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谚语旧译勘误二则

2022-11-21 16:31彭向前苏雪乔
西夏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仁德西夏谚语

□彭向前 苏雪乔

《新集锦合辞》,西夏文题“耬并三稉酮稈”,又译《新集锦合谚语》,西夏谚语集。夏乾祐七年(1176)御史承旨番学士梁德养初编,十八年(1187)晓切韵博士王仁持增补,蒲梁尼刻版。全书收录西夏谚语364条,三言至十五言不等,两句一联,对仗工整,富有哲理性、劝世性,是研究党项族源、西夏社会生活、民族关系、科学技术、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现存有刻本、抄本,皆蝴蝶装。乾祐十八年(1187)蒲梁尼刻本,后署“褐布商人蒲梁尼印行”。原件出土于黑水城,俄藏编号инв.№765、6740、8019、826,英藏编号Or.12380-1841。陈炳应先生曾经出版《西夏谚语——新集锦成对谚语》,对西夏文《新集锦合辞》作了全文译释,并对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众所周知,谚语作为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翻译的部分之一。西夏文号称“死文字”,翻译用西夏文写成的谚语,更是难上加难,偶尔出现错误在所难免。笔者在学习《西夏谚语——新集锦成对谚语》一书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两条旧译文有不妥之处,在纠误的同时,对这两条西夏文谚语重新作了翻译。

一、《新集锦合辞》中第167条

西夏文录文、对译如下:

窲见登侥吞纓砵吞睤。

军急男闹不然拒不能。

禑见箎綀吞纓框吞蜙。[1]334

语急智人不然答不能。

旧译文如下:

兵急,男虽恼,却莫能拒;

语急,虽智人,但莫能对。[2]14

陈炳应先生这里误把“吞纓”一词当作转折连词,译作“虽然……却……”。吞纓,字面义为“不然”,位于前一分句句末。《同音》丁种本背面解释为“禑皖瞭顽”[3]204,即“依附句尾”,并无具体含义。以往学界认为“吞纓”单独使用,或与“菋”搭配,构成“……吞纓,……菋……”复句句式,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则”“虽然……,但是……”,实则不然。试举西夏文《孙子兵法三注》中一个带有“吞纓”的例句。《孙子?军争》“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句下杜牧注文“敌人虽有韩、白之将,鬼神之兵,亦无能计也。唯恐夜不袭我,来则必败”,西夏文录文、对译如下:

窲疽蟕脖、景蓎弛堡蓽怖,缐綅堡窲送蓽鞘魏,籋皺卢篟耫吞纓,耫窾耳绢臦始属。[4]159

军将韩信、白起等如虽也,鬼神如军卒△率,亦我上恐不来不然,来则△必破真为。

夏译文意思是“虽有如韩信、白起之将,所率兵如鬼神,亦唯恐不来袭我,来则必破之”。句中的“吞纓”与汉文底本“唯恐夜不袭我”中的“唯”对译,并无半点转折的意味。如果把“吞纓”这个词理解为“然则”,就无法通读全句。实际上,“吞纓”一词为对比连词而非转折连词,其与藏语中的对比连词相当,义略相当于“只……”“仅……”“唯……”“除……”,用于前一分句之后,连接肯定或否定的分句,构成对比复句,表示对比关系[5]。陈先生把“吞纓”一词理解为转折连词,受此影响,把偏正词组“登侥(男闹)”误作主谓结构,不仅破坏了西夏谚语所特有的对偶句式,也扭曲了原意。试新译如下:

军急,除闹男(1)莫能拒;

语急,除智人莫能对。

注释:

(1)闹男,西夏文作“登侥”。在西夏文《孙子兵法三注》中,“哺侥(触闹)”二字合在一起,对译动词“烦”。《孙子?九变》“役诸侯者以业”句下李筌注“烦其农也”,夏译文作“脄玛哺侥糊”[4]163。

这条谚语的重心并非强调“军急”“语急”到了不可解决的程度,而是强调对“闹男”“智人”的崇尚。“闹男”勇敢,只有勇者才能应付军队中的紧急情况;“智人”思维敏捷,只有智者才能对突然提出的问题应答如流。把“吞纓”理解为对比连词,译文才符合西夏谚语的本义。

二、《新集锦合辞》中第241条

西夏文录文如下:

蒜玛祹否,沏絁牡谍耳筙穧,稅緳篟膌而袭而;

一时和合,△乐△△△莫贪,仁德不行损中损;

紐翖挡維,沏蛜牡谍沏筙龙,葾癝絢籱栓袭栓。[1]339

福缘未到,△苦△△△莫嫌,净道常持益中益。

旧译文如下:

一时和合,可以享乐却不爱,多行仁德让中让;

福缘未到,正在受苦却不嫌,常持净道益中益。[2]21

陈炳应先生认为上句第十四字“(篟)不”字使整个文句极不协调,可以享乐而不享、爱舍己助人的人,怎么还说他“不行仁德”呢?进而认为“不”可能是“爱”或“多”等肯定字之误[2]35。按陈先生这里对西夏文原文理解有误。试新译如下:

一时和合,莫贪乐(1),不行仁德损中损(2);

福缘未到,莫嫌苦(3),常持净道益中益。

注释:

(1)莫贪乐,西夏文作“沏絁牡谍耳筙穧”。其中“沏、耳”为动词趋向前缀,表示完成体离心方、向近方。“牡”附加在动词后面,具有把前面的动词名词化的作用。“谍”为宾格助词,表明其前的“沏絁牡”为宾语成分。“筙”为否定副词,加插在趋向前缀与动词之间。句中虚字较多,皆可略去不译。

(2)损中损,西夏文作“而袭而”。“而”字有“退让、损失、辱没”等义。陈炳应先生误从“多行仁德”的角度,选取了“退让”义,译作“让中让”。本句“而”字,与下句“栓(益)”对举,二者字义相反,故应当选取“损失”义。

(3)莫嫌苦,西夏文作“沏蛜牡谍沏筙龙”。其中两个“沏”,为动词趋向前缀,表示完成体离心方。“牡”附加在动词后面,具有把前面的动词名词化的作用。“谍”为宾格助词,表明其前的“沏蛜牡”为宾语成分。“筙”为否定副词,加插在趋向前缀与动词之间。去掉这些虚字,用三个汉字“莫嫌苦”,即可译出西夏文原句的意思。

实际上,这两句谚语是让人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要做到顺境不惰,告诫他不要耽于享乐,为所欲为,作出一些不仁不义的事,否则他就会日趋衰落。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时,要做到逆境不馁,勉励他不要害怕艰难困苦,勤劳不懈,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这样他就会收获不断,越来越强大。

猜你喜欢
仁德西夏谚语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为仁由己
宁夏西夏风情园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孟子说仁德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24节气
一条进过瓢城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