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型与熟手型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比较研究

2022-11-22 02:58李猛苗棽棽尹晓翠王后雄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科学

李猛 苗棽棽 尹晓翠 王后雄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基于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编制了课堂提问观察量表,从提问数量、提问技巧、提问类型和提问环节等维度对3位新手型与3位熟手型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在课堂提问各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问题。因此,提出以下策略:控制提问数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善用提问技巧,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提问水平,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活用提问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取以上课堂提问策略将改善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教师;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2-0078-04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生命线,是教师调控教学秩序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指出,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常用提问、追问的方法[1]。但从一线教学实际来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提问浅层次、低水平和形式化的问题[2]。同时由课堂观察可知,新手型与熟手型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两类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发挥课堂提问应然的功能与价值。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次研究对象为来自HB省C市不同层次学校的3位新手型和3位熟手型小学科学教师,研究中,他们分别以“沉与浮”“轮轴”和“盐到哪里去了”三个课题进行同课异构。三位新手型教师的教龄均在三年以下,依次命名为A1(YGSJ小学,三年级,“浮与沉”)、A2(GGMF小学,五年级,“轮轴”)和A3(YYZ小学,四年级,“盐到哪里去了”)教师;三位熟手型教师均有10年以上教龄且教学经验丰富,依次命名为B1(NYZ小学,三年级,“浮与沉”)、B2(NYZ小学,五年级,“轮轴”)和B3(SZ小学,四年级,“盐到哪里去了”)教师。

(二)课堂提问观察量表的编制

课堂提问观察量表是研究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工具,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有学者从提问数量、认知层次、开放程度和叫答方式对提问行为进行了研究[3];也有学者从提问类型、反馈方式和提问环节对提问行为进行实证研究[4]。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从提问数量、提问技巧、提问类型和提问环节四个维度编制了课堂提问观察量表。提问数量可被直接统计,不涉及量表;提问技巧观察量表,如表1所示;提问类型观察量表,如表2所示;提问环节观察量表,如表3所示。依据以上量表对3位新手型和3位熟手型小学科学教师的同课异构进行课堂观察,转录为文本后,采用双重校对制度编码,以确保其有效性,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得到6位教师课堂提问的具体信息。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课堂提问数量比较分析

在提问数量方面,新手型教师多于熟手型教师(296>289),但这并不意味着新手型教师能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由课堂观察可知,造成新手型教师提问数量偏多的主要原因是新手型教师缺乏对学情的把控,为详尽讲解某一知识点而对其进行重复或拆分提问;熟手型教师的提问数量也偏多,但总体来看,他们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在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提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技巧比较分析

在提问技巧方面,新手型教师使用技巧相对单一,在停顿、提示、追问、复述和转问等提问技巧中,停顿技巧使用频率为32.77%,而转问技巧的使用频率仅为5.07%。熟手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五种技巧时,则是相互穿插、比较均衡,课堂教学过程不会单调乏味,学生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相对更好。

(三)课堂提问类型比较分析

在提问类型方面,新手型教师的提问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等低水平问题上,数量占比为73.21%,较难提出中高水平的问题,尤其是评价水平的问题,可见新手型教师提出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中高水平问题的能力不足。熟手型教师提出应用、分析等中等水平问题的数量占比为24.91%,而新手型教师提出该类问题的数量占比仅为14.53%;

熟手型教师提出综合、评价等高水平问题的数量占比为16.95%,而新手型教师提出该类问题的数量占比为12.17%

。因此,两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均应注重中高水平问题的设计,并基于真实情境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其高阶思维。

(四)课堂提问环节比较分析

1.发问环节

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发问环节使用直问的频率均较高,分别是40.20%和43.60%,直問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有利于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发问环节使用设问的频率偏低,分别为3.72%和5.88%,设问的方式常用于强调以吸引学生注意,使课堂结构更紧凑,但由于其通常是自问自答,过多使用也会降低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因此,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发问环节应多使用探问、追问的方式,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

2.候答环节

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发问后候答所用时间在3s以上的问题数量占比依次为9.52%和7.64%,两类教师的候答时间主要集中在发问后1s以内。相比而言,熟手型教师往往能有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既节约可候答时间,又可提升教学效率;而新手型教师在发问后无引导,或是引导不到位,导致不能很好地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

3.叫答环节

新手型教师的叫答方式主要是学生集体回答,其采用这种叫答方式的问题数量占比为66.18%,而熟手型教师的叫答方式主要是学生自愿回答,其采用这种叫答方式的问题数量占比为44.00%。相比于学生集体回答,学生自愿回答更能反映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学生自愿回答维度,新手型教师的问题数量占比为18.14%,熟手型教师的问题数量占比约是新手型教师问题数量占比的2.4倍。在点名学生作答维度,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的问题数量占比依次为11.27%和5.78%,可见,在叫答环节中,新手型教师更喜欢点名学生作答。

