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内素材提升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2022-11-28 20:08牛国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苏武课文教材

牛国宁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老师有详尽的教学计划,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学生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以及浓厚的写作兴趣。然而,笔者执教的高中艺术班,学生学习基础弱,对于写作大多有畏惧心理,兴趣不高,主要是没有素材积累,不会写作。基于这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以教材为依托的片段作文训练对高中艺术生作文教学更有意义。

一、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可以促进作文教学

(一)教材可以提供丰富的词句资源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篇文章如果只有自己那干瘪的论述而没有他人来佐证你的思想,那么这篇文章很可能会让人感觉到空洞乏味。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范文。无论是古代文人学者的作品,还是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从积累作文素材的角度来讲,对学生而言,课文内容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那么,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指出文章的妙语金句或让学生自己寻找文章佳句,学生课下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引用名言佳句的训练。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表示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路还长,还可以用今后的人生去补救以往的过失,非常具有哲理意味;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年纪虽然大了,但不会改变自己最初的追求,身处困境又如何,也绝不会改变自己远大崇高的志向。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种境遇,都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志向、梦想,不因一点点小问题就轻言放弃。

(二)教材可以提供典型的名人事迹素材

在高中语文五册必修教材之中,课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再加之选修教材,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可谓十分丰富,这些文章之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物事迹内容和作者具体的生平事迹,人物不胜枚举,如李白、苏武、蔺相如、鲁迅、陶渊明等等,对于平时阅读量有限的学生而言,这些人物事迹材料是学生素材的很好补充,而且,这些人物事迹素材所涉及的大多是从古至今的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歌咏赞颂。如:

在《苏武传》中,苏武奉命手持符节出使匈奴,不料遭遇匈奴内乱被强行扣留,历尽各种艰辛,在匈奴留居十九年,却从未改变自己的志向,最终,获释回汉。在苏武去世之后,为彰显他宁死不屈、坚定不移的气节,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在这个苏武仗汉节牧羊的故事中,苏武面对强权,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仍然能坚守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忠贞不屈的精神可歌可泣。

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众多丰富的人物素材,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这些人物的了解更加地立体。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去进一步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概括人物的思想特点,最终引导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将这些人物素材运用起来。

(三)教材可以提供独具匠心的技法示例

文章技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指的是作者在表达文章思想内容时所运用到的技巧、手段、方法的总称。学生在写作时不仅需要具有多样的写作素材,还需要掌握一些必须的写作技法。常见的手法有联想、想象、悬念、烘托、渲染、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等。写作技法内容包括文章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语言韵律、修辞等。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均为古今中外的名篇大作,这些文章之所以思想丰富、意境高远,流传千年余韵犹存,其中一个原因便在于文章中似乎不显山不露水的写作技巧。

比如在《祝福》一文中倒叙的运用,鲁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全文的故事情节,但文章的情节顺序并非按照一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进行,而是将祥林嫂的结局放到了整个故事的开头,这种倒叙的妙用是同学们写文章时可以借鉴的。

二、以教材为依托的片段作文训练可以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一)化整为零,夯实基础。

万事均难以一蹴而就,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写作量的积累犹为重要。高中写作教学的《大纲》要求,学生作文一般不少于14次,总文字量一般不少于2万字,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这对学生写作的总量和写作的速度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训练量,并在训练中逐步使学生的写作速度得到提升,而片段作文训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作文的训练量,能让学生将写作的各个知识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学生进行大作文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2.写少练多,勤于练笔

片段作文的特点在于它的短小,少则几十字,多则也差不多只有四五百字,从写作时长上来看,学生完成一篇片段作文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多个时间点进行写作,一周可以训练三四次,与大作文训练相比,训练的频率显然增加了,学生练笔的次数也多了。在每次练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所谓厚积而薄发,学习与思考次数的累积会让学生的作文越来越长,写好一篇大作文将渐渐不再是一件让学生头痛的事。

3.积累素材,关注社会

片段作文的训练在于写的文段短小,但写作次数多,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学生搜集素材、积累素材、运用素材的过程。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素材总量将相当庞大,并且学生也能更清楚地知道素材如何运用,各种不同类别的素材应适用于不同类别的文章中。另外,每一次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热点的过程。片段训练内容庞杂,或对当下社会热点进行评论,或对身边现象发表看法,如此总总,无一不在强化学生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度。

4.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对学生而言,片段写作可以做到小而精,而写作一篇大作文却是很难达到精的水平的,需要不断地去打磨文章的细枝末节,因此,片段写作无疑会带给学生很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片段作文训练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慢慢地提升了,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会越发强烈,学生会逐渐拥有主动写作的欲望,小小片段已不能满足一些学生的表达欲了,那么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将不再是难事,因为学生已经敢表达并且善表达了。

三、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片段短小,易于批阅

大作文批阅的长度和难度决定了每一学期很多学校的教师不会进行过多的大作文训练。每一学期进行四五次大作文训练就能让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提升吗?如果不能,那增加大作文次数是否可以呢?这一切都得打一个问号。但不能否定的是,那高高的一摞作文本是压在教师心中沉重的负担。然而,片段作文因其短小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批阅难题,片段训练的目标是明确的,教师在批阅时能很快地抓住学生是否达成训练目标。如此,教师的批阅工作变得轻松而更有针对性。

2.学生情况,便于跟踪

片段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训练,每一次训练教师都要设定具体的训练目标,这些训练目标具体而实在。片段作文变得可测可评,教师在每一次批阅中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如出现班上大部分學生都无法很好地完成某项片段训练的情况,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能达成最终的训练目标,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记录好学生写作中的各种情况。

3.发现问题,促进专业成长

在进行大作文批阅时,因其文章长度所致,很多教师并不能发现学生在写作上的一些细节问题,而片段作文虽小,但教师在批阅片段作文的过程中,依然会发现学生在写作上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老师批阅时被放大,教师更易关注到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方面面,而这些问题的发现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以这些问题为依托,进行一系列作文教学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苏武课文教材
苏武庙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