度提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无法单独的思考问题,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1.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设置缺不合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目标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不能一味的按照书本知识设置。例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米这一课程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公顷和平方米的概念,还应联系数学生活化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计算生活中出现的土地面积,跑道长度等。但目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侧重理论知识教学,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与生活化相结合,导致教学模式虽然是生活化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占比很少,无法满足教学目的。

1.2 过于重视习题训练。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以题海战术为主。因此教师在此基础上传授学生具体的解题方式,甚至在学生未理解知识规律的情况下强迫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在懵懂的状态下解题,无法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使得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被动的思维模式,不利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价值

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中,教师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最必不可少的学习动力,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之中,能够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教室中现有的粉笔盒、文具盒、书本等素材,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手中的物体,认识长方体的棱、面和顶点,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征。

2.2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掌握知识点,使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久而久之,数学成绩下滑,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因此,为提升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需要展开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案例,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三角形”这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情境交融的方式,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可以拍摄图片或直接带到课堂展示,作为课后拓展,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房架、梯子等多会使用三角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感受数学的魅力。

2.3 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新课改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制定了以知识与技能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可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传统应试教育无法比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只是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不懂如何运用,使得高分低能问题严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其中,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将生活案例融入教学中,能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生活化教学的认知。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的可利用性和可实践性是比较突出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深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应用和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逐渐培养起来,对生活常识的理解也逐渐建立起来,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认知和认同,使学生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了解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例如,在进行“直线”相关知识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师可以玩具小枪作为道具,小学生对此再熟悉不过,在用其瞄准目标是,总是用一只眼睛对准准星和目标,这种方法运用的就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融入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形成生活化的教学氛围,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的认知。

3.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与各个学科教学中,小学数学自然也不例外,这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式。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情境化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生活环境、当地特色等实际情况,如果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差距,很难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共鸣和切实的心理感受。

例如,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立体图,让学生找一找校园立体图中的角、说一说生活中看到的角、指一指身边物体哪里是角,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对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的感知。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折角活动,让学生在折叠、触摸、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认识,比如通过比大小,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3.3 设计生活化的实践作业。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认识和了解,但时间毕竟有限,若要加深印象、强化应用能力,还需课后的实践作业加以巩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实践作业,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数学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加减运算”之后,给学生布置“一起买买买”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到超市或其他商店购买生活用品,在购买过程中,参与实际的商品消费金额、付款、找零这样的计算,将数学加减法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4 组织生活化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仅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活动理想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就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生活化融入教学中,其中组织生活化活动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生活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让学生脱离传统、呆板、严肃的课堂氛围,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到数学的多彩,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组织生活化活动时,要以教学内容、课时、学生兴趣爱好、学习状态为依据组织不同的生活化活动。

例如,图形的变换一课,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类等活动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特征,同时能够找到对称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再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小学生真正感知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存在,鼓励学生结合实践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在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

3.5 找寻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对教材要充分研读,把握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重点难点结合生活素材,进行整体把控,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

例如,烧水泡茶,泡茶共有5个程序,烧水-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泡茶,最后一步的泡茶是以前四道工序为基础的,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时间表,烧水15分钟,洗茶壶2分钟,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1分钟,泡茶1分钟。而泡茶的方法可以有在每道程序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工序,也可以在第一道工序烧水的同时进行后面的三道工序,将其设为甲;让学生比较两种泡茶方式用时的不同之处,将其设为乙。让学生计算出两种泡茶的用时,甲用时20分钟,乙用时16分钟,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客观的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作用也很大,在平时的商场促销中也会用到数学知识,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3.6 基于教材,将知识生活化。小学数学教材都是教育部门千挑万选出来的,具有较深的代表性,编写教材的依据都是以学生身心发展,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为主,虽然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依然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还需要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生活化教学内容,联系数学知识和学习生活,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

例如,学习统计知识时,如果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要求,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观擦书本中的统计图,再绘制统计图,很多学生就难以理解,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这时就要求教师将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爱吃的蔬菜,制作成统计图;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而言极为新颖,通过自己动手,学到了数学知识,相较于教师直接展示教材效果更甚。再例如学习比例一课,可以结合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班级中的学生为例,计算本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如果班级中有30个学生,男生有16个,女生有16个,那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试着回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每个学生的理解做出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让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环境,实现教学目的的高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7 加强教师对生活化的引导和讲解。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教师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讲解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在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理论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要求教师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内容及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这也是小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方式。

例如,在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这一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用电情况;将收集的信息带到课堂上,再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进而实现对生活用电情况的分析,促使学生独立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起到讲解作用,将重点放在语言理解水平上,尽可能采取生活化的语言降低数学课程的理解难度。在此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可以列举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案例,进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既要不断的挖掘教材内容,又需要走出教材,将教学实践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展开思考和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把握住知识点与生活元素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研究出符合其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保持学生对数学的高度热情,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方式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