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

2022-11-27 00:47贾晓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生物知识点生活化

贾晓霞

(广州天省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650)

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物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反映生物学的价值。因此,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归纳与分析,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让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生物的规律,能够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认知。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受历史因素的限制,初中生物教学仍旧沿用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很多老师都是一言堂,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单向地讲解生物学科内容,过于看重生物理论知识,而未能将生物学科和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这就很难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懂得讲解书本知识,整个课堂变得十分枯燥,方法不灵活,显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深度偏低

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不少老师未注重对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仅仅在课堂上讲解理论要点,很少涉及实践层面上的引导。不少老师不是十分清楚生活化教学,将生物理论知识等同于生活化教学,这就缩小了生活化教学的范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不利。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这个知识点,很多老师都会拿来主义,对学生学习几乎毫无帮助。在学生眼中,这些仅仅为生物理论知识,和他们的生活、学习没什么太大关联。究其根源,这是老师自身对生活化教学存在理解方面的偏差,对生活化教学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学生缺少必备的生活经验

伴随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代人的幸福指数也得到提升,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成长。受错误观念的桎梏,有些家长私自包办孩子的未来,使其和社会、生活开始脱节。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令学生得不到该有的生活经验。即便懂得课本上的知识点,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很难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过去的生物课堂上,教师总是注重讲解书面知识,学生只能在枯燥、乏味的气氛中学习生物。所以,将生活化教学和生物课堂进行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是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让学生清楚生物知识、生活二者的联系,从之前的被动学习转为如今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水平。

(二)有利于丰富生物课程内容

以往的生物教学目标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的生物知识,将生活化策略引入生物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点,让学生接受生命、道德教育。如此,不仅丰富了生物教学内容,而且也让学生在课堂上领会生命的可贵,从而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生物课堂,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特点组织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增强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对操作性较高的生物知识点,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生物知识点,为科学素养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有利于加快生物教学改革

在初中阶段,很多师生都会将生物课看作是“副科”。对生物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也更多选择死记硬背。该种授课、学习方式,必然会降低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其违背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生活化教学模式相对更为直观、灵活,在初中生物课上建立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转变过去应试化的思想,认清生物教学的地位和价值,引入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二是让学生将生活现象、案例和课本上的生物知识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培育生物学科素养。这就说明,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加快生物教改进程的必要途径。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引入生活实例

对初中生来说,生物学科是一门陌生、新鲜的课程,生物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挂钩。所以,教师需要巧妙地将生活实例导入到生物课中,让课堂教学逐步融入生活,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兴趣。将生物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掌握生物课堂的知识点。如“植物的生长”这节课,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准备一盆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盆花,一边观察一边回想自己家中养花会做哪几件事。多数学生会马上想到一个动作:浇水。该情况下,教师需要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浇水的动作,让学生仔细查看浇水的准确位置,引发植物吸收水分的核心器官。紧接着,教师开始播放湖水边柳树被“打针”的整段视频,让学生根据过去学到的知识来思考为何会有这些现象。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适时地引入实例,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度和欲望,让他们自主地加入生物学习。另外,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也可以拍摄几组小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懂得植物生长期间必备的营养成分,如水、无机盐,加深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就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学习要点。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学习并非简单地向外部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身要懂得构建和积累经验知识。在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下,丰富和扩展经验知识。因此,生物教师要懂得仔细地观察生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进行联合,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深入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讲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按下列步骤来设计课堂:老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背后讲的其实就是遗传问题。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长得都不高,但孩子身高却很高;父母两个人都是双眼皮,但孩子是单眼皮。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列举有趣的生活案例,教师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将生物和个人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探索新的知识。如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真实的生活素材,提供和课堂教学相匹配的生活情境,并提出如下疑问:“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中,哪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糖类、脂肪还有蛋白质吗?没吃早餐就来学校的同学,为何上第四节课就会有脸色苍白、浑身乏力的现象呢?患者无法进食时,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液,这是什么原因?小刚患上重感冒,好几日没有进食,身体马上就开始消瘦,这是什么原因?减肥的秘诀在于少吃多动,你认同这种观点吗?青少年和伤病员为何要多吃奶、鱼和肉这些食物?”上述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都会让学生觉得十分亲切、有趣。提供这种生活化问题情境,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还可以调动他们解决疑惑的能动性。再如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与生活化问题相关的课件,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望。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爱吃糖拌西红柿的同学,吃完后是不是每次都能看到碗里留下很多西红柿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种问题可以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碰到的生物现象。

