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教育模式对全身麻醉复苏期气管插管患者躁动的影响分析

2022-11-27 01:17王翔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指征躁动插管

王翔

气管插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容易出现呻吟、哭喊、挣扎及无理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意外拔管、伤口破裂及心脑血管等问题。研究显示,气管插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意识不清,且对于躁动知识了解过少,容易引发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将知信行教育模式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可以增加患者对于躁动知识的理解,转变患者对于疾病态度,并作用于患者行为,增加其护理配合度,可以降低麻醉复苏期护理风险[1]。本研究拟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麻醉复苏期气管插管患者躁动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气管插管患者100例,入选标准:(1)采用气管插管患者;(2)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加此次护理研究。排除标准[2]:(1)精神病患者;(2)合并多种重大疾病患者;(3)传染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0例)及对照组(n=50例)。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42~71岁,年龄(55.4±0.2)岁。观察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43~72岁,年龄(56.1±0.2)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1)术前6 h禁食、水;(2)要求患者洗漱完毕后,摘掉各项配饰(包括眼镜与假牙);(3)术中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脉搏、体温及血压等基础生命指征,及时报告患者异常情况;(4)协助术中插管工作;(5)注意术后保暖,及时将患者送至复苏室,观察患者插管情况,关注输液管道及输液情况;(6)为患者去枕,并使其平卧于病床,待术后6 h为患者安放枕头,但需要注意如果患者术后6 h依然没有完全清醒,需要立即报给主治医生,由主治医生进行详细诊断,不要贸然将患者脑部垫高,预防窒息及误吸等事件。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知信行教育模式:(1)术前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告知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症状以及并发症,增强患者术后应激心理;(2)告知患者气管插管的必要性,避免引起患者恐慌;(3)术前告知患者术后需要进行伸舌、张口及睁眼等活动,配合医生检查;(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患者能够完全掌握深呼吸要领,并配合术后气管拔管工作。(5)如果患者出现心理服务需求,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安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6)术后麻醉康复期愿意配合医生讲解个人体验,能够配合调查工作的开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发生躁动与风险事件情况。躁动采用自制躁动评分表评价,根据语言、行为及风险事件等共计6项内容进行评定,单项0~3分,当≥12分则判定为躁动。风险包括意外性拔管、渗血及生命指征波动3项内容[3]。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躁动18例,发生率36.00%(18/50);观察组发生躁动7例,发生率14.00%(7/5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45,P<0.05)。

2.2 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意外性拔管7例,渗血8例,生命指征波动31例;观察组发生意外性拔管1例,渗血2例,生命指征波动15例;观察组上述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2=4.86、4.00、10.30,均P<0.05)。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现代手术麻醉主要模式之一,能够减轻患者术中神经痛感,提升患者配合度。全身麻醉方式主要为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能够暂时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但与此同时,患者术后在麻醉康复期容易出现躁动现象,并表现出恐惧及焦虑等负性心理[4]。气管插管患者在麻醉康复期因为躁动出现渗血、意外拔管以及生命指征波动等问题,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因此需要对气管插管患者(麻醉复苏期)进行重点看护,减少风险事件。在常规护理中,更加关注患者术后生命指征监测、患者行为监督,并没有从患者本身出发进行疾病知识教育,改变患者观念[5]。

知信行教育模式是指通过术前对于患者进行访视,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帮助患者稳定术前心态,使其战胜恐惧心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知信行教育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疾病了解能力的影响。患者在术前接受知信行教育模后,能够对于治疗模式、疾病发展状况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献显示,可以将知信行教育模式延伸到术后,并于其他常规护理措施相对接,以此增强护理有效性,指导多项常规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在知信行教育前提下,也能够理解术后各项护理措施,减少抵触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外性拔管、渗血及生命指征波动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

综上所述,知信行教育模式可以增加患者对于疾病知识认知,平缓患者术前恐惧与焦躁心理,减少麻醉复苏期躁动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指征躁动插管
气管插管体位的研究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