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匮要略》将息理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防治的启示

2022-11-23 01:01韩亚雪杨梓黄硕赵婷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服药病情临床

韩亚雪 杨梓 黄硕 赵婷 范永升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金匮要略》由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著。张仲景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杂病诊疗体系和杂病经方体系,为临床治疗杂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诊治思路。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将息理论,对现今临床仍有颇多启示。“将息”之意,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但大体可归为两类。一者,即休、养,将养调息,主理养护以复生息;二者,将者“开始”,息者“停止”,即“何时开始服药,何时终止服药”。在临床实践中,无需拘泥“将息”本意,兼顾二者更有助于巩固疗效,以求正存邪去,正如《墨子》所言“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遗传、环境、内分泌、感染等因素有关,常累及皮肤、黏膜、关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及淋巴系统等[2]。中医认为,其发病与先天不足、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外邪侵袭、阳光暴晒、药食所伤等有关[3]。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SLE病名,现多归属于“阴阳毒”范畴。SLE病程缠绵,症状繁多,治疗以控制病情为目的。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金匮要略》中的将息理论,以期对SLE的防治提供借鉴。

1 将息理论

将息理论大意即中病即止,诸法方药皆有偏性,法之过度则伤人正气,力若不及则病邪难除。《神农本草经·序例》载“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4],因病施方求“中病即止”。仲景因人制宜,审病度证,在《伤寒论》尤其汗吐下三法中强调将息法之“中病即止”原则,尤其服药后之将息,以助方效,随病更法。目前临床服药模式较为固定,大多为每日一剂,日服二次,其效不著时往往换方调伍,再进另方,却忽略了服药将息。再者,“将”有“养”之意,“息”有“停止、休息”之意,“将息”合指“休息、调养、养息、休养”[5]。 “将息”一词最早见于《伤寒论》第14条桂枝加葛根汤的方后语“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指出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方法,除药后无需啜粥外,其均参考桂枝汤。此处“将息”意为调理休息,专于施方后护养,更助正气以驱邪,包括药后啜粥、温覆微汗、见效停药、不效续进、药后禁忌等方面。

《金匮要略》中亦有关于“将息”的记载及相关理论的体现,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第12条葛根汤的方后语,阐明了葛根汤的药后调护方法,“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此外,书中的将息理论还包括药物煎煮、服药方法、药后观察、药后护理、饮食起居调护等多个方面,是治病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如今临床诊治常常忽略。

2 禀赋不足,易受外邪——扶正祛邪

《灵枢·百病始生》记载“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指出正虚是外邪致病的重要因素。《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篇》云“寸口脉沉而弱……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论述了人体肝肾精血亏虚,易受外邪侵袭,如久居潮湿之地、淋雨外感寒湿等,可导致水湿内侵而发生历节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提示内养正气,外慎邪气,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若不慎发病,应在疾病早期及时治疗,施以导引、吐纳、针灸等法以驱邪外出。因此,内养正气,外避邪气,注重生活起居,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范永升教授[6]提出,SLE的发生以阴虚为本,热毒、瘀血为标,热毒血瘀阴虚是其基本病机。由于SLE患者素体正虚,阴血不足,常易外感寒湿、热毒等邪气,痹阻经脉气血,血行不畅,酿生瘀血,诸邪胶结,聚于肌表则红斑皮疹,陷于骨节则关节疼痛,津气循行受碍则口燥咽干、神疲乏力[7]。在治疗上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体内异常的免疫环境易于诱发或加重感染。此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亦会导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脂代谢紊乱等[8]。因此,日常生活中涵养正气、外避邪气对SLE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医效秘传》记载“动而生阳,静而生阴”[9],动静结合有助于阴阳生长,扶助正气。SLE患者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应适当运动,如八段锦、养生操、太极拳等皆能内修正气,外炼百骸,且不耗精血,方能正气得长,邪气渐消。现代临床研究亦指出,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狼疮病情,提高生活质量[10]。“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远风寒,避湿热,本虚亦不中病;若摄身不慎,感受风寒,直中三焦,水道满溢,浮于腠理,内蕴脾肾,而见全身水肿诸症。此外,部分SLE患者易合并雷诺现象,风寒湿邪侵袭,客于经络,局部血行不畅,常出现手指皮肤发白、发紫的症状,故尤需注意避风寒诸邪。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减少寒冷因素等刺激。另外,紫外线是SLE发生进展的主要诱因,故日常防晒护理同样重要。

3 病因复杂,症状繁多——寝食有节

日常起居不慎,亦会促进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进展。《金匮要略》亦记载诸多相关内容,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云“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提示五脏各有其喜恶,应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护理方法。如“房事勿令其竭,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提示要节制房事,勿使其竭乏,避免肾精耗竭,而伤先天之本;同时,饮食应有节,勿过食寒凉辛热之物,避免损伤脾胃,而伤后天之本。此外,张仲景尤其注意服药后的饮食宜忌,如五苓散方后“多饮暖水”,十枣汤方后“得快下后,糜粥自养”,桂枝加黄芪汤方后“饮热稀粥一升余”,药后适当饮食可扶助正气,助增药力而祛邪外出。若饮食不当反会加重病情,影响药物疗效,如乌梅丸后“禁生冷滑臭等食”,侯氏黑散后“禁一切鱼肉大蒜”。此外,张仲景亦重视药后的护理措施,如防己黄芪汤服用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旨在助之以温,远之以寒,促进方药的疗效。

