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以构成与应用课程为例

2022-11-26 09:59
关键词:线下思政课程

黄 卓 邵 伟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可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概念解析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与时代科技进步相契合的一种将在线教育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传统授课变为引导性授课。

(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入融入思政要素,真正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课程的思政点,需要授课教师深度开发并充分挖掘,教学设计上要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并融于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知识传授融会贯通,思政育人润物无声。〔3〕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现状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发展现状

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众对在线教育的需求激增,加速了在线教育在下沉市场的渗透。据统计,在2020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09亿人。

近年来,国家精品课建设经历了从线下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到线上的精品资源课程建设。2017年,教育部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加上2018年认定的80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国已建设有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辽宁省2020年确立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6门。

(二)课程思政建设状况

以“课程思政”为题名、“精确”为相关度、“2022年2月15日”为时间节点,中国知网共有29737篇课程思政研究成果。

从上面的检索到研究成果数量上来看,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从2018年开始急剧上升,到了2021年初年,由2018年的952篇研究成果,上升到150748篇,增长了十几倍。

而以“线上线下课程思政”为主题名、“精确”为相关度、“2022年2月15日”为时间节点,中国知网共有254篇课程思政研究成果。

从上面“中国知网”检索结果可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在近三年呈急剧上升态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亦是近年来广为采用的授课模式改革,而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研究,还处于尚待开发阶段。因此,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的研究势在必行。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线上教学约束力不够,学生管控难

信息时代的今天,线上教学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以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为特点,深受学习者的喜爱〔4〕。但同时,在教学的同时,由于不是面对面的教授,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管控不够,学生会出现溜号,不集中精力,开小差,学习不够认真等状况,特别是在对学生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如果一味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用知识堆积的形式,制作线上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都会受到影响,难以实现知识学习和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线上教学思政元素融入过程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

线上教学需要大量的线上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多数资源是视频、案例、课件、文本等形式,在学习中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内容多以学生主动观看、学习查阅为主,在互动性上略显不足,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难度。而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也稍显单一,由于缺少互动性,课程思政的实施有些被动,不能够主动、形式灵活地融入课程教学中。

(三)线下教学实践环节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够

在进行专业教学线下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而不能够很好地融入思政要素,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没有将思政要素和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深入融合,全面整合,没有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达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四)缺乏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考核评价标准

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的考核方式,往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提升,思政要素融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在考核评价过程中,缺少思政要素的考核内容。也不能够合理地评价学生职业认知、职业素质、操作水平等内容,课程思政教育有些流于形式。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的改革目标

这里以设计类基础课程“构成与应用”为例。“构成与应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手绘及审美的能力,学生主要掌握色彩、图案等搭配及运用的技能,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和色彩搭配能力、手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扎实地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三大构成的专业知识,从而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能力目标:以技能训练、审美素养训练、创新意识培养为基本要求,提升学生手绘表达能力和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认知,使学生爱上设计,爱上创作,为塑造未来职业训练提供基础的职业审美素养。

价值目标: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渐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培养有情怀、有温度、有专业技能、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五、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

(一)理念和创新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注重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动地接受;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用他们熟知的内容,启发式教学,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坚持春风化雨方式,启发学生从被动、自发学习,转向主动、自觉学习。〔5〕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构架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训练主要让学生完成相应设计作品,选取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主题,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用手中的彩笔,描绘热情、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图画。

3.校企合作与共赢发展相结合

在培训模块中,以企业采访、微课制作等形式,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该模块制作,内容中将职业理论操守和职业德育教育融合,以身示范的演绎勤业、敬业、精业的工匠精神。〔6〕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拓展第二课堂,利用“手绘社团”平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增进互助,培育自主精神、独立品格。同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有所提升。

(二)实施步骤

1.思路与方式

思路:课程“构成与应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辅,通过知识点、典型案例、实践技能等方面,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方式:打开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产生情感的共鸣,因为深入内心,知识点也会顺其自然地记在学生心里。

2.构建理论体系

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混合式课程全过程的方式方法,通过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融入典型案例、融入实践项目、融入第二课堂等方式方法,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使之以“三点”方式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即切入点、动情点、融合点。

3.创建实践平台

①线上

知识理论模块:通过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典型案例、拓展知识点等形式,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充分融合。比如,在讲解重复构成概念的时候,举例国庆阅兵视频,让学生们在理解规律骨骼构成的同时,感受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

互动答题:通过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测试,以抢答的形式,培养竞争意识。

作业点评:思政元素融入教师点评、作业批注。通过对学生的线上提交作业的文字点评+语音批注,指出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②线下

实践技能点:通过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实训、拓展实训,可以以主题融入和形式融入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工匠精神。

作业点评:通过思政元素融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可自行上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讲解,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互相之间对作品进行评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课后展览:通过课后作品展览的形式,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建立自信,正确认识自我。

第二课堂(社团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使课堂教学得到有益延伸和补充,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和能力,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实现实践育人。

六、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线上教育和线下培养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形式。不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以及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把两者充分融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重要任务,使专业课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实现思政育人,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线下思政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COZMINE线下集合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