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探索
——以大班区域活动“好玩的斜坡”为例

2022-11-23 13:14江潋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斜坡小汽车积木

江潋滟

(顺昌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南平 353200)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育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1]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感知等全方面发展,是最能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视角”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2]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是一种以儿童自身游戏需要与兴趣为出发点,突出儿童生活体验,及时生成游戏活动,将生活与游戏进行多元化深度融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其情感需求与最近发展区,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层次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提炼幼儿的学习经验,以优化并推进游戏。本文以大班区域活动“好玩的斜坡”为例,探索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

一、追寻幼儿兴趣点,关注幼儿生活体验

(一)捕捉兴趣需求,生成游戏活动

幼儿的兴趣点不仅蕴含着幼儿在某一阶段的发展需求,还体现幼儿在某一领域的现有发展程度。明确幼儿的兴趣所在,分析幼儿兴趣表现出的发展需要,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育理论只停留于表面,思维固化,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的游戏,幼儿自主性较低,参与度不高,游戏兴趣是被成人装饰了的兴趣,失去游戏的真正意义。为此,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抓住幼儿的内心需求,即时生成游戏。

例如,教师观察到幼儿近段时间常带玩具来幼儿园,书包里总是装着几款自己喜欢的玩具小汽车,有的是跑车,有的是方程车,有的是警车等,尤其是男生,特别钟情于小汽车。针对此情况,教师抓住幼儿最为关注的兴趣点——小汽车作为切入点,和幼儿进行一次谈话活动,随后展开小汽车游戏活动。幼儿兴致勃勃地在平路上赛车,最后挑战至斜坡上赛车,自发生成区域游戏——“好玩的斜坡”。这种方式生成的游戏,是幼儿在熟悉的内容里展开,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这既省去教师挖空心思地想主题内容,也尊重幼儿的真实想法,有助于幼儿满足自身发展的认知需求。

(二)基于生活体验,将生活与游戏深度融合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3]幼儿天生喜欢游戏,生活中的木板、沙子、鹅卵石等都可以作为他们游戏的材料、想象创造的素材。教师应该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逻辑,站在儿童生命成长的立场,回归大自然,寻找贴近生活的素材开展游戏,为幼儿搭建充满趣味且能激发求知欲望的游戏课程。

例如,闽北山区的木板随处可见,适合作为游戏材料,不仅充满乡土气息,而且收集起来也容易。幼儿从书包中取出小汽车后,木板成为幼儿心中的汽车赛道,他们自发用木板搭建公路,“汽车之旅”拉开序幕。小汽车或在平坦的道路上疾驰,或在弯道上小心翼翼地转弯,最精彩的莫过于在斜坡上挑战——谁的小汽车跑得最快?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比赛方式,有的独立战斗,有的组团协作,在不断操作尝试中动手、动脑,眼、脑、耳、手等多感官协调参与,获得乐趣的同时,语言沟通、合作协调、动手能力等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优化游戏推进

(一)提供利于幼儿自主选择的材料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4]丰富的游戏材料可以让幼儿产生游戏行为和游戏联想,引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各种游戏材料的探索行为,能促进其认知、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游戏的推进。

大班区域游戏“好玩的斜坡”中,为了提供给幼儿多样探索的机会,教师在班级设置了“材料超市”,让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自由选择所需材料,让材料发挥多种价值。[5]幼儿饶有兴致地到材料超市选择形态各异的小汽车、各种形状的积木、不同的球等进行游戏。教师引导:“玩一玩,看看谁跑得快?试一试,看看谁能滚动起来?比一比,看看谁滚得快?”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发现,除了小汽车和球能在斜坡上跑得快,圆形的积木也能在斜坡上快速滚动。随着游戏推进,幼儿自发淘汰不能滚动的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的积木),自然筛选出游戏主体材料——小汽车与球,从而推进游戏的深度发展。游戏中,教师设置的材料超市,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幼儿对材料的每一次自主选择、淘汰,都是其观察、思考的结果。反复的游戏操作、摆弄、实验、记录等,不仅让幼儿保持好奇心,发现乐趣和奥妙,激发探究热情,而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提供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特点不同,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供材料。5-6 岁的大班幼儿,游戏活动自主性相对提高,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逐渐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批评能力显著提高,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创造欲望比较强烈。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大班区域活动“好玩的斜坡”中,教师在材料超市中投放木块、木板、木墩、碳化积木、海洋球、弹力球、乒乓球以及形状不同的小积木、造型各异的小汽车等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5]幼儿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后,和同伴一起制定游戏规则,一起搭建斜坡,探究重力与速度的关系。三种不同的球、形状不同的小积木、造型各异的小汽车等丰富的材料,是基于大班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及合作意识而准备的,这些同类不同质的材料,给大班幼儿提供观察、比较、选择的空间,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