(三)融合生活情境组织探究活动

教师应设计合适的探究活动,提供生活情境式气氛,优化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加入课堂,强化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分组合作、解疑,说出各自的看法。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组实验,小组成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分析现象,讨论问题,表达个人的想法。教师方面也要适时解疑、释惑。紧接着,学生翻阅教材里面记录的实验,分小组进行探究。学生可以从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作用三个方面去探究。从而得出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此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得出的结论适时对学生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呢?”学生这时候就能理解“细嚼慢咽”这个词语所包含的生物科学道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每每吃饭的时候就会把这个知识点重新想起来。

再如教师提出有关“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方面的问题后,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很多学生都会乐于参与,搜集资料信息和仔细分析,了解三大营养物的功能,在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由小组派代表来解释这些典型的生活现象。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碰到的疑难处及时进行释惑。再如结合教材的“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这个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编制合适的方案,自行测定食物(如花生仁、黄豆或是大米)中的能量,感知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利用这类生活相关的探究实验,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使其养成科学的思维。

(四)促进生物知识的应用

生活中,生物学知识的用途十分宽泛。教师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拓展,指导学生将之前学会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促进“学”“用”的完美结合,即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又树立起生物科学素养。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乐趣,从生物学的视角去认识、感受生活,培养健康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另外,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原来学会的生物学知识迁移至生活中来。例如,学习完“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这节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分析每天的膳食,搜集食物营养相关的资料,为自己或是家人编制一份科学的膳食计划,同时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以小组方式进行分享、沟通。经过初步完善,结合之前设计出来的食谱,学生可以自己在家中动手烹调,请父母品尝,讲明食谱中的道理。利用这种下厨的实践,学生可以得到亲身体验,用知识来指导日常生活,在这种学以致用中领略营养均衡的要求,感受营养物对健康的重要性。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同时也懂得了关爱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再如,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设置这样的生活化生物实验:拿出一个纸盒,顶部有遮光板,另外一边则暴露于阳光下。将一只鼠妇放进盒子中,让学生自行去观察:鼠妇是喜欢待在阳光下还是阴暗处呢?对中学生来说,这种小实验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调动其参与观察和探究活动的能动性。利用这种观察实验,学生也会懂得光照、温度和湿度对动物成长的影响,促进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均是水到渠成。

(五)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生物课程和每个人、大自然都有紧密的关联。所以,生物学习是一种生动、灵活的状态。如果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沉闷,那么生物教学也就丧失了其本身的趣味,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兴致,甚至会开始厌学、排斥。可见,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也很关键。关于课后作业,教师要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布置。作业内容上,优先选择和学生每天生活很接近的内容,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使用常规的生物问题,体会生活和学科二者的联系,提高个人认识。因此,教师要懂得设计实用性较高的生活化作业。如让初中学生前往某个地方进行现场考察,或是扮演某个角色。这样的课后作业,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懂得团结协作,并习得课堂上的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课后实践中也会感受学习的乐趣,调动他们对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并非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自主构建理论知识,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不仅完成了生活化作业,同时也巩固了生物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学习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关联。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并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于生物教学中,能够指引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生命,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个满怀生机的世界,懂得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和分析大自然中的生命,认识生物学科和日常生活存在的联系,善于将教材里面出现的生物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来,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培养生物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物知识点生活化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生物多样性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生物多样性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上上生物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