SLE病程缠绵,需要日常起居调护的配合,方可促进病情稳定。SLE患者常伴随肌肉关节疼痛,需注意起居环境,若久居寒冷潮湿之地,易使外邪侵袭机体,流注关节肌肉,痹阻气血,加重关节肌肉肿痛。此外,SLE患者须调其饮食,药食相合,食之五味更添方药之功。如高热、斑疹鲜红等热毒血瘀明显者,平素宜多食凉润清泻之味,如莲藕、冬瓜、绿豆等,以助清热泻火解毒之功。藕能清热除烦,《滇南本草》记载“多服润肠肺,生津液”[11];冬瓜甘淡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绿豆可解毒利水,“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12]。若SLE患者出现局部斑疹暗褐、低热、盗汗、面颧潮红、口干咽燥等阴虚内热症状,平素宜多食鸭肉、猪肝、枸杞子、桑葚等滋阴润燥之品,养阴补益,同时避免过食辣椒、姜蒜等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助热伤阴,加重病情。

4 女性为多,七情内伤——调畅情志

叶天士[13]《临证指南医案》中言“女科病,多倍于男子,而胎产调经为主要……从左而起,女人以肝为先天也”,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体现妇人病治肝的重要性。《金匮要略》妇人三篇载方36首,其中治肝者11首,可见仲景亦重视从肝调治妇人病。《柳洲医话》记载“七情之病,必由肝起”[14],故情志因素与肝密切相关。关于妇人病的致病因素,《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所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概括了气虚血少、久积冷气、气机郁结是妇人患病的主要病因,而气机郁结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则为情志。

SLE属于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之一,我国患病率为70/10万,以育龄期女性多见,女性的患病率约为113/10万[15]。SLE病情复杂,病程迁延反复,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给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负担。据报道,SLE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16]。一者,年轻女性患者由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而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引起面容、体型等变化,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增加心理负担。再者,育龄期SLE女性患者的生育要求也是临床面临的问题之一,妊娠会增加SLE病情复发的风险,同时疾病本身也会增加孕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17]。此外,SLE患者常常出现脱发、皮疹、关节疼痛等,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忧思郁怒等情绪改变,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郁久亦可化热伤阴;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失于调达,血行不畅,酿生瘀血,痰瘀互结,热伤阴血,病情反复,难以控制。此时,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临证时耐心倾听以及分析病情,鼓励患者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平复情绪,促进病情的恢复。

5 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医患沟通

《金匮要略》强调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服药方法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体质强者多服,体质弱或老年及少年儿童宜少服,如治疗悬饮的十枣汤方后“强人服一钱匕,弱人服半钱”;治疗咳嗽上气的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后“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同时,《金匮要略》书中在遣方用药后,常附有服药后的特殊反应、处理措施及禁忌等易被忽视的问题,注重观察药后病情变化,及时护理以防病情加重。如百合地黄汤方后言“大便当如漆”,白术附子汤服用后“其人如冒状”,乌头桂枝汤方服后“如醉状”,说明服用附子、乌头此类毒性药物后可出现头昏头晕症状,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若用药正确无误,也可出现相应的缓解症状,表明病情趋向好转,可提前告知,以提示患者及时停药,如百合滑石散方“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麻黄加术汤方“得下止服”;栀子豉汤方“得吐则止”。这些方法对于SLE患者的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素问·汤液醪醴论》言“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提示医者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患沟通,为患者的身体健康而审慎行医[18]。因此,治疗期间详细告知患者病情特点、服药方法、药后反应等,有助于得到患者的认可,从而更好地配合并接受治疗。如SLE患者阳虚水停,出现面目四肢浮肿、畏寒肢冷等症,临床运用附子、乌头等辛温通阳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毒性和患者的体质问题,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详细告知患者附子、乌头应先煎久煎,以减低药物毒性。又如SLE患者关节红肿热痛,运用石膏等寒凉药时,应告知患者观察大便情况,可能出现大便次频、胃脘不适等症状,避免引起恐慌。

6 结语

将息是临床上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值得重视并运用于临床实践。《金匮要略》中具有丰富的将息理论,从药物煎煮、服药方法、药后观察、药后护理、饮食起居调护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指导了临床杂病的防治与康复。该理论对防治SLE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临床上从扶正祛邪、寝食有节、调畅情志、医患沟通等多个方面综合调护,有助于SLE的长期缓解。然而,临床工作中如何“因人制宜”“辨证施治”地应用将息理论,实践调护方法,目前尚缺少统一的标准。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有待开展量化的将息研究,以促进中医理论的守正创新。

猜你喜欢
服药病情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THE FAREWELL
听诊器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