(三)提供材料暗含教育价值

暗含教育价值的材料,指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操作和使用游戏材料,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体验,激发探究动机和创造热情的一类游戏材料,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发展。“好玩的斜坡”中,木板、碳化积木、海洋球、弹力球、乒乓球、小积木、小汽车等低结构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且每一份材料都隐含探索点(如斜坡的高与低、快与慢、光滑与粗糙,球的大小、重量等)。材料没有规定的使用方式,幼儿可自主探索,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中操作材料。每份材料在与斜坡的互动中,都能引发幼儿聚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5]

随着游戏推进,教师有意在材料超市投放若干个套娃式的小球,鼓励幼儿将游戏活动搬至户外——沙池附近。当幼儿拿到套球时,他们欣喜地喊道:“这个球可以打开!里面还有一个小球,最里面还藏着一个小汽车玩具!”幼儿不停地把球拆开,急切地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好玩的玩具。[5]幼儿在沙池中玩出新花样,他们取来小桶、铲子、沙子,往球里装沙子。幼儿发现未装满沙子的球能像乐器一般发出声音,而塞满沙子的球则没有声响。在后续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展开进阶游戏——滚套球(内装沙子)比赛。教师巧妙地将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沙子呈现在幼儿面前,这一隐形材料的提供,促使幼儿玩套球、玩沙,两者结合玩,探究小球滚落的速度与球的轻重有关的规律,在操作中步步验证,从而接近答案、找到答案。

三、立足儿童视角,淡化教师的“教”

(一)支持鼓励,关注幼儿情感需求

在游戏中,教师要俯下身用心观察,关注幼儿的视角,读懂幼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表情以及情绪的变化。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创意想法得以表现和释放,鼓励幼儿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现象,大胆说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同时,允许幼儿在游戏中失败:“不着急,再来一次。”“还可以怎么玩?试试看。”教师支持性的语言,一个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足以让幼儿情绪平静而充满自信。教师用支持、赞赏和包容的态度,鼓励幼儿自我调适、再次尝试,在失败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方法并不断挑战,直至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收获成功与喜悦的情感体验,而且注意力与意志力都得到锻炼。

(二)适时引导,重观察轻说教

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宰者,教师只是为儿童提供游戏的材料、创设游戏的环境并保证他们游戏的时间,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让幼儿的创意想法得以表现和释放。[5]有的教师担心幼儿不能完成任务,过分关注游戏预设目标是否达到,导致苦口婆心地“教”,淡化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抹杀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游戏活动中,部分教师的介入和指导意识过于强烈,处处表现出对于幼儿游戏的干预:“你这样做不对,不行!”甚至有些教师着急把答案和盘托出。这样高控干涉游戏,导致幼儿游戏的玩法与内容表现出单一性与程序化,游戏沦为压抑被动的“假游戏”,而不是意义饱满的“真游戏”。

针对上述现象,教师要辨识并及时抓住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适时指导幼儿与游戏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根据游戏发展进程,提升游戏氛围和情境,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如“好玩的斜坡”中,“比比谁的球滚得快”这一环节,涵涵的球总是比别人滚得慢,重复几次,还是落后于他人,他的心情沮丧失落。教师平行式介入指导:“为什么你的球跑得慢?仔细观察,你的斜坡和球与别人相同吗?”涵涵说:“球是一样的,可是我搭斜坡用的木板很旧,而且有点破。”其他幼儿说:“木头有很多节疤,像是停车场里的减速带,难怪球跑得慢。”接着,幼儿展开讨论:“我们来制作一个真正的减速带斜坡吧。”随后奔向美工区,选取瓦楞纸装饰斜坡,模拟出减速带的形态。幼儿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直至验证出小球滚落的速度与斜坡的光滑程度有关。

四、提炼幼儿学习经验,触及幼儿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出,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最近发展区。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是最理想的组合模式。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为同伴模仿学习提供良好的契机,能够拓展幼儿思维能力的边界,将“你”的经验、“我”的经验建构成“我们”的经验。

如在“好玩的斜坡”中,个别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同伴,将碳化积木竖着摆放,与木板组合,搭建出更高、更陡峭的斜坡。斜坡搭好后,有幼儿提出一起玩“冲关游戏”,使游戏的趣味性、竞技性进一步提升。在游戏中,幼儿之间同伴互助、合作创新,不仅促进游戏规则意识的形成,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游戏的不断推进中,触及最近发展区。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教学要立足儿童视角,追寻幼儿兴趣点,关注幼儿生活体验,提供相契合的游戏材料,不断创新探究适合幼儿个性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成为游戏的主人,并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斜坡小汽车积木
堆积木
小汽车开回家
Song of the Motherland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小汽车
有趣的积木
小汽车书签
玩积木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