4.理答环节

在理答环节的积极理答方面,熟手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积极理答的问题数量占比依次为35.17%和21.74%,虽然熟手型教师积极理答的问题数量占比高于新手型教师,但两者积极理答的问题数量占比均偏低。在积极理答的激励性理答中,熟手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激励性理答的问题数量占比依次为11.38%和3.01%,熟手型教师激励性理答的问题数量占比约是新手型教师的3.8倍。在消极理答的不予理睬中,新手型教师不予理睬的问题数量占比高达72.24%,这很不利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三、新手型与熟手型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干预策略

(一)控制提问数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

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平均每节课的提问数量分别约为98和96个,一堂课按40分钟计算,其平均每分钟的提问数量约为2.5和2.4个,教师课堂提问的频率之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使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这也包括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提问。因此,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均应控制提问数量,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思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重视问题设计,尤其是新手型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提出了过多的管理性和无效性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质量提升,有效的提问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启迪思维[5]。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控制课堂提问数量,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自主学习真实发生。

(二)善用提问技巧,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提问技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的,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提问技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由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可知,新手型教师使用提问技巧时侧重于停顿,而提示、追问、复述和转问等技巧的使用频率偏低,说明其提问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氛围沉闷,与学生互动交流也不顺畅。因此,新手型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使用多种提问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熟手型教师也习惯使用停顿技巧,但他们能注意到将这一技巧与其他提问技巧均衡使用,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学生自觉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单一的提问技巧,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视听疲劳,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技巧,能有效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情绪饱满,不自觉地“卷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三)提高提问水平,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其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高水平的提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由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可知,新手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难提出高水平问题,这可能受制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6],同时与教学实践经验也有一定的关系,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关键能力,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7]。因此,新手型教师要主动成为学习型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活动和自身学习活动时间,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期刊,研读课程标准和参与职后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提问水平。新手型与熟手型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应关注高水平问题的提出,依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基于学情分析进行精准的教学诊断,完善教学设计,合理设计出高水平问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值得注意的是,一堂课并不是高水平提问越多越好,一定要把握好限度,使教师的提问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相匹配[8],在确保全体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教学思路的前提下,进行有难度梯度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在深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发展自身的高阶思维。

(四)活用提问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的基本环节包括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

在发问环节,新手型教师易出现问题表述不清而产生歧义,学生不易理解的情况。熟手型教师善用直问的方式,且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具体的问题情境,采用多种发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此,在发问环节,教师首先要表述清晰,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其次要善于运用多种发问方式,使直问、反问、设问、探问和追问等方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候答环节,新手型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且急于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答案,这看似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实则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熟手型教师会根据提问类型来把控候答时间,学生往往能有效地回应教师的问题。因此,在候答环节,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学情的差异和具体的课堂情境设置恰当的候答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或讨论,以发展其高阶思维[9]。

在叫答环节,新手型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愿回答问题,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有待提升;熟手型教师在该方面虽优于新手型教师,但也需要提升。因此,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均应注意引导学生自愿回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恰当的叫答不仅能检验教师对学情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控,提升教学效率。

在理答环节,新手型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正面回应,对其进行积极理答,让学生自觉地信任教师,促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熟手型教师更善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理答,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使其愿意主动学习。积极理答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励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10]。因此,新手型和熟手型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均应注重使用积极理答,但同时也应注意积极理答的“度”,教师的鼓励应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这样学生才能真切体验到教师理答的真诚和可信。

当然,课堂提问环节也不是一成不变、不可逾矩的。譬如,设问多是教师为了强调教学重难点而进行的自问自答,一般只有发问环节;发问后学生集体回答,就省去了候答环节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提问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互动对话的过程,只有两者真正进入互动状态、形成思想碰撞交流,才能达到课堂提问应有的效果。由于课堂提问的复杂性,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课前均要做好教学设计,尤其是在教学重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基于真实情境,选择使用不同的提问技巧,通过提出高水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让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引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李猛 王后雄,華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苗棽棽,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第一中学,河北邢台 055150;尹晓翠,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7.

[2] 孙慧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5):65-67.

[3] 邝孔秀,刘芳,劳金晶.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10):77-81.

[4] 胡启宙,孙庆括.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和反馈水平实证研究—基于三位教师课堂录像的编码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15(4):72-75.

[5] 黄宝权.中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6(8):53-55.

[6] 孙世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50-52.

[7] 王后雄,李猛.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2020(6):40-46.

[8] 张春莉,吴加奇.小学数学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认知一致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8):80-85.

[9] 李猛,夏新璐,王世存,等.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的量化研究—基于对四位教师公开课实录的编码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5):45-49.

[10] 李如密,刘巧叶.教学理答艺术:内涵、功能、要求及优化[J].教育学术月刊,2013(9):91-